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绪论文学理论文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是什么?文学理论是什么?文学是什么?一、文学的构成二、文学的属性/观念.一、文学的构成世界作品作者读者文本如何理解作者的创作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研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郑板桥集》,郑燮著,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61页。)文学活动/生产选材加工包装促销消费/欣赏视文学为一种完整的创造/生产过程。文学活动是经由“生活——作者——作品——读者”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包含了体验、创作与接收的完整过程。加工过程举例(1)采用了典型化的手法。这里的典型化具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塑造人物的基本手法。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中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是嘴再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这部作品中的阿Q形象,作者说采用了这种“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手法,将众多不同的人物的突出的特点综合起来,然后进行化合创造,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形象。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其实现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二、文学的属性/观念.再现说:/镜子说/模仿说/复制说/反映说。表现说:诗言志说/诗缘情说/实用说:教化说/娱乐说独立说:体验说:孟子“以意逆志”文学理论是什么?文学学文艺学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特质跨学科话语分析性话语反常识批评话语自反性话语如何学习文学理论?视文学乃至文学理论为一种人生体验。阅读文学作品以及跟文学作品相关的材料。阅读一些理论著述学习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占有;一种是生存。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刘勰:《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文心雕龙》中虽然也有某些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但构成它的文学思想纲领及核心的﹐则是儒家的思想。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原道篇》确定了一种文学观(文学之产生)“文心之作也,本乎道”“道”的理解:核心概念——“道”的解释儒家之道道家之道儒道兼并之道自然之道自然之道(童的观点)《原道篇》刘勰的“道”的理解:自然之道乃自然之美(天文、地文)自然之道乃人工之美(人文)人文之道乃艺术之美(文学、艺术)《道德经》“道”的理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第二节西方古代文学理论亚里斯多德:《诗学》确定诗/文学/艺术的产生探讨悲剧艺术及其与其它艺术的区别《诗学》《诗学》是古希腊著名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现存二十六章,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对现存26章的内容,有六分说、五分说、三分说三个分法。《诗学》里亚里士多德表达了对艺术及悲剧的观点,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摹仿;而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诗学》对国人也有较深的影响。《诗学》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著作,它对西方后世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的有些观点曾被近代新古典主义奉为金科玉律。模仿说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摹仿,摹仿是把艺术和技艺制作区别开来的基础,也是学术分类和界定个别艺术的本质的基础。他还深信,摹仿是人的本能,人在摹仿中既可满足其求知欲,又可获得审美的愉悦,艺术就起源于人的摹仿的天性。总体而言,亚里士多德的摹仿理论包括这么几个内容。第一,是艺术家在摹仿现实的时候,不仅可以把它按本来面目如实表现出来,而且还可以表现得比它更美或更丑。第二,艺术或诗的摹仿对象有三种: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认为把事物表现得比它的本来的样子更好或更坏,表现为它应有的样子,表现理想,这是艺术摹仿特有的功能。第三,艺术应当摹仿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亦即应当按必然律去摹仿,“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写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因此,与历史比较起来,写诗这种活动更具有哲学意味,更能表现事物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接近事物的真理。第四,为了表现必然之物,艺术家在摹仿的时候可以采取理想化和典型化的方法,以突出所摹仿事物的本质和鲜明特征。有时,为了达到诗的效果,诗人甚至可以描绘不可能发生的和异乎寻常的事情,只要能按必然律或可然律把它描写得可信。悲剧理论《诗学》讨论的核心还是悲剧。在讨论悲剧的时候,亚里士多德首先对它下了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这个定义涉及到了悲剧摹仿的对象、媒介、方式和悲剧的功能等方面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是由六个要素构成的,即情节、性格、思想、台词、扮相和音乐。其中情节和性格是最为重要的。就情节安排而言,诗人应当遵循事件发展的可然律或必然律,应当使情节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就性格描绘而言,应当恰当、逼真、前后一致。亚里士多德还认为,悲剧的主人公应当是一些并非十全十美,亦非十恶不赦之辈,他们应当是好人,但又有一些缺限和过失,由此而给自己招致了灾祸,这样悲剧才能激起我们的怜悯与恐惧之情,才能使我们的情感得以净化。第三节文学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是由语言文字组构而成的,开拓无言之境),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文学要素1、世界2、艺术家3、欣赏者4、作品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体验说文学与语言一、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手段,或者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至少包含三种基本含义:第一种,语言是指语言行为,指读说听写的行为;第二种,语言不仅指语言行为而且指非语言行为。如眼神、表情、手势等,甚至时装、食品、广告等。一、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手段,或者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至少包含三种基本含义:第一种,语言是指语言行为,指读说听写的行为;第二种,语言不仅指语言行为而且指非语言行为。如眼神、表情、手势等,甚至时装、食品、广告等。一、什么是语言?第三种:语言扩展引申而指各种符号表意方式。如电视、电脑、网络语言等。二、语言的层次言语:方言,是个人在特定情景中说的话。属于个人性的、此时此地的和具体的。语言:普通话。是人类群体的语言规范,是人类特定群体成员所共同拥有的语言规范。属于社会的、普遍的。话语:更多的是一种语言实践,包含语言结构+言语+权力关系。二种语言观语言工具论语言本体论延伸出语言生存论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什么是文学语言?是人们审美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如何实现文学语言?第一步:要辩清楚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第二步:要学会一些把日常语言转化成文学语言的方法。奇特化手法作业:选择一种物,先用日常语言加以描述,再试着用你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学语言如诗的语言加以描述,字数不限文学与审美文学的三个维度语言审美文化一、什么是美?凡是能够使人得到审美愉快的欣赏对象都叫“美”。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即客观的美和主观的美。即美要具备二个条件:一是美的对象要具有一定的感性形式二是美的对象要与人们一定的审美感受相联系。这就譬如同样是一朵花,在植物学家的眼中,看到的是它属于那个花科;在动物学家眼中,看到的是它花蕊中的寄生虫;在哲学家的眼中,看到的是它带给人们愉悦的社会功能;而在环保主义者的眼中,却只会出现没有了花朵的光秃秃的植株。这种因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而产生的直觉的不同,是审美体验受审美主体的性格和情趣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最佳证据。“美”的观点美的比例说美的适合说二、什么是审美?简单讲:审美指辨别、领会事物的美。确切说: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一个评判的过程。由此可见,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朱光潜:雾海航行为什么要审美?第一:人之所以需要审美,是因为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取舍,找到适合我们需要的那部分,即美的事物。(适合自己)第二:人之所以审美,除了愉悦自己的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完善自己。如《少年凯歌》三、审美关系的形成首先是缘起于人与现实的关系的形成。32其次才形成了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121什么是审美关系?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众多价值关系中的一种。(121)即是指人“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关系。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果。四、文学的审美性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建立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之上的。文学反映的是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也即文学是通过审美的视角来反映社会生活。来体现或实现社会生活的审美价值。概言之:文学的审美性。五、文学的审美性审美性是文学艺术的特质。成为和其他学科相互区别开来的一个标识。122所谓文学的审美性,可以从横向方面理解:其一,文学主体即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进行审美创作。其二,文学客体即作品是文学审美性的载体。其三,文学接受者即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审美欣赏。也可以从纵向方面理解:审美性与现实性相对,记录作者的理想国,是对现实性的升华,来源于现实并高于现实。审美性体现在语言、音律和文字组合中,读者接受时身心产生愉悦的感觉。六、文学审美性在作品中是如何得以表现的?对象化41主体化对象化所谓对象化,就是指劳动的实现、劳动物化在对象之中:“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对象化表明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本质的力量由活动(运动)的形式转化为物质存在形式,创造出一定的客体。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总是有意识地、自觉自由地要通过种种对象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展现出来,实现其生命和精神理想的价值,这正是美的本质所在。主体化也就是把主体的一切意志\能力\思考\感受在投射到客体对象上,并在客体对象上得到确证.对象主体化把客体对象变成或视为主体的一部分,具有主体的相关性质.当然这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审美其实就是对象化与主体化的双向活动过程。主体化自然的“人化”,感官的“人化”,情欲的“人化”。春山如夏山如秋山如冬山如笑怒妆睡三“化”的总结性欲成为爱情,自然的关系成为人的关系,自然感官成为审美的感官,人的情欲成为美的情感,这就是积淀的主体性的最终方面,即人的真正的自由感受。即审美感受。七、文学审美主体对文学审美性是如何把握的?主体需要有审美感受力。主体需要有“对象化”能力。(44)主体需要有审美情感体验力(126)审美感受力是指
本文标题:文学理论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77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