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经常关注微信里与教育有关的文章,偶尔看到一篇文章,推荐一本教育书籍《教育是慢的艺术》,对于一句话印象深刻,“一生气就有病态的行为,病态的行为一出来,实际上就是在做反教育的事。”我反思自己,最近两年身体状况不好,是不是与我的急性子教育有关?我课堂上习惯说一句口头禅:“孩子们,速度,速度;准确率,准确率!速度与准确率就是成绩!”看到学生做题慢,我着急;看到学生思考慢,我着急;看到学生动手慢,我着急……总之,我总觉得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心不在焉。《教育是慢的艺术》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张文质有关教育的演讲录,本书共收录了他9篇演讲稿,《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其中的一篇。对于急性子的我,这本书真的让我警醒。教育是慢的艺术,这本来不是什么新鲜的道理。从“揠苗助长”这个流传千年的寓言故事可以看出古人已有这样的智慧。可是对于教育异化的今天还有几个人这样看呢?张文质老师说的都是最朴素的道理,也是需要每一个关心教育、置身教育、关心孩子的人听的。教育的确是慢的艺术,适当地慢下来,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的成功。特别对于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们,教育真的要慢下来,小学教育就应该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急不得的教育。急功近利的教学大环境,使“慢的艺术”正在消退、消失,已经成为一件高不可攀的品质品。甚至你会想,不是我们不愿意“慢”,而是我们不能“慢”!在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课堂的实施的过程中似乎总有一种无形的推手,使我们的教育不能静下心来。使我们正常的教学逐渐的脱离了原有的轨迹。我们需要学习,需要与时俱进,但我们需要时间,学生更需要时间。《教育是慢的艺术》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深,“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是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作为教师的我们,今天该怎样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呢?“慢”而不是“怠慢”:小学教育本就是对人的教育,只有先教会学生做人,才是我们教育成功的开始。所以对待一部分“问题学生”我们更要“慢”,而不能“怠慢”,他们在学习上基础较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在生活及其他方面,上课捣乱,下课打闹,不愿与家长沟通等现象时有发生,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对此,我反复思考如何将他们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如果对这部分学生“怠慢”,就意味着放弃他们,后果不堪设想。最近几年我认真思考,改变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维。我一方面从侧面了解他们的家庭教育背景,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让家长改变教育方式。一方面观察了解学生的感情需求,慢慢发现虽然他们的坏习惯很难改变,但并不是无可救药。如我们班的一个男孩,五年级接班时第一天,我就把他惹哭了,原因是我让他拿出作业本写课堂作业。语文老师看看他作业本上的名字,也把他惹哭了。于是我开始了解他,下课我就找学生聊天,了解他以前的行为习惯。慢慢地发现他实际上哭闹只是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或许只是想哭,并没有别的原因,感觉像极了小时候的我。我小时候无论老师问我什么,我都会哭,而且趴在桌子上至少会哭一节课,这种情况直到我上了初中才有所好转,好在我的成绩一直是班级第一名,所以老师并没有批评我,同学也并没有排斥我。到现在我做了老师也解释不了我为什么会这样。后来发现龙胤辰与我不同的是他总是捣乱课堂,或一点小事就大闹不止。第一次见他闹得厉害是因为午托就餐,老师因为座位说他几句,他便与老师大闹,且跑回教室,趴在窗户边上大喊要跳楼。我从家赶到学校时,午托老师正看着他呢。我知道他这一会儿是不会给我说原因的,我就在旁边说“我还没吃饭呢,我的胃疼,你陪我去吃饭吧。”,他并不理我,我又说“你也知道老师身体本来就不好,不能饿,一饿就晕,比跳楼可怕多了,你陪我去吧。”可能他感觉我比他更可怜吧,就小声说“你去吧,我吃过了。”我一看有所缓和,赶紧说“你得陪我去,不然,我吃着还得想着你的安全,可能胃更疼了。”这时他并没有说话,但手却松开窗户了,我一看赶紧趁机说“走吧,陪我吃饭去。”可能我的话触动了他性本善这根弦吧,他竟跟着我走了。我从始至终并没有追问他发生的事,当然我从老师那里已经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吃完饭他不回宿舍,也不想回家,就坐在操场,我跟他聊了一会儿他家里的情况,就想让他爸把他接走,我一打电话,他却开始跑了,边跑边说“我爸又该打我了。”电话里他爸爸竟然跟他说着同样的话“黄老师,你不用管他,他又想挨打了。”我赶紧说“您过来吧,咱当着孩子的面聊一聊。”于是我向孩子保证这一回他的爸爸不会再打他,他才同意他的爸爸来接他。那一个中午我没有休息,却弄清楚了孩子性格形成的原因。妈妈溺爱,哥哥优秀(我教过他哥哥,哥哥确实优秀,懂事),爸爸暴力,且总拿他与哥哥比。现在我已经教他一年半了,他依然会捣乱课堂,依然会自言自语地说话,但性格却好多了。有时候,我说他时,他会做夸张状“妈呀!”我也会开玩笑说“叫妈我更得管你了,说明你跟我亲呀。”是的,我常在班上说我不会放弃班里任何一位学生,因为你们将来都可能成为有名的名人,所以为了教好你们,我从不敢“怠慢”。班里同样还有其他一些所谓的“学困生”,我尽量会做到鼓励、启发、引导、耐心、宽容、等待等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逐渐调整和理顺自己的状态,再差的学生都有它的基础点,就从每个学生的具体基础点做起,自然生长点开始,逐渐延续增长,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产生兴趣,而继续下去。“慢”需要感悟:作为老师,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我自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挺愿意去悟的,有些事情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特别是教育这件事,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教师等因素都会影响教育效果。所以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作为老师,尤其如我们每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师,对待孩子,我们要有耐心,要学会倾听,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静下心与孩子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结。也许,你一句温暖的话语,改变的却是一个人的人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我们要脚踏实地,善于发现,做好观察,捕捉更多的瞬间。“慢”需要等待:这个“慢”,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而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是错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这个慢,也就是让孩子感受、体验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学会使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教师发挥慢的艺术。“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为。课堂上,对于难题,我经常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虽然学生大部分说出来的是错误的,但他们在不断地质疑、倾听、纠正等过程中,找到正确的方法,锻炼了思维,学会了倾听,当然这需要慢,急不得,有时我们一节课只讨论一道题,学生们的收获却远大于这道题的答案。对待“问题”学生,更要宽容、等待,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简单粗暴。在具体做法上,这几年我改变了以往遇到他们“作乱”时批评、埋怨的做法,尤其注意当众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然后以自己的热情和真心感染他们,以欣赏他们的优点为出发点,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为基础,拿起表扬的武器,营建“赞美文化”。班里有一位女生,为了模仿忧郁症患者,把自己的胳膊用小刀划伤,并发QQ群,班里有学生为这事议论纷纷,说此女生有忧郁症倾向。这位女生平常是有点内向,但忧郁症倒不致于,为了保护这位女生,我开始做学生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停止议论。一方面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核实事情的真假,并希望家长能多关注她的日常行为。在班里开始有意识地多关注她,表扬她,竖立她在学生们心中的好形象。现在的教育,你教不好一个学生,只能付若干的责任。但你要是把一个孩子逼上绝路的话,就要负全部的责任。你一定要有一个很谨慎的边界意识。教师工作绝对不是万能的,教师不要承担无限的责任,我们尽到我们的责任就好了,我们尽不到的地方我们自己知道,只要对孩子有更多的关怀、更多的包容就不错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爱因斯坦、成为一个天才的。有些人智力就是有局限,你别较劲这些天然的局限。这些局限有时是我们教师工作不能超越的障碍。我们有了这种谨慎的意识就不会操之过急,我们就能更从容一点。如果学生都没有差异,都有相当高的道德水平、纪律、学习欲望、学习基础,那可能我们的教育也就没有像今天这么富有魅力,值得大家来探究。“慢”需要永恒的责任:“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第一次参加学校全体教师会,看到会议室的标语,当时只想这不过是一句官话罢了。随着在学校的时间的增长,随着学校领导一次次的讲我们学校的教学理念,随着学校人文教育理念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对这句话也有了新的认识。一个人在校期间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他走下去,“活到老学到老”是生存的需要,毕业时的他,还有那么多的不完善,一个好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的,师生之间的偶尔一个短信、一句问候、一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等等对一个人的激励、鼓舞、发展导向都是有很大作用的,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神圣之处吧,也是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吧。作为一个教育一线的教师,我非常喜欢“慢教育”这个词。也在努力使自己的教育工作状态慢下来,尽力去感悟,找方法,使自己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只作为一个导演,去指挥学生演好每一节课的场景。教育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往往会与教育背道而驰。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学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慢慢地陪着学生长成参天大树,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
本文标题:《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70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