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 企业帮扶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企业帮扶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开展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专项行动,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对**工作提出的新的希望和“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总体要求,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行动,是市委、市政府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全力推进南昌“四个强起来”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尤其是促进我区非公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作用深远、地位特殊。主要表现在:一是激发经济活力的“一场春雨”。从全区一季度经济运行态势来看,一季度全区GDP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点,比去年同期低0.7个百分点,三产、批发零售、交通运输、房地产等产业增幅均低于去年同期,特别是全区大中型工业产值下降严重,工业投资下降12.5%,工业用电量下降30.9%,这明显表明我区经济在下行。在这种形势下,省里出台的“80条”和市里即将出台的意见,等于是给我们下了一场春天的“及时雨”,不仅可以切实帮助企业减轻负担,更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二是驱走企业“寒意”的“一轮暖阳”。经济下行带来的“寒意”,各位企业家可能有更直观的感受。从走访企业中我了解到,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订单量、出口量、销售量、市场份额都有一定程度下降。尤其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最近中央又要求对水泥、钢材等过剩产能实行硬性去化,此外,融资难贵、税费负担重、用工成本高、土地租金高、招工留工难、物流成本高,等等,进一步推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对这些现实的问题,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把脉精准,出台的“80条”和“60条”,不仅含金量高、涉及面广,也充分体现了定向、定期、精准、有力的特点,及时解渴,针对性强,条条都帮到了企业的“心坎”上,把企业从“寒冬”带到了“暖春”。三是检验干部作风的“一把标尺”。这次省市出台的利好政策,我们能不能理解好、执行好、落实好,真正为企业服务,把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各项政策对接好,把政策的“阳光雨露”洒向每一家企业,是检验干部能力和作风的重要标尺。下面,我就贯彻落实省市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四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在政策落实上深化着力。用好、用活、用足政策,是降低企业成本、助推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样的政策环境,有的地方发展快,有的地方发展慢,主要原因就是对政策的理解领悟能力不一样、掌握的程度不一样、运用的水平不一样、落实的力度不一样。能不能抓住机遇,充分释放政策效应,把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主动权在我们自己,出路也在我们自己。一要掌握好政策。掌握政策是运用政策的前提。刚才,志平同志对省里“80条”进行了详细解读。会后,各级各部门要再次组织对省里的政策和市里即将出台的文件,逐条逐句学习,深入思考研究,重点在吃透精神,真正弄懂每一条、每一句。要做到“三个全覆盖”:政策要全覆盖。省里“80条”已经印发给了大家,市里和区里的相关配套政策也将尽快出台,相关部门要把省、市、区各项政策梳理好、细化好,把每一条政策用好用足,打出政策“组合拳”;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消化政策,尤其是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的优惠政策,归口管理部门的干部职工不仅要熟记于心,还要能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更好地为企业答疑解惑。企业要全覆盖。企业无分大小,只要是实体企业,都有享受政策红利的机会,对于各位企业家来说,这些政策关乎企业的发展,甚至是企业的命脉,要充分抓住政策机遇,将政策学深、学透、学活。社会要全覆盖。要利用各种形式,在报纸、网页、微博、微信等媒体开辟专栏,对省“80条”和市、区相关配套政策进行权威、系统的解读,让更多的人了解政策、掌握政策。二要宣传好政策。近几年,国家和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应该看到,由于我们一些部门对政策宣传不够广泛深入,造成有的政策打了折扣,甚至被“束之高阁”。我们专门成立了由永钢同志担任组长的政策宣传组,要按照“政策全覆盖、企业全覆盖、社会全覆盖”的要求,以挂点领导、下企业干部、窗口人员等为重点,加强干部职工的政策理论培训;要制定政策汇编、编印咨询联系表,向企业免费发放,还要创新宣讲方式,有针对性地召开政策辅导会、咨询会、答疑会,用企业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把政策“翻译”出来,讲深讲透;要进一步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尤其是充分利用传统媒介和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工具,注重研究新闻传播规律,转变宣传视角,抓住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宣传重点,对省里“80条”及市里的配套政策措施进行全方位宣传,通过设立专栏、专刊等形式进行深度解读,进一步提高宣传实效,引导舆论主旋律,实现政策推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死角全覆盖。三要运用好政策。政策资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不善于用好用足政策是最大的失误。省市出台的政策可谓条条都是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涉及面之广、优惠度之大前所未有。据省里统计,“80条”政策如果全部得到落实,可以为全省的企业减负减压500亿元。这里面,我们的企业能够分得多少羹,占多大比重,就看我们运用政策的能力水平。**区的企业没有用好,改革的红利就会从手上错失。所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牢牢把握机遇,按照专项行动方案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积极与企业对接好,找准政策切入点,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对干部素质和能力的考验。省市的这些政策“红包”,有的企业可能用不上,但是对于一些因经济下行而岌岌可危的小微企业来说,是求之而不得的“久旱甘霖”。各位企业家要充分意识到,机遇只有抓住了才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要把自己摆进去,结合企业的实际一条一条去研究、一条一条去琢磨,并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上级的“阳光雨露”变成我们企业成长的“养分”,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我们企业需要的地方去,才能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才能真正有益于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第二,要在企业帮扶上精准发力。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区实现率先“强起来”的支撑。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更甚以往。开展专项行动,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建机制、强举措,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一要摸清诉求。只有把企业情况搞清楚,明白企业“困”在哪、“难”在哪,才能为企业精准“号脉”、因症施策。我们专门成立了政策帮扶组,由江华同志担纲领衔,目前政策帮扶方案还是粗线条的,要进一步细化好、操作好,发挥好主观能动性。要集中走访、征集问题。全区要建立条块结合走访服务制度,区和镇、园区领导带头走访,倾听企业发展需求,了解企业发展难题,涉企部门要全面跟踪走访。全区招商、项目、工信、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要组织力量,承上启下,做好走访服务企业活动相关工作。要梳理交办、分类协调。要及时对摸排收集上来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建好企业诉求清单、企业投诉清单、企业建议清单这“三份清单”。认真对照“三份清单”收集到的问题,涉及单个部门的个性问题,经相关领导批阅后马上办理,对涉及面广、带有普遍性的共性问题,或不能单独解决的问题,明确牵头部门会同其他部门通过集中办公、现场办公、专场对接等方式协同限期办理;对于区级层面不能解决的,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支持;对于确实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企业做好解释,并由牵头部门在征求上级有关部门意见后在限期提出建议方案。要跟踪督办、实时反馈。对梳理、交办的问题建账立册,对问题的解决、政策的落实要进行要全程跟踪,做好数据分析、跟踪督办。各办理部门要与企业实时沟通,办理结果要及时反馈企业。二要破解难题。围绕企业最关切、最直接、最突出的问题,努力寻求破解之道。对目前遇到的困难,有的企业家形容为“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我想在座的各位企业代表应该是深有体会。现在,中央和省市出台了这么一些政策是为我们送来了“搬山”的“大力士”,我们一定要以此次专项行动为契机,在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地成本、用工成本、用电成本、用水成本、融资成本上动脑筋、下功夫,发挥好减税的逆周期调节功能,在各类税费、社保成本、交易费用等方面降低企业成本,同时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特别是垄断性中介服务收费等;要进一步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鼓励中小微企业借助互联网金融等金融手段、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要逐渐取消、免(停)征、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要有效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降低小微企业税费负担;下大力气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和社会团体收费;不断减轻企业联合重组过程中的税费负担。尽量为企业多解决问题,尽量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红利,企业红利越多,对企业发展壮大越有利,对**区发展越有利。三要优化环境。创造财富是企业的追求,创造环境是政府的职责。这次我省出台的“80条”中,涉及优化发展环境的新举措有20条,绝大部分是针对企业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和诉求。目前我区在发展环境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和问题,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由崇敬同志牵头的环境优化组,围绕企业在发展环境方面反映突出的问题和诉求,积极开展调研,以羁绊发展的“痛点”“堵点”和“盲点”为突破口,切实打破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作为政府来说,要进一步强化“环境是发展核心竞争力”理念,纵深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深入推进“三单一网”改革,用权力的“减法”换取企业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要坚决落实好《南昌市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工作方案》“16+X”创新举措,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大力推进办事流程简化优化,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扎实推进网上办理和网上咨询,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通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消除“中梗阻”,让广大中小企业享受政策红利。第三,要在提升服务上层层加力。这次区委、区政府出台了《专项行动方案》,能不能把行动方案落实好,能不能把省市的政策落实好,不仅考验我们的服务态度和意识,更重要的是在考验我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这些措施的本质所在。一要增强服务意识。在近几年的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企业最关心的、最看重的不是哪里优惠多少税收,也不是当地的土地让出多少地价,而是当地政府的服务意识。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不为企业搞好服务,搞招商引资也是白搞、说创新创业也是白说、抓项目推进也是白抓、当领导干部也是白当。道理很浅显,项目落不了地、投不了产,搞招商引资不是白搞,抓项目推进不是白抓吗?现有企业都服务不好,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那不是白说吗?应尽的职责没有履行好,当领导干部不是白当吗?通过这几年的招商引资,我深切地体会,服务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用手”,是机械式的服务,就是企业要办什么就按部就班地办,只讲规矩不讲效率,凡事慢慢来;第二种境界是“用脑”,是主动式的服务,会主动地给企业释疑解惑,既讲规矩、讲程序,又会想办法提高服务效率;第三种境界是“用心”,是代入式的服务,就是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孩子”,把企业家当成自己的亲人,全方位、全身心为企业服务。客观的说,我们大多数领导干部还处在前两种境界,有的甚至第一种境界也达不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仍然存在。今天,当着各位企业家的面,希望各级领导干部诚怀亲商之心、恪尽安商之职、务尽富商之力,在有赢无赢、先赢晚赢、多赢少赢中,让企业有赢、先赢、多赢;在有为无为、快为慢为、多为少为中,让企业有为、快为、多为。今后,也请各位企业家见证和监督。二要提升服务能力。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大背景下,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更甚以往,也更加复杂多变。这需要我们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我认为,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起码要练好三种“基本功”:一是沟通能力。一方面要善于和企业沟通,善于倾听企业的意见和诉求,对于企业提出的问题能够直击“要害”;另一方面要善于和其他部门沟通,比如在项目推进中,涉及到土地、规划等各项审批事项,需要上级支持的,要多沟通、多汇报,需要兄弟单位协调的,要提前谋划、预先商量,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这也是我经常强调的并联作业。二是调配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服
本文标题:企业帮扶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768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