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主备教师:王挺达1第一单元位置课题位置第1课时施教者王挺达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3、能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导入1、我们全班有3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二、新授1、教学例1(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2、小结例1:(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3、练习:(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4、教学(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主备教师:王挺达2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三、练习1、练习一第4题(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3、练习一第6题(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五、作业练习一第1、2、5、7、8题。课后反思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在学生解决“你能指出哪个是张亮同学吗”这个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教师是如何确定张亮的位置的”,并注意引导学生将教师的表述“第几列,第三行的同学”与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中亮红灯的位置联系起来。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用数对表示一些同学的位置或者给出一些表示座位的数对,让学生说出这些位置上的学生的名字。最后,要使学生明确用数对表示位置,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主备教师:王挺达3课题位置第2课时施教者王挺达教学目标1、知道在生活中如何根据示意图找到位置。2、理解可以用一组数来确定位置关系,通过确立一个坐标图形来找准方位。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数学的亲切感,把位置关系的学习与生活场景紧密联系起来。教学重点能够通过示意图找到物体的具体位置。教学难点理解用一对数来确定位置的方法,并把它用于实践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等。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1、谈话导入。学生回顾在生活所见的示意图,回答教师问题,。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复习,以及具体的直观演示和具体的情景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二、例题展示。1、出示例2。学生读题,明白示意图,初步了解题目中的每个位置是用一个坐标的形式来表示的,每一个游览区和一对数相对应。2、学生可提问质疑,可小组讨论,可互相回答问题。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示意图,知道它们是如何标示各区域所在位置的。小结: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就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每个小区域所对应的数值就是整个动物园这个大范围的一个坐标点。通过这些坐标点,我们就能够确定某个游览区的具体位置。3、组织学生说说其他场馆的位置,同时教师板书。4、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场馆位置与坐标中各点对应的关系。5、练习:在图上标出这些场馆的位置。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主备教师:王挺达46、小结:通过例题我们把一个区域的示意图用坐标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对应的坐标位置就可以确定所要找的地方的位置。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例认识理解位置与坐标中数值的对应关系,明白是一一对应关系。三、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知识。出示练习,引导学生完成练习。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四、反馈练习。五、课堂总结。在练习中,要紧紧把握图形,从题目入手,寻找位置与坐标数值的对应关系,明确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互相判断对方。六、作业:课堂作业本。课后反思以教材的主题图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境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以不认识大部分同学的实际前提下,老师要找一个学生该如何来表达?这个问题入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出现许多描述位置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接着通过寻找几种方法的相同之处,得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数对来表示一个人的具体位置。明确表示一个具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通过说一说自己的位置,指名写他人的位置,写出数对找人等活动,充分建立起二维空间,用数对来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的概念。整节课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统一。从而体会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必要性和简约性,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主备教师:王挺达5第二单元分数乘法课题分数乘整数第1课时施教者王挺达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复习1.出示复习题。(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2)计算:61+62+63=103+103+103=2.引出课题。103+103+103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二、新授1、利用103+103+103教学分数乘法。(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103)(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103×3)(3)103+103+103=9,那么103+103+103=103×3,所以103×3=____________=9。同学们想想看,103×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主备教师:王挺达62、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112”,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112,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112是多少?(列式:112×3=116)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5、教学例2(1)出示83×6,学生独立计算。(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练习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2、“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三、作业练习二第1、2、4题。课后反思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理解对直接影响后面分数乘分数的教学,本课时的例题采用数形结合,利用直观的线段图加深新知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112,再画一画3个112,最后让学生列式.在列出的两种算式中,先让学生算加法,利用加法的答案为基础,再算乘法,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意义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最后让学生说说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批改完作业后,也发现学生几个易错的地方:约分时有整数与分子约分的;当最后结果可以化成整数的没有化成整数(如16)。经过订正再强调后,学生很快就纠正过来了。?112112112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主备教师:王挺达7第二单元分数乘法课题一个数乘分数第2课时施教者王挺达教学目标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导入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101×585×173×2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二、新课1、教学例3(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51,41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51×41(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51,第二步再涂出41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51的41,由此得出51×41这个乘法算式表示“51的41是多少?”(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51×41=201,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51×41=4511=201。(4)提出问题:43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主备教师:王挺达82、相关练习:练习二第5题。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4、教学例4(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03×32。(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通过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103×32=31023=51(3)学生独立解答“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5、巩固练习: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三、练习1、练习三第6题(1)求2枝长多少分米,就
本文标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727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