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农民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县农民培训情况调研报告开展农民培训情况调研,是县农林局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在行动上的一项大型调研活动中的其中一项调研活动,旨在全面了解农民的教育培训要求,总结农民教育培训的成功经验,更多、更快、更好地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乡农发(2009)12号文件精神,我校在全县进行抽样选点,抽取两个乡(镇),4个村委,每村4人,进村入户调查,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基本情况我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起步较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全县已经初步建起了乡镇成人学校。伴随着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和需要,到九十年代初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村成人教育学校。1993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九十年代后期,县成人中等职业学校、乡镇成人学校就已经开始肩负起对农民种养植技术培训任务,对我县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1994年到2004年全县农民培训工作以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实用技能和专项知识培训等技能培训为主,先后实施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工程培训”、“现代化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多项工程。自2005年以后,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以培养新型社会主义农民为目标,在全县开展了对农民综合素质的教育培训,并逐步规范化和普及化。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农民的需要,农民教育培训也在新的水平上开始了新的发展。通过这次调研,总体来看目前全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蓬勃开展,成效显著,并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战略性地位在各乡(镇)逐步得到落实1、各乡(镇)政府认识到位2、乡(镇)政府根据本地区功能定位制定农民教育培训规划、计划,各项保障措施有效实施3、资金投入逐年增长4.加强资源整合,新型农民培养培训体系逐步完善5.加快建设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提升农民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平6.创新培训模式,保证农民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呈现可喜势头1、农民自主开展培训的意识不断提高2、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日益受到乡镇政府的重视,保证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落实(三)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成效显著1、通过农民教育培训涌现出一批新型农民的典型。2、农民通过培训增收致富,收入水平显著提高3、农民教育工作的开展推进了乡风文明4、全县农民教育培训的各项指标任务顺利落实二、基本经验1.农民教育培训要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才能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以技能培训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几年来,随着农民教育培训的深入,我县致富增收的农民越来越多,广大农民认识到“实用技术能脱贫,高新技术能致富”,“开教育之源,引科技之水,灌农业之田,富农民之家”。农民从脱贫致富的经验中深知,要想富,就要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会经营,从而激发了他们参加农民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如,我们组织的“技能+学历教育”培训,原以为农民报名的积极性不会高,结果报名时,农民非常踊跃,普遍超过了省、市、县的招生指标和预计的培训任务。许多次搞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培训教室座无虚席,教室内外挤满了人。2、教育培训模式要贴近农民,方便农民学习为了适应我县农民“离家不离村、离土不离乡”的特点,将教育培训深入田间地头、农家炕头是我县近年深入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有效形式。近几年出现的田间学校、科技养殖追踪培训、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等培训模式都是建立在农民的田间地头。科技入户带动了农民培训,项目入户合作经营加强了农民的参与意识。我们为方便农村劳动力培训,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三个下乡,即送服务下乡、送培训下乡、送鉴定下乡。实践证明:只有以贴近农民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才更有生命力。3.县、乡、村三级农民教育培训管理要突出乡镇的中心作用乡镇是农村社会的中心,尤其是农村政治、文化和教育的中心,又是农业技术推广和指导的中心。乡镇对农民实际需求最了解,因而能最好地把辖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农民发展需求结合起来规划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发挥好乡镇政府的中心作用是落实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加强乡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已得到越来越多政府的共识。乡镇政府根据辖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农民教育网络、实施“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通过上挂(省、市相关科技部门、县级涉农服务部门)、横联、下辐射,进行富有成效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形成教育与经济互相促进的发展机制。4.农村经济开发与农民教育培训不可分离,这是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农民教育培训开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强调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培育新型农民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先决条件。要对农村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要变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要变旧农村为新农村,必须首先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在现代科技越来越成为生产力第一要素条件下,智力开发对于经济开发更具有先决的因素。农村经济开发与农民智力开发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辩证统一的关系。调研表明,我县的每一项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无一不是经过农民教育培训的。实践证明,凡是二者持续结合得好的,经济就得到了发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就搞得轰轰烈烈。只搞农民教育,不搞经济开发,农民得不到实惠,受教育的积极性,也不会持久。农民教育如果不能有效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影响政府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开发与农民智力开发、综合素质培养的不可分离,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显得更为重要。三、调研结果汇总(一)家庭基本情况1.主要从事产业:一产66%,二产12%,三产22%。2.文化程度:不识字或识字不多7%,小学21%,初中46%,高中、中专24%,大专及以上2%。3.常住人口(平均):4人;劳动力3人,外出劳动力1人,去年平均外出务工6个月。4.去年全家纯收入(平均):20145元。其中种植收入3674元,养殖收入1638元,非农收入14833元。(二)素质情况1.是否知道如何选用优良品种:知道75%,知道一些24%,其它1%。2.是否知道怎样合理施用化肥:知道56%,知道一些32%,其它12%3.是否知道怎样使用农药:知道55%,知道一些29%,其它16%。4.是否知道怎样处理畜禽疫病:报告41%,隔离27%,请专家诊治15%,其它17%。5.农业技术主要来源:农业部门62%,电视37%,其它1%。6.知道的惠农政策:粮食直补79%,减免农业税77%,良种补贴68%,农机补贴58%,农业综合补贴45%,一个都不知道1%。7.是否参加了专业协会:是5%,否95%。(三)教育培训需求1.2005年参加各种农民培训平均4.6天。2.参加教育培训的主要目的:增加收入80%,提高技能52%,获得政策扶持6%,获学历2%,获证书2%,获得尊重1%,获得补贴1%。3.接受过的培训类型:实用技术培训67%,职业技能培训26%,管理培训13%,综合培训10%,学历教育4%,未接受过任何培训4%,其它0。4.期望接受的教育培训层次:短期培训58%,一事一训38%,证书培训7%,大专及以上2%,中专20,说不清0。5.期望哪些方面的培训:(1)种植业:粮食67%,蔬菜18%,水果23%,干果22%,特种经济作物33%,苗木花卉12%,其他0。(2)养殖业:猪37%,牛36%,羊24%,特种养殖17%,鸡14%,水产养殖9%,鹅1%,鸭0,其他0。(3)非农:机械27%,运输26%,农产品加工22%,家电18%,建筑15%,营销10%,农产品贮藏9%,财会8%,餐饮7%,商服6%,美容1%,美发1%,文秘1%,通信0,服装0,家政0,旅游0。6.喜欢的培训方式:现场实习60%,面对面授课:55%电视、广播16%,VCD学习5%,多方式结合2%,其他0。7.原意接受培训的时间:1天以内38%,4-7天34%,2—3天31%,8—14天8%,15—30天1%,31—90天0,90天以上0,说不清0。8.认为可以接受的教育培训费用:10元以58%,20—50元23%,10—20元8%,50—100元7%,100—200元6%,200元以上0。9.愿意到什么地点接受教育培训:本村48%,县城21%,城市15%,乡镇12%,不想参加任何地方的培训5%。10.影响你接受教育培训的主要因素:没有时间45%,没钱34%,没合适内容38%,当地缺少学校30%,说不清7%,其他0。11.你认为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不方便46%,没人管37%,内容不切合实际32%,费用太高28%,说不清13%,其他1%。三、农民素质现状及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一)农民素质现状我县农民整体素质不高,74%的农民只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虽然对良种选择、农药施用、化肥使用及疫病防治等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但大多是自己平时经验积累的结果,缺乏专业的学习和指导,所掌握的知识不够准确和先进,也只有5%的农民参加了专业协会。此外,我县农民对国家惠农政策的了解也有所欠缺,如了解农业综合补贴政策的农民尚不足一半,更谈不上利用惠农政策增加收入了。总之,我县农民素质与“新型农民”的标准还存在很大差距,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迫在眉睫。(二)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上述汇总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以下问题:1.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健全。我县农民的农业技术主要来源于农业部门,而农业部门现有的教育培训体系还有待完善。37%的农民认为当前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搞的少”,30%的农民认为当地缺少农民教育培训学校。这些情况表明,我县有些地方还缺少农民培训的基层组织,缺少真正深入农村,驻扎农村,宣传农业政策,讲解农业技术的农民培训师资队伍,部分农民参加培训的愿望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2.培训方式不够灵活,针对性不强。目前我市62%的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主要由农业部门承担,37%的农民表示可以通过电视学习农业技术知识,接受其它方式培训的仅占20%,培训方式过于单一。而接受调查的农民中,46%的人认为现在的培训方式不方便,缺乏针对性,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性需要加强。3.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能满足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34%的农民认为影响自己接受教育培训的主要因素是培训费用问题,58%的农民只能接受10元以下的培训支出。由于农民的收入相对较低,短期内,让他们承担较多的教育培训费用是不现实的,这就必须要依赖于政府资金的投入。而多年来,我县针对农民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比较少。这种状况从2004年实施“各项素质培训工程”以来有所改观,但仍不能达到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的要求。四、今后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和建议(一)打造优质基层培训教师队伍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切实加强对我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坚持上有指导,下有实施,统筹兼顾,资源共享的原则,不断扩充师资队伍,特别是基层培训教师队伍,经常性深入乡村,与农民建立长期的联系,根据他们的需求开展给类有针对性的培训,真正做到送知识进村,送技术到田,送服务入户,最大限度的方便农民学习。此外,还要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根据科技的发展,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向农民传播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成为农民咨询技术,增产增收的坚强后盾。(二)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培训渠道我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方式还是培训教师、专家集中办班、田间指导等,这些传统培训方式比较直观,便于与农民面对面交流,培训效果较好,深受农民欢迎。但这种培训方式的弊端在于受益人群有限,培训内容未必能全面地满足农民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在发展传统培训方式的同时,努力探索新的培训方式,如利用电视、广播、农村大喇叭、印发技术资料等方式扩大培训范围。此外,还要积极发展农村远程教育,组织农业工作者和有关专家编写网络教学数据和相关软件,开发计算机网络培训,提高教育培训水平,使农民能够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
本文标题:农民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770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