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肿瘤的中医治疗(精)
肿瘤的中医治疗在祖国医学的历史中,已有不少有关治疗肿瘤的记载,但系统地应用中医中药作抗癌治疗的探索,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自50年代至60年代初,主要从事中医有关肿瘤的病因、病机、治法的收集和整理,以及民间流传的单方、验方和中医传统方剂的抗癌探索,其后,开始重视辨证论治规律的抗癌研究。在80年代,对肿瘤领域辨证论治规律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在临床上形成了不少比较规范化的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到了90年代,开始探索各个不同癌肿的“病本”——从中医观点看,病的本质何在,以及在治疗上提出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相结合的观点。1、整体治疗和局部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如何发挥中医之长,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过去长时期探索的主要方面在于从临床和实验中寻找抗癌的中药。确实,已找到一些在动物实验中有抗癌作用的中药,有的还找到了有效成分,制成了抗癌制剂。但其应用规律已不按中医的理论指导,而遵循化疗药物的理论,成为化疗药中的植物药,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药。当然这也是一条值得研究的途径,迄今仍然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但是,无论如何,这不是中医所长。中医的特点,有别于现代医学的主要方面在于整体调整,或整体治疗,也就是通常称的辨证论治。从近年的研究看,肿瘤的中医治疗包括两个方面,即针对癌肿本身的局部治疗和针对患癌宿主的整体治疗。局部治疗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明显降低肿瘤的负荷,使宿主获得恢复的机会,因而有可能最终消除癌肿。但单纯的局部治疗无法避免以后残留癌灶的发展以及复发、转移等情况。而中医的辨证论治在这方面有优势。据近20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中医的整体治疗对患癌宿主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包括对癌细胞在一定程度上的抑制,诱导其分化,促使其凋亡;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影响;对宿主免疫功能和其他各方面功能的调整和恢复等等。实验也表明,对转移的发生也有抑制作用。因之整体治疗除可恢复宿主各方面的功能外,对癌肿的转移、复发的预防也有相当效果。但是,单纯的整体治疗,对癌肿的局部的消除尚不够明显。因此,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两者结合,有可能明显改善癌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1.1、局部治疗及其中医理论基础在中医传统中,即有局部治疗。在《内经》中,已经记载有类似肿瘤的疾患,治疗方法为“急斩之”,可以说是最原始的手术切除。其后,局部治疗重点发展的是所谓“外治”,主要是膏药、敷帖、熏蒸等。从现代肿瘤治疗来看,尽具对症价值。近年探索的或采用的局部治疗方式,已经采用不少现代技术。在采用现代技术时,需要首先考虑如何从中医理论来看待肿瘤的局部治疗。传统运用中医治疗癌肿,所谓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以毒攻毒、活血化瘀等理论和治则,从探索中药抗癌中有一定价值,但对指导局部治疗,则无大的意义。局部治疗的中医理论基础为“塞因塞用”这一《内经》中已经揭示而被长期忽视的理论,这一理论且与“活血化瘀”相反。《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肿瘤的存在可以称之为“塞”,将药物充填其中,可以称为“塞”治。“塞”的治疗方式,即局部治疗方式,目前已有不少种类。常用者如放射介入,已被用于治疗肝癌、某些腹腔和腹膜后肿瘤;胸腔、腹腔内的药物注入;膀胱腔的药物灌注,直肠癌的药物保留灌肠,子宫颈癌的局部敷药等。在局部治疗时,主要应用来自中药的抗癌药。当然,现代医学的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放疗)、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等,对控制癌肿局部或更为有效,中医局部治疗的不少方法亦借鉴或借助于现代技术。历史上的中医是十分开放的,敢于应用所有外来的先进的药物、技术和理论。现代的中医,假使在肿瘤治疗中,也能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并与中医整体治疗相结合,必然会有更理想的疗效。1.2整体治疗——辨证论治所谓整体治疗,即意味着对患癌宿主的整体进行治疗。与局部治疗不同,它的着眼点不在于癌肿局部,而在于针对宿主患癌后整体改变的调整和饿恢复。现代医学亦有整体治疗,但往往着重在改善营养、改善体质与减轻症状,与中医的整体治疗不同。整体治疗,主要按辨证论治的规律进行。肿瘤患者的辨证论治,即指对患癌宿主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推测其病因、病机,并据此作出治则、治法和方药。推测病因是辨证论治的关键。肿瘤患者的病因、病机,历来有不少各异的论述。近年认为,主要需要对各个不同癌肿,从它们可能的癌前期直至终末期,各个时相的不同变化中,查找病的本质(从中医角度看的本质)所在。据一些常见的癌肿的分析,大致都在脏腑中可以找到病原所在。以下以一些常见癌肿为例说明:1)肝癌从乙型肝炎、肝硬化起,就有脾虚的表现。从早期到晚期,虽症状多变,但离不开脾胃病的表现,因此推断,肝癌形成前,先有较长期的脾胃病存在。由脾虚,导致气滞,并进而血瘀。脾胃虚而致湿阻,滞而化热,则为湿热,等等。从而出现众多的表现。因此,肝癌的病本是脾胃,据此治疗,临床效果有了提高。2)食管癌其病本在于小肠、大肠、膀胱的病变,郁而化热所致。3)胃癌其病本亦在于脾胃虚弱,由虚而致实,导致诸多症状。4)肺癌其病本在于脾、肾两脏。中医治疗当按“培土生金”、“金水相生”为主的治疗。肺的诸种表现,则为其标。5)鼻咽癌其病本在肝经的病变,治疗当从肝。这样,明确了各个癌肿的病本所在,治本则从纠正脏腑失调为主,治标则按其派生的诸种症候为辅。再和局部治疗相结合,形成系列的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方案。在我国,肿瘤治疗中应用中医中药十分普遍。通常,对一些晚期癌肿,常以中医中药为主要治疗方式。其目的常在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对控制癌肿,也有一定作用。常有个案报道,晚期癌肿经中药治疗,长期带癌生存,甚或有癌肿消失者。近年,采用中医整体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治疗癌肿的适应情况更趋广泛。另一常用的方式则为中西医综合治疗。除可减轻西医治疗的不良反应外,常可明显提高远期生存率。从较深层次的角度看,应用西医治疗方式针对癌肿局部,而以中医辨证论治作整体调整,以最大限度减少肿瘤负荷,以防止复发和转移,最大限度地改善机体各方面的情况。两者结合,有可能较大幅度地改善肿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此尚在临床探索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出发点,是在充分估价中西医抗癌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将两者综合应用,发挥各自的优点,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生存质量和更长的生存期。(1)中西医综合治疗的实施1)于手术综合手术前后应用中药,在临床上应用最为普及。术前用药,常以提高患者体质,改善某些功能,使之能顺利手术为主。术后用药,则常以提高远期生存率为主。手术切除与中药综合治疗文献甚多,如余桂清等曾报道晚期胃癌切除后,结合中药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51.65%,10年生存率达42.86%。又如林均华等报道22例肝癌术后残留,应用中药治疗,5年生存率仍可达29.4%,10年生存率75.0%2)与放射治疗综合中药与放射治疗相结合,可减少放射不良反应,提高放射治疗完成率和远期生存情况。郝迎旭等报道,将适合放射治疗的癌肿分为两组,一组单用放射,一组用放射加中药。结果前者放射治疗完成率为63.3%,后者达84.5%。此外,综合治疗组中,全身情况好转、消化道反应减轻、白细胞下降不明显、体重增加者,都明显优于单纯放射组。对于鼻咽癌,邱杏仙等报道,用花粉加放射治疗鼻咽癌前瞻性随机研究,单纯放射组2年生存率为62.5%,综合组为81.8%;2年无癌生存者,单纯放射组为31.3%,综合治疗组为63.6%,相差都十分明显。食管癌也有同样情况。单用放射治疗,症状缓解率为60%(30/50);而综合组,症状缓解率为80%(40/50),完全缓解率为72%(36/50),部分缓解率为28%(14/50),相差也是十分明显。3)与化学药物治疗相结合中药与化学药物同用,也常可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疗效。孙桂芝等报道,应用化疗和中药治疗食管癌,在233例中,1年生存率为42%,5年生存率为7.1%。完全缓解率(CR为56%,部分缓解率(PR为8.1%;另一组60例,经化疗加中药治疗,中位生存9.4月。(2)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方案的探索近年,对我国的一些常见癌肿,进行了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方案的探索,现举例如下,供参考。1)胃癌Ⅰ期:予根治性手术。术前不用中药或化疗。术后中药以调理脾胃、益气养阴等为主。Ⅱ期:予根治性手术。术前可短时间用中药。术后可化疗加中药。中药服用需观察至5年。Ⅲ期:争取根治性手术,术前可予化疗或中药治疗。术后应予化疗、放中药治疗等。并用中药长期巩固疗效。Ⅳ期:如尚能切除,可作胃及被侵脏器切除;如不能切除,可作姑息性手术或改道。如不手术,可予中西医综合治疗。2)鼻咽癌Ⅰ、Ⅱ期:首选放疗。放疗后应用活血化瘀或益气养阴中药。Ⅲ期:可予放射治疗,或合并化疗,结合解毒消肿、益气养阴中药。Ⅳ期:可予放射、化疗、手术、中药、免疫等综合治疗。终末期则以中药治疗为主。3)食管癌、贲门癌早期(0期、Ⅰ期):肿瘤长度在5cm以下者以手术为首选,术后中药予疏肝理气之品。Ⅱ期:肿瘤长度在5cm以上者,仍可手术,结合中药清热解毒、养阴等。肿瘤长度在5cm以上者,特别对中上段,可以放射为首选,结合活血化瘀或温养脾胃的药物。晚期:可予化疗和中药。其他如肝癌等,也都有一定规范化治疗方案的建议。.
本文标题:肿瘤的中医治疗(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717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