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胃癌—权威肿瘤专家解析一、什么是胃癌?胃癌起源于胃壁最表层的粘膜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胃窦幽门区最多、胃底贲门区次之、胃体部略少),可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和广度。胃的外形与挂着的弯辣椒相似(弯向右侧),上端是胃的入口称为贲门,下右端为胃的出口称为幽门,上部称胃底、中部称胃体、下部称胃窦,右侧较短称为胃小弯,左侧较长称为胃大弯,向腹壁的一面称为胃前壁,向后背的一面称为胃后壁。胃壁从内到外(或称从浅到深)由胃粘膜层(主要为粘膜上皮细胞)、粘膜下层、肌层、浆膜下层和浆膜层组成。胃的主要功能:(1)储存、研磨、搅拌、并向小肠内排入食物;(2)分泌胃酸、各种消化酶等部分消化食物;(3)产生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内因子(缺乏后易出现贫血)。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年还有2万以上新的胃癌病人产生出来,胃癌确实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多见,男多于女,约为2:1。其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多种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素质、精神因素等有关,也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手术后残胃,以及长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有一定的关系。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胃窦部,尤其是胃小弯侧。根据癌组织浸润深度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胃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如捉摸不定的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泛酸、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部分类似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症状。有些病人服用止痛药、抗溃疡药或饮食调节后疼痛减轻或缓解,因而往往被忽视而未做进一步检查。随着病情的进展,胃部症状渐转明显,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和贫血等。后期常有癌肿转移,出现腹部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黑便、腹水及严重营养不良等。二、胃癌症状(1)早期胃癌:随着病情发展,胃的功能和周身状况逐渐发生改变,这些症状常无特异性,可时隐时现,可长期存在。如上腹胀痛、钝痛、隐痛,恶心,食欲不振,嗳气和消瘦等;少数溃疡型(Ⅱc型和Ⅲ型)早期胃癌也可有溃疡样症状,呈节律性疼痛,反酸,内科治疗可缓解等。有的患者胃癌与某些良性病变共存或在某些良性病变的基础上(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发生癌变,而这些良性胃部疾病的症状已长期存在,或反复发作,更易使患者和医生放松对胃癌的警惕,而延误诊断时机。某些早期胃癌也可以出现呕血,黑便,或吞咽困难等症状而就诊。①上腹不适:是胃癌中最常见的初发症状,约80%患者有此表现,与消化不良相似,如发生腹痛,一般开始较轻微,且无规律性,进食后不能缓解,逐渐加重,可以为隐痛,钝痛。部分可以有节律性疼痛,尤其胃窦胃癌更明显,甚至进食或服药可缓解。老年人痛觉迟钝,多以腹胀为主诉。这些症状往往不被患者所重视,就医时也易被误认为胃炎或溃疡病。故中年患者如有下列情况,应给予进一步检查,以免漏诊:A.既往无胃病史,但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或疼痛,经治疗无效;B.既往有胃溃疡病史,近期上腹痛的规律性改变,且程度日趋加重。如症状有所缓解,但短期内又有发作者,也应考虑胃癌的可能性,及时作进一步检查。②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食欲减退和消瘦是胃癌次常见症状,将近50%的胃癌患者都有明显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的症状,部分患者是因进食过多会引起腹胀或腹痛而自行限制进食的。原因不明的厌食和消瘦,很可能就是早期胃癌的初步症状,需要引起重视。早期胃癌患者一般无明显的阳性体征,大多数患者除全身情况较弱外,仅在上腹部出现深压痛。(2)进展期胃癌:胃癌病变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无转移至有转移是一个渐进性过程,因此早期,进展期乃至晚期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不仅如此,各期之间症状常有很大交叉,有些患者病变已届进展期,但症状尚不明显,有些虽处早期但已有较突出的症状,也有些患者是以器官转移的症状或合并症的症状而就诊。根据国内资料的统计进展期胃癌常见的症状如下:①腹痛:当胃癌发展扩大,尤其在浸润穿透浆膜而侵犯胰腺或横结肠系膜时,可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并向腰背部放射。极少数癌性溃疡穿孔的患者也可出现腹部剧痛和腹膜刺激征象。②食欲减退和消瘦:癌肿毒素的吸收,可使患者日益出现消瘦、乏力、贫血,营养不良的表现,往往是进行性加重,最后表现为恶病质。③恶心呕吐:也是较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即可发生。胃窦部癌也可出现幽门梗阻的症状。④呕血和黑便:癌肿表面形成溃疡时,则出现呕血和黑便。1/3胃癌患者经常有小量出血,多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部分可出现间断性黑便,但也有以大量呕血而就诊者。⑤腹泻:可能与胃酸过低有关,大便可呈糊状甚而可有五更泻。晚期胃癌累及结肠时常可引起腹泻,鲜血便等。⑥咽下困难:癌肿长大后,可出现梗阻症状,贲门或胃底癌可引起下咽困难,胃窦癌引起幽门梗阻症状。三、胃癌体征早期胃癌可以无任何体征。或仅有上腹部压疼。中晚期胃癌多数上腹压痛明显。1/3患者腹部可触及肿块,质硬,表面不平滑,有触痛,尤其患胃窦部癌的消瘦患者更易发现肿块。至于转移灶如直肠前触及肿块、脐部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和腹水的出现,更是晚期胃癌的证据。上腹部肿块、直肠前隐窝肿物、脐部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左腋下淋巴结肿大,腹水等常提示已有远处转移。并常因转移部位不同而出现相应体征,而使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如肝转移可出现肝大,黄疸等,卵巢转移可发现卵巢肿大和大量腹水,肺部转移可有呼吸困难等。此外,胃癌伴癌综合征也可成为重要体征,如血栓性静脉炎、皮肌炎等。晚期患者可有发热,恶病质等。四、胃癌诊断(一)症状早期表现为上腹不适,约为80%患者有此表现,将近50%胃癌患者有明显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晚期可出现乏力,腰背疼及梗阻后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肿瘤表面溃疡时出现呕血、黑便。(二)体征早期无特殊体征,晚期可见上腹肿块,直肠指诊可及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同时贫血、消瘦、腹水等恶液质表现。(三)实验室检查早期可疑胃癌,游离胃酸低度或缺,如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下降,大便潜血(+)。血红蛋白总数低,白/球倒置等。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化验异常。(四)X线表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清楚显示胃轮廓、蠕动情况、粘膜形态、排空时间,有无充盈缺损、龛影等。检查准确率近80%。(五)纤维内窥镜检查是诊断胃癌最直接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六)脱落细胞学检查有的学者主张临床和x线检查可疑胃癌时行此检查。(七)B超可了解周围实质性脏器有无转移。(八)CT检查了解胃肿瘤侵犯情况,与周围脏器关系,有无切除可能。(九)免疫学CEA、FSA、GCA、YM球蛋白等检查。中晚期胃癌患者多有上腹部症状和全身性表现,通过X线钡餐透视及胃镜检查等,诊断不难确定。早期胃癌常无明确症状,容易延误诊断。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胃癌的警惕,对中年以上患者,近期出现持续性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黑便或多次粪便潜血试验阳性者,尤其是久居胃癌高发区的患者,或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者,有胃溃疡病史及曾进行过胃肠吻合手术者以及亲属中有胃癌史者均应进行钡餐及胃镜检查,以便及时明确诊断。最好直接去医院,不要总疑心,早检查早放心。忧心忡忡对身体不好哦。没病早放心有病早治疗越早越好。五、胃癌的治疗1.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依术前、术中对癌灶部位、大小、侵润范围、可切除性、淋巴结可能转移范围、有否大量腹水、有否远处转移、病理类型、血液中各种癌抗原的增多程度等综合考虑。术前分期是主要参考,但N分期术前很难明确,故T、M分期及病理类型成主要依据。有远处转移者,若局部癌灶尚可切除,可行姑息性切除(无法根治但可改善生活质量或降低癌负荷)解决梗阻、预防大出血或穿孔、改善生活质量并预防自然生存期因出血穿孔导致的缩短;若局部癌灶无法切除,可行胃肠短路手术解决梗阻或行空肠造口置放营养管。根治术是指以根治为目的的手术,并不保证能根治。进展期胃癌手术治愈率仍较低。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早期癌症,及时手术切除常常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但手术本身也常给患者带来损伤,耗气伤血,使脏腑经络气血失调,所以手术前后均需要全身调理,以增强手术创伤的恢复。胃癌患者手术前应予中药扶正调理,一方面可以抑杀癌细胞,另一方面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利于术后恢复。术后的中医药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中医认为手术耗气伤血,手术后患者多表现为气血两亏或气阴两伤。现代医学通常认为术后周开始化疗或局部放疗。2.化学治疗化学治疗(化疗)是指运用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旨在杀伤扩散到全身的癌细胞。化疗目的:(1)治愈癌症,使癌灶消失;(2)若不能治愈,则控制癌灶进展;(3)若不能治愈或控制进展,则缓解症状。多药联合化疗常比单药疗效好,且可降低人体对某种特定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可能。化疗药可口服、静脉/动脉注射、胸/腹腔注射等。化疗药不能识别癌细胞,只非特异地杀伤增殖迅速的细胞。因此,骨髓细胞、消化道粘膜、毛发等增殖较快的正常细胞也可被杀伤,引起骨髓抑制、呕吐、腹泻、脱发等副作用(化疗停止后多消失)。胃癌的化学药物治疗,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新的化疗药物的出现,使化疗效果显著提高。但是化疗药物往往会使患者产生头晕、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等毒副反应,中药可以针对不同的副作用进行辨证施治,以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例如,对消化道反应,可采用健脾和胃、降逆止吐的治疗方法,常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是化疗期间医生及病人最为关注的问题,化疗期间服用补肾养阴中药,可保护骨髓组织、减轻白细胞下降。临床和实验已证实,中药配合化疗,能够明显提高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3.放射治疗用放射线杀伤癌组织的手段,称为放射性治疗(放疗)。虽然放射线更易损伤癌细胞,但也损伤正常细胞,造成局部或全身放射反应。胃癌放疗急性反应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体重减轻、粘膜损伤、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胃酸等各种消化酶分泌受抑制等;晚期并发症包括脊髓、肝脏、肾及胃的放射性损伤、少数病人甚至可能发生胃穿孔。放疗是某些肿瘤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局部肿瘤的抑制和杀灭,无论是术前或术后放疗,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虽然放疗设备和技术不断提高,对机体的损伤减少,但放疗仍然有着全身和局部的副作用。中医将放射线看作一种热毒之邪,伤阴耗气,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影响气血生化,并可由气虚导致血瘀。临床上常常见到放疗后的患者,出现皮肤干枯、色素沉着、舌质紫暗、舌上瘀斑等表现,根据中医理论候辨证施治,能收到较好的效果。4.中医治疗中医经历了多年的考验,拥有多年的历史,固然有它的优势存在。中医中药依据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扶正固本的方法来治疗。我们来看下中医中药的治疗优势?中医中药癌症的治疗中,患者选择哪种治疗方法,都可以联合中医中药进行治疗,并对于患者的治疗起到很好的疗效。癌症中医治疗方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抑制癌肿发展,改善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西医副作用等,并对于晚期癌症患者起到延长生存期的效果癌症中医治疗作用也正是其优势,是越来越值得应用的癌症治疗方式。抑制癌症的肿瘤发展是中医中药治疗的主要目的,然后有针对性的利用药物治疗,起到安全、稳定,见效快,疗效好的作用,并且没有副作用,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治疗起来也比较方便,而且中药还能起到健身保健的作用,达到了又可很好的治疗,又可保健了身体。一般情况而言,恶性肿瘤疗后存活5年以上,复发或转移之机会较少。同时,如果辅以一些中医中药的治疗手段,提高机体免疫力,更是可以有效地预防复发和转移。中医治疗肺癌使患者病情长期稳定并趋于好转,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可独立工作和生活;换句话说就是机体免疫保护功能大于肿瘤扩散能力,使癌细胞长期“静止”、“休眠”,患者处于临床治愈的健康状态。中医中药治疗肺癌晚期引起的各种症状,缓解了肺癌患者的疼痛,控制癌细胞扩散,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六、癌症的预防预防癌症四点事项1、不要抽烟,或者戒烟。抽烟的人有一半会死于与抽烟相关的疾病,其中很多是癌症。2、关注你
本文标题:胃癌全面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677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