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 发展全域旅游要作为区域发展战略
发展全域旅游要作为区域发展战略全域旅游,就是以一个区域为整体来系统地规划、建设、发展旅游,实行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监管全覆盖,坚持社会共建、共享,让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更加协同、更加协调、更加有效结合。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是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模式的创新、发展路径的创新、发展格局的扩大、发展品质的升华。全域旅游,我们理解重点是“五个全”:全区域,把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打造;全天候,24小时提供旅游服务;全产业,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全过程,为游客入境到离境整个过程提供满意服务;全社会,社会各行业共同责任。镇江地处长三角城市群,交通区位优势突出,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周边1小时、2小时交通圈有上亿的潜在旅游消费人口,市场巨大,旅游发展爆发力巨大。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区域发展战略,已是形势使然、势在必行。一、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区域发展战略的必要性1.发展全域旅游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龙头产业,抓旅游就是抓“强富美高”。旅游能拉动经济强:“十二五”期间,我市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5%,2015年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27%。旅游能帮助百姓富:据统计测算,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就能带动社会就业7-8人;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就能带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4-5元。如句容的樱花节、葡萄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期间,当地农产品被抢购一空,周边餐饮住宿爆满。旅游能促进环境美:A级以上旅游景点打造首先打造环境,环境越美越能吸引游客,旅游兴旺反过来也能促进环境建设。如丹徒世业洲、江心洲旅游开发,带动环境不断美化。旅游能助推社会文明程度高:城市游客带来良好的卫生、饮食等习惯,带来文明旅游、和谐生活等新风,助推农村社会文明;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又进一步改善了旅游环境,吸引更多人气,促进旅游发展。2.发展全域旅游是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发展的需要。一是扩大消费。研究表明,人均收入达到3500-4000美元,旅游消费将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升级,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度假旅游将增加目的地逗留天数,会产生巨大消费需求市场。旅游消费涵盖“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业每消费1美元,可带来3-4美元的经济增长。“十二五”末,我市旅游逗留天数1.82天,比“十一五”末提高0.91天;游客人均消费1316元,比“十一五”末提高251元。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新业态项目游客爆发式增长,宝华千华古村、金山国际房车露营地等游客增长108%以上。二是拉动投资。经济新常态下,不少行业产品、产能过剩,而旅游则是供给不足。我市旅游最大短板,也正是度假休闲游、亲子体验游等新业态项目供给不足。今年上半年,全国旅游投资增长30.5%,我市重点旅游项目投资增长19%。补上这一“短板”,正是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3.发展全域旅游是生态建设的需要。一是促进生态建设良性循环。区域生态建设,必须实行主体功能区制度,坚持适度开发,改善生态平衡,光靠财政转移支付不可持续,只有因势利导发展旅游,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群众得实惠、财政得收入,才能实现良性循环。二是共享生态建设成果。按旅游A级以上景区来组织生态建设,配套集散中心、咨询中心、服务中心以及厕所、停车场、游览标牌标识、无线网络全覆盖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游线、交通线路等服务内容,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共享。4.发展全域旅游是美丽乡村(街区)、特色小镇建设的需要。一是旅游能促进美丽乡村(街区)、特色小镇建设。为什么坚持多年的美丽乡村(街区)建设难以推动,经常回潮反复,问题就出在动力机制上,一直是“要他搞”;浙江等地把美丽乡村(街区)建设同旅游结合,带旺人气、带来收入,充分调动起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变成“我要搞”和地方的自觉行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二是旅游能促进本土文化挖掘和弘扬。本土的才是世界的。旅游要发展,要有吸引物,本土文化是一个地方难以模仿和复制的特色亮点。通过本土文化的挖掘带动旅游发展,而旅游又反过来促进本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5.发展全域旅游是精准扶贫的需要。一是“种风景”既能扶贫又能扶志。旅游业带动性大、就业门槛低的特点,有利于贫困村和贫困村民增强造血功能,依靠“种风景”赚钱,依靠自身能力致富脱贫。特别是一些贫困村,山水自然资源、农业资源等很丰富,只要解决交通问题,就可以筹划发展乡村旅游,举行农事采摘体验、花卉欣赏、垂钓休闲、民宿度假等,实施“无景点旅游”。二是发展旅游能促进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高、规范配套,将有力提升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发展全域旅游是打造城市品牌的需要。游客的口碑就是城市形象。据调查统计,1个游客能影响13个人,一个人说好,会带动一群人说好,会带动一群人来、来了再来。同时,旅游也是有效监测城市管理与服务的传感器。旅游是体验、是服务,一个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水平,游客亲身感知,最有话语权。要利用旅游传感器,推动居民和游客和谐相处,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二、发展全域旅游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认识不到位。一是受政绩观影响。工业项目短平快,有直接的税收和就业,投资回报期短,可观可感;旅游项目往往投资大、回收期长,卖的是体验和服务,“吃住行游购娱”虽然带动性大,但直接税收和就业少。特别是旅游统计方法还不完善,旅游对当地政府财税的贡献无法计算,综合收入、旅游人次的统计与老百姓的感觉往往有很大差异,因此一些地方对旅游业发展重视不够。二是受部门观影响。部门工作、项目建设往往按职能完成就行了,在把工作、项目加上旅游,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百姓致富上统筹考虑不多,做方案时很少考虑旅游元素,更谈不上从满足游客需求上设计、建设、营运以及提供服务。2.组织引导不力。一是缺乏旅游规划及配套。有的地方发展旅游条件很好,但多年来没有就旅游专门作出系统性的规划;有的虽然建设了一些景区,但道路、交通、游客集散等功能不配套,景区抱怨没有游客来,游客苦叹不知如何去。二是缺乏典型引导。有的地方完全交给市场,让旅游自发发展。从国情看,每个产业的发展、每项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政府的组织引导、典型引路。特别是发展之初,人们不会做、不敢做,更需要政府组织引导。三是缺乏政策创新。民宿的消防问题、乡村旅游的点状供地问题等,是旅游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国家目前没有统一规定,只有靠地方政策创新。浙江旅游发展迅猛,就在于他们敢负责善担当求突破,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政策创新。3.市场化水平不高。一是本土老百姓和企业家自发从事旅游少。这与一个地方民营经济活力有关系,与一个地区老百姓创业意识和氛围有关系。二是旅游项目和人才招引成效不明显。现在招商往往多是开发区工业项目、商业地产和基础设施项目,真正专业做旅游的项目少之又少,项目成熟度也不高,有的地方没有一个项目签约。而人才随着项目走,项目少,引进的专业人才就少。三是国有景区改革创新不够、活力不强。一些国有经营的景区,体制僵化,队伍老化,思维固化,守着金饭碗没饭吃。4.旅游产品供给不足。一是休闲度假游、亲子体验游等产品供给不足。有的地方旅游产品仍以观光型为主,已远远不能满足大众时代升级的旅游需求,特别是缺乏具有远程号召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旅游产品。二是散客游、自驾游、房车游等私人定制游线路供给不足。接待团队游是旅行社的优势,编排的都是团队旅游,花最少的钱、看最多的景,走马观花,对散客游、自驾游、房车游等私人定制游的线路编排不能满足需求。三是以市场化打造旅游产品不够。政府投资平台为旅游项目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有的却不能按市场模式、游客需求来策划建设项目、营运项目,结果往往是领导说好、自己说好,而游客不说好,不能形成新的旅游引爆点。5.配套服务不完善。一是要素配套不够。从团队游到散客游转型,对“吃住行游购娱”配套要求更高,要求吃得好、住得舒适、行得方便快捷、游得心灵收获、购得放心称心、娱得开心快乐。而我们往往因为服务不配套,导致不能提高游客过夜天数和平均消费。二是旅游服务水平跟不上。旅游是服务性行业,服务的特点是双向选择性。服务不好,游客不会来;游客不来,景区、交通等服务更难可持续,服务更加跟不上,往往会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发展,甚至对地方经济、地方形象产生负面影响。三是智慧旅游建设跟不上产业转型发展。互联网时代,游客的出行习惯正在发生改变,需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旅游服务,一部手机在手,就能了解、解决旅游出行的所有服务。这方面,我们要花更大力气,从基础抓起,进一步打造旅游云平台。三、发展全域旅游的重点措施发展全域旅游要作为区域发展战略,强化政府主导和引导,真正做到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两手抓、两手硬。1.进一步提高认知,形成共识。一是辖市区担起主体作用。充分认识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全域旅游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重要位置,像抓工业一样抓旅游,加强政府推动。二是部门要当好主角。积极树立“部门+旅游”意识,凡是能结合旅游的工作和项目,都作为旅游项目来策划、建设、配套,把固化的活动、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从而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助推全域旅游。2.统筹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一是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八个方面的认定标准,编制全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辖市区编制分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确保“十三五”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5%,到2020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50亿元,打造千亿级产业。二是落实年度实施计划。分年度制定阶段实施计划,抓好任务分解、日常考核,确保实现年度目标任务。三是鼓励辖市区自加压力,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帮助句容做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帮助丹阳等辖市区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3.以项目为抓手,加大市场主体的培育和招引。一是培育一批本土项目、人才、企业家。组织好明年旅游重点项目,继续保持投资高位增长。以新业态项目补短板、促转型,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招引一批项目、专业人才、企业家。围绕旅游新业态包装一批项目,加大对外招引,吸引品牌旅游企业落户。出台鼓励政策,招引旅游策划和规划、营销等专业人才以及优秀的旅游企业家加盟,创新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三是着力推进国有景区改革。坚持走市场化之路,采取公司化管理制度,推行管理权、经营权分离,激发国有景区活力。进一步提升国有旅游投融资平台,更好地在重大项目、重要活动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4.以“旅游+产业业态”和“旅游+互联网”模式创新,增加产品供给。在“旅游+产业业态”上,重点推进8个“旅游+”(包括文化、宗教、体育、农业、工业、科技、会展、养生),积极发展亲子体验游、休闲度假游等新业态产品,加快魔幻海洋世界、奥悦冰雪世界等重点项目建设。在“旅游+互联网”上,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建好“一个中心、三个体系”(旅游大数据中心,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网络营销体系、行业管理体系),抓好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互联网+旅游目的地”运营服务中心建设,为政府、企业、游客提供“互联网+”一站式服务。强化网上在线营销,加强与携程、同程等大型OTA企业(在线旅游社)合作。利用镇江智慧旅游、遇见镇江、江苏微旅游等微信平台促销。5.以乡村旅游和特色小镇(街区)为两大载体,推动旅游全域化。一是发展乡村旅游。制定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指导意见,辖市区分区编制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培育一批乡村主题度假酒店、乡村精品民宿、乡村度假庄园、乡村民俗体验馆等新产品。探索民宿消防、点状供地等审批办法,制定乡村旅游服务标准。二是建设特色小镇(街区)。按照国家3A、5A级景区标准,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特色小镇、旅游风情小镇。“十三五”期间,创建市级旅游风情小镇15个左右,其中省级5个以上。6.打造品牌,强化城市整体形象宣传和营销。一是品牌产品。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品牌,西津渡创成国家5A级景区,茅山湖、世业洲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长山、圌山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一批国家、省级乡村旅游点、民宿、温泉、房车自驾车营地。擦亮现有金字品牌,抓好“三山”5A、南山4A、水晶山省级旅游度假区整改提升。二是品牌线路。请专业人士策划推出镇江一日、二日
本文标题:发展全域旅游要作为区域发展战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767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