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文献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目: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文献综述姓名: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旅游管理班级:42班学号:2017年6月3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1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文献综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胡洲锋指导教师秦淳霞摘要:旅游消费行为是旅游的各项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也是旅游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在旅游细分市场中,大学生旅游是整个旅游市场中一个独立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因此,研究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旅游消费的经济来源,大学生旅游动机产生的各种原因,以及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各种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了增进大学生旅游消费的几项积极的建议。关键词:大学生旅游消费消费行为AreviewofuniversitystudentsconsumptionbehaviorStudentmajoringinTourismmanagementHuZhoufengTutorQinChunxiaAbstract:tourismconsumptionbehavioristhemostimportantactivityinanyothertourismactivities,isalsoanimportantresearchobjectinthedomainoftourismresearch.Thetravelmarketofuniversitystudentsisanimportantandindependentmarket,whichhasverybigdevelopmentalpotential.Thus,it’snecessarytodotheresearchofuniversitystudents’consumptionbehavior.Thispaperanalysestheeconomicsourceofuniversitystudents’consumption;thecausationofbringinguniversitystudents’tourmotivation;theinfluencesofuniversitystudents’consumptionandproposingsomeactivesuggestionstopromoteuniversitystudents’consumptioninfurtherstep.Keywords:universitystudents;tourismconsumption;consumptionbehavior旅游者消费行为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理论问题,由于受统计资料的局限,现有的旅游经济学研究对此类问题较少关注。[1]大学生特殊的心理、生理、经济等特点,使其旅游消费行为呈现出和其它群体截然不同的特点。我们必须对大学生游客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才能掌握其特点,从而进行正确引导。一、大学生的消费经济来源大学生是一个独立的消费群体,说他独特是因为这个群体既有青年消费群体的一切特征,又是一个经济上未独立的特殊消费群体。方翰青(2006)通过电话访谈、电子邮件和面谈等个案分析方法,发现70年代末期,80年代中期的大学生消费经济来源都是以父母供给、学校助学金为主,一些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甚至依靠学校助学金就能应对日常生活。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家改助学金为奖学金,父母供给和学校奖学金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在90年代中后期,随着学校改革措施的不断出台,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进大学生消费支出来源从单一的家庭供给转变成多渠道来源。表一消费经济来源构成经济来源渠道父母供给打工消费贷款消费奖学金其他所占百分比90.44.61.92.20.92大学生的消费经济来源绝大多数来自家庭,出自父母,而依靠贷款、打工消费等其他渠道支持的只占很少的比例。家庭供给一直都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家庭收入高,对学生的供给就越多,教育消费已经成为市民家庭消费中的一个热点。在有子女就学的家庭中,七成的家庭已经为了教育而储蓄,表明让孩子成材是这些家庭最大的消费愿望。劳动所得是大学生消费的第二大来源,劳动形式有公司兼职、承接项目、学校里的勤工俭学和家教等。高校奖励金为大学生消费的第三大来源,各高校为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提高整体素质,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奖励金,数额较大,受益面较广。对于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还可减免学费,减轻了家庭的负担。[2]谢彦君(1999)明确提出,旅游消费实际上等价于旅游者对核心旅游产品的消费,核心旅游产品是旅游产品的原始形式,具有满足旅游者审美需要和愉悦需要的效用和价值。狭义的旅游消费就是主要以购买可借以进入景区(点)进行观赏或娱乐的票证的方式消耗个人积蓄的过程。[3]旅游消费的涵义,旅游主体在具有时间和资金保证的情况下,从自身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凭借环境和旅游媒体创造的条件,在旅游过程中对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客体的购买及享用过程所支出的总和。[4]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是潜力可观的细分市场,其人群数量巨大。据统计,截至2004年4月,我国普通高校1607所,在校学生1400多万,仅笔者所在的武汉市就有普通高校52所,在校学生将近达到100万。巨大的消费群体为形成较大的客源市场提供了可能。[5]二、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产生原因王烨(2005)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1.旅游消费动机是产生学生旅游需求的内在动因随着社会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的转变,学生的消费观念在更新,开始注重到课堂外开拓视野的学习方式。旅游将学生引入大自然,让学生了解和认知大自然,将独立的个体引向群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无疑给学生的学习生活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所以,从内在的心理角度看,学生都有很强的旅游欲望,有的化书本理论为现实,有的想结交朋友,有的为实现游遍祖国名山大川的心愿。2.“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是产生学生旅游需求的外在原因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收入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在不断增加。虽然学生多数是没有收入的群体,但是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一切有利于孩子的花费都愿意支出,这部分支出便演变成学生进行旅游消费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此外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大部分时间完全自由支配,学生都想将假期生活搞得丰富多彩,修学旅游、教育旅游便成为学生出游的首选。[6]洪艳(2005)认为,动机是激励人们行为的主观因素,是需要的表现形式,旅游动机则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动因。大学生旅游动机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1.求知心理。在一次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商学院在校本科生的调查问卷中,64.5%的被调查者回答外出旅游是为了开阔视野[7]。可见,一批知识型学生旅游者为了探寻艺术的真谛、物种的奥秘以及人类的生存,不惜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大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气概。2.好奇心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不“无奈”。在进入大学之前,绝大多数中学生的生活很单调,很压抑,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生活的全部就是读书,考上一所好大学。课余生活被挤压得毫无色彩可言,尤其是对那些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而言,这种生活无异于心灵禁锢。进入大学后“,出去开开眼界”自然成了合理要求。3.解脱心理。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繁忙的学习事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人产生高度精神紧张,身心疲惫,精神长期得不到松懈,这将对人的身心产生极大的负作用。3为缓解精神压力,消除紧张心态,利用假期外出旅游不失为“缓解心灵压力”的良药。4.顺从心理。有些大学生自己本来并没有旅游的念头,但因朋友怂恿或老乡、同学相邀,也就跟着出门“转一转”。5.时髦心理。生活是一台戏,人们不满足仅仅作为观众,而希望登上舞台展示一番自己的风采。旅游正是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之外表现自己,提供了一座“大舞台”。[8]人们可以摆脱日常的束缚而充分地主宰自我,同时更可领略到一种“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繁”的超凡脱俗的境界。旅游产品可谓是富有象征意义的产品之一,旅游行为也是最时髦的行为之一。为了赶时髦,好向别人夸耀,自然要出去“走一走”。6.攀比心理。当今大学生很多是家庭独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学生率先走出“象牙塔”到大千世界去享受生活。这样的“示范效应”自然刺激了其它同学的攀比心理,不管有没有经济条件,借钱也要“潇洒”一回。7.访友心理。中学毕业后同学各奔东西,天涯海角,但那单纯而挚真的友谊让人念念不忘。于是,到异地老同学那里去玩玩,趁机游山玩水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再加上吃、住有人管,何乐而不为。[9]旅游者是通过成本与受益分析来调整消费行为,以使旅游消费决策时所期望的结果与获得的实际效用之间的偏差程度达到最小。[10]旅游者通过成本——收益比较来分析最大化个人效用,其行为的基本准则是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RC),这是旅游者是否采取旅游行动的必要条件,而采取行动的程度则在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MC=MR)。[11]大学生旅游消费中还存在一些畸形消费1.炫耀性旅游消费炫耀性旅游消费指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追求奢侈、豪华,消费过度攀高,其目的以不在于满足自身的正常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是把旅游消费当作一种标志与象征,炫耀自己的富有、身份与地位。2.迷信性旅游消费这种旅游消费又可称为愚昧型旅游消费,其最大特点是在旅游过程中把大量钱财用于满足某种虚幻的精神寄托上,这些旅游者遇庙就拜,烧香问佛,许愿还愿、寻仙讨药,把大把大把的钞票投入功德箱。3.恶习性旅游消费这种消费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将钱财用于那些完全无益于身心健康的、直接产生社会公害的活动中去。这种消费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嫖”和“赌”。虽然旅游不是“嫖”、“赌”的最终根源,但旅游的暂时性与异地性,往往诱发旅游者道德感的弱化,从而产生非份之想。[12]有的学生花钱没有度,超前消费,花明天甚至后天的钱。但是这些学生相当乐观的认为能够在暑假或之后的一个时期还清那些用透支的一部分钱或旅游贷款支付的旅游费用。[13]三、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一)积极影响1.大学生旅游活动的开展具有促进身心健康、增长知识和素质的作用。事实表明,在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伟人中,几乎没有哪一位不曾有过旅游或旅行的经历。对于大学生来说,外出旅游更是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启发的有效途径。他们通过旅游,可以了解世界、熟悉社会、增长知识和才干,同时也能锻炼自己。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有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经验总结。[14]2.大学生旅游活动的开展具有增加旅游业收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作用。在每年七、4八月所谓的旅游淡季,大学生旅游者的出现无疑是一支“强心剂”,它能使旅游业淡季不淡。在对云南省旅客作的一次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暑期大学生旅客比重高达24%,这说明大学生是寒暑假旅游者的重要组成部分。[15]3.大学生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对社会发展起深远影响。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都非常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大学生在旅游时可以亲身领略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亲眼目睹祖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就,可以亲耳听到对祖国历史文明和建设成就的称颂,也就能激发和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加深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工作、学习之中,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意义非凡。[16](二)负面影响1.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增加家庭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正常生活水平。任何旅游行为的发生,都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我国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都是由其家庭承担,而这部分费用占到家庭消费支出的很大比例,尤其对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比例更大,甚至是举全家之力,不惜负债供子女读书。而额外增加的旅游费用无疑会加重家庭的负担。2.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加大学校管理难度,对学生学业产生一定的干扰。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与学业之间并无矛盾,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理应避开正常学习时间,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但有些旅游项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加上极少部分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出现了正常上课时间逃课外出旅游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其本人的学业,而且在同学中起到了
本文标题: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文献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797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