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6三年级上册花城版音乐教案.
1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1课爱老师,爱学校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们爱老师》教学目标:一、对学生进行爱师爱校教育,要求学生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做一件好事,为老师献一份爱心。二、能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爱老师》,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拍特点和音乐旋律的相同和不同;能独立而自信地背唱歌曲,并能自编动作与同学合作进行表演。教学重点:唱准音的时值。教学难点:体验和表现三拍子节拍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强弱规律。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组织学生编排座位。三、新课教学:1、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了解的教师节的有关知识以及打算如何表达对老师的敬意等,并请每位同学说一句献给老师的话。2、在学唱歌词前可将歌曲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听、做、画、想、诵的活动过程中聆听和熟悉歌曲旋律,让学生先熟悉歌曲旋律。如:(1)听音乐自由地做三拍子律动;(2)听音乐即兴为老师画一张教师节的贺卡或做一朵红花;(3)听音乐完成第三页“想想”栏目的要求:感受歌曲中音乐的相同和不同,选择其中的一幅图案(第一幅);(4)在歌曲的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等。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跟录音完整听唱、听录音轻声默唱、听老师范唱学生跟唱、分句跟琴模唱、用暗示听唱法:老师唱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唱熟后交换等等。4、学会歌曲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按“强弱弱”的规律尝试用跺脚和拍手、拍脚、拍肩的方法为歌曲伴奏。如:拍手O╳╳︱O╳╳︱……跺脚╳OO︱╳OO︱……在模仿的基础上,再由学生自编一些拍击方法为自己的歌声助兴,如可尝试将拍手变拍腿或拍肩等。5、让学生自己选择表演的方法,参与歌曲的演唱和表演。如:演唱、动作表演、节奏乐器伴奏、画画、朗诵歌词等,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26、开一个庆祝教师节联欢会,组织学生将这首深情歌曲和自制的贺卡、红花献给敬爱的老师们。四、课堂小结。【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教学内容:一、学唱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二、认知二拍和三拍子教学目标:一、通过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的学习,感受新疆歌曲的节奏风格;学会根据简单的新疆舞步创编歌曲的动作;学会自选打击乐器参与歌曲的伴奏活动。二、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通过他们对喊劳动号子中的“嘿哟”和“嘿哟荷”两种节拍的感受,体验和表现二拍子和三拍子节拍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强弱规律。教学重难点:一、唱准XXX节奏和休止符。二、体验和表现二拍子和三拍子节拍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强弱规律。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音乐入教室,师生问好。二、复习歌曲《我们爱老师》三、了解新疆地域风情。1、观看舞蹈视频,学习新疆舞蹈动作。2、播放有关新疆风景、民俗的视频。3、请学生试着用×××的节奏,赞扬美丽的新疆。如:新疆的风景美如画新疆的瓜果甜又脆二、学唱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1、初听范唱,提问歌词“亚克西”是什么意思?歌曲里哪里唱到“亚克西”?2、聆听第二遍,提问学生歌曲所要表达的情绪?拍子?3、聆听第三遍,学生跟着音乐感受歌曲的强弱规律。3、老师慢速教唱歌曲。4、学生随琴声演唱歌曲第一遍。5、学生随琴声演唱歌曲第二遍。6、师生接龙演唱。7、师生共同为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编创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及讨论如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8、学生分小组运用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及打击乐表演《我们的学校亚克西》。三、认知二拍和三拍子31、结合生活,让学生创编二拍子和三拍子的词语或短句,如:打夯吆喝声:嘿哟!嘿哟!小鸟飞:飞呀!飞呀!●●●●划船吆喝声:嘿哟嗬!嘿哟嗬!小河水:哗啦啦!哗啦啦!◆◇◇◆◇◇◆◇◇◆◇◇让学生边说边做律动(也可如教材上那样一重一轻或一重二轻的拍后),体验语言中的强弱规律,并在强音上学习画“”记号。2、复习一些学过的二拍子和三拍子的歌曲,通过不同的拍打和律动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节拍的强弱规律。四、小结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及情况。【教学反思】第2课快乐的罗嗦一课时总第3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快乐的罗嗦》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罗嗦》,分辨乐曲的段落,并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教学重难点:欣赏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罗嗦》,分辨乐曲的段落,并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欣赏《快乐的啰嗦》1、导言: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每个民族都用那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每个民族更是用那动人的音乐来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由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变而成的彝族弹拨乐《快乐的啰嗦》。请同学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细心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乐曲表现了怎样一种场景?2、初听:(鼓励学生欣赏乐曲后,根据感受发表自己见解:热烈、奔放、欢快、载歌载舞……)好,就让我们一同领略用如此炙热的音乐语言来倾吐心声的民族,有着怎样灿烂的民族文化,请同学们通过彝族人网查找关于彝族节日、民歌、舞蹈方面的资料。(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教师播放《快乐的啰嗦》)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总结:a.、节日:插花节、植树节、祭龙节、赏花节、火把节……(多媒体播放火把节盛况)4b、民歌:叙事歌、山歌、情歌、儿歌。(学生复习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c、舞蹈:阿细跳月、打拽舞、烟盒舞。(舞蹈队学生演示基本舞步)d.乐器:巴乌、唢呐、月琴等30余种。(一学生用琵琶演奏《快乐的啰嗦》)4、复听:我们在对彝族文化有了一定了解之后,请同学们再来欣赏这首《快乐的啰嗦》,同时分辨一下这首乐曲可分为几段?学生用手指数表示(听的过程中用身体表现音乐。)5、分段听:a、教师出示主旋律,学生学唱,并请学生分辨其在第一乐段中出现了几次?学生将手放在头、胸、腹等高度来表示不同的音区。b、感受下一乐段,通过不同方式感受变化。c、感受三乐段在力度,速度上的变化。d、用a.b的形式表现音乐。6、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喜欢的乐段:三、小结:同学们,今天的课让我们走近了彝族,更走近了彝族的音乐文化,相信那炙热豪放的音乐语言深深地打动了你我,今后我们还要利用各种机会,更多的探究民族音乐文化的渊源,把民族音乐发扬光大!【教学反思】第3课大海啊,故乡第一课时总第4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教学目标:一、在音乐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丰富音乐表现力,体验人们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二、.能用优美、连贯、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分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了解歌曲中出现的典型节奏,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教学重点: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运用音乐要素表现歌曲。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课前交流。你去过大海吗?看到了什么?玩了些什么?二、组织教学,师生问好。通过课前的交流,我们感受到大海的无穷魅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大海。三、创设情境,感受大海。(一)咆哮的大海5仔细听:(神秘)图片、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大海在咆哮1.它是用怎样的力度表现的?这样的声音我们可以用音乐的语言来描述!——师示范(师肢体语言表现,出示强弱弱的规律)X.︱X.︱哗哗哗哗哗哗2.起立,我们来模仿一下。(二)浪花的歌唱交流:大海有美丽、宁静的时候,这时海面上的朵朵浪花依偎在大海妈妈怀里会唱响欢乐的歌。——师唱;(强调附点音符的唱法)出示:565.3︱565—︱啦啦啦啦啦啦啦1、试唱旋律2、纠正附点音符的节奏有附点音符的地方要唱得长些。表现出朵朵浪花荡漾开来,延伸进了大海妈妈怀抱的感觉。3、再唱四、新歌学习,唱响大海。揭题:《大海啊故乡》导:壮阔、美丽的大海是生命的摇篮,让我们无限依恋,无比热爱。所以人们赞美它,歌唱它。今天老师就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跟大家分享,听!(一)欣赏范唱。1.第一遍欣赏,了解歌曲。要求:边听边看歌词内容。(1)揭题:老师最喜欢的这首歌是(齐读:《大海啊故乡》)师:作者为什么把大海叫做故乡?你能从歌词中找到答案吗?(2)交流,歌曲的情绪如何?2.第二遍欣赏轻声哼唱,试着划分歌曲的段落。交流:可分两个乐段。出示段落标记:AB(二)分段学习。1.A段学习请你用l?轻声跟老师的琴声哼唱。1)跟琴声用l哼唱。2)这段旋律中也多次出现了什么音符?——出示附点音符3)再次哼唱旋律,唱足附点音符的时值。4)请生朗读歌词。5)演唱歌词,发现问题纠正。6)再唱A段。2.B段学习1)跟琴声用l哼唱,熟悉旋律。2)交流,B段与A段相比音区的位置是高还是低?3)齐读歌词。4)交流:歌词表达的情感:依恋、热爱。5)再读歌词。66)带着这样的情感让我们唱一唱歌词。(三)跟琴完整演唱歌词,唱出两个乐段的不同情绪。五、歌曲处理,情感升华。(一)力度处理。1.大家在演唱时,有没有发现B段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呢?能不能去掉?这是为什么呢?——交流2.这里是作者情感的升华,不一样的情感在力度上可以怎么表现呢?(依次出示mf\f)第一次演唱时声音强一些,用mf来表现;第二次演唱时声音更强一些,用f来表现。3.用不同的力度演唱B段歌词。4.A段是叙述的语气,我们可以用什么力度来表现呢?出示mp5.用不同的力度跟音乐演唱歌曲。(二)乐句处理。1、长音处理。老师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第一句,对照歌谱,哪种唱法是正确的?(正确的先唱,老师强调长音的唱法)2.换气处理。(1)注意运用腰部力量有气息的演唱,同时还要统一好乐句的换气。两小节换一口气,唱时吸气要深一些。(出示换气记号)(2)师范唱第一句,加上手势。(3)下面我们再把歌曲连起来唱一唱,注意长音、注意换气。3.再唱歌词。(三)巩固演唱。师:刚才我们是一起唱这首歌的,这种演唱形式叫齐唱,除了齐唱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演唱?(1)交流:领唱、齐唱(2)这首歌曲哪一乐段适合领唱?(3)指名同学领唱?(唱两遍,请不同的学生领唱)(课件音乐)要求:演唱时随着音乐的节拍左右轻轻摆动自己的身体。(师提醒摆动)六、课堂延伸,拓宽视野。(一)作者简介。王立平——我国当代著名词曲作家,生于1941年,吉林长春人,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代表作品有我们非常熟悉的电影故事片音乐《红楼梦》、《少林寺》、《潜海姑娘》、等。(二)影片简介。电影《大海在召唤》是我国第一部反映远洋轮海员的电影,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三代水手的不同生活经历。重点叙述了一位经过战争洗礼过的陈海威船长,一次带领“上海号”海轮执行任务时,在沙鱼岛附近遭遇了海上强大的风暴,海轮的机器发生了故障,这时又收到航行灯塔上的求教信号,一边是等待抢救的一生坚守在航行指挥灯塔上病重的外国老灯塔员,一边是急需维修的机器故障。让我们来欣赏影片中的部分片断,感受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三)欣赏视频:朱明瑛演唱的《大海啊故乡》7(四)再唱歌曲,感受“爱”字,升华主题。师:听着熟悉的旋律,看着影片中的人物相信大家都会被感动。王立平先生曾深情地说过,歌曲《大海啊故乡》的主题归根结底是一个“爱”字——爱童年、爱母亲、爱家乡、爱大海、爱祖国……我们的生活就因为充满了这些爱而充满希望、无限美好。(五)情感体验:再一次演唱歌曲。最后,让我们深情的唱响《大海啊故乡》,再一次感受这个“爱”字吧!【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总第5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之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并能自己划拍进行演唱;感受二拍子歌曲的特点,并能与三拍子歌曲进行区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我们学习过的划拍法,划着拍子唱准歌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感受二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教学重点:体会《牧童之歌》蕴含的民族特色,完美表现歌曲。教学难点:附点节奏的准确把握。教学过程:一、节奏复习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划拍法,XXXX︱XX︱X-︱二、学习新节奏,了解其划拍法x.x在八分音符的基础上,引入八分附点音符的学习练习:xxx.x︱xxx.x︱三、学习新歌《牧童之歌》1.出示歌谱,识读歌谱,要求划着拍子读歌谱。2.接龙唱:老师弹钢琴,学生学唱简谱一、二、四句,教师唱第三乐句。熟唱后,调换角色。3.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乐谱。4.填词演唱5.解决难点,第9-12小结连续附点这一句反复练习几次。86.随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四、说说你对
本文标题:26三年级上册花城版音乐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66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