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优秀党员孔繁森事迹学习-课件
优秀共产党员——孔繁森生平简介: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1979年7月赴西藏自治区。任中共岗巴县委副书记。1981年4月回聊城任职。1988年,再次赴藏,任拉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1992年11月,调任阿里地委书记、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政协阿里地区委员会主席。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在1979年主动报名前往西藏时,孔繁森曾请人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明志。藏区工作:进藏以后,他被派到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先后任莘县县委副书记、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攸关。孔繁森同志到农牧民家中访贫问苦●1994年9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在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国务院总理李鹏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纪念孔繁森、发扬孔繁森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人民日报》发表《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社论。●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孔繁森“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的称号。●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孔繁森纪念馆坐落在中国江北水城(聊城)碧波荡漾、风光秀丽的东昌湖畔,1995年7月4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馆,1995年9月10日正式开馆接待观众。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幅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还有为纪念孔繁森及其高尚精神所作的歌曲,如:《走进西藏》、《公仆赞》、《等你回家》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两次进藏,历时十载。党和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把他的青春、热血和生命都献给了青藏高原那片壮丽、神奇的土地。他做的好事就像盛开的邦锦花,洒满草原,就像那奔腾浩荡的雅鲁藏布江,生生不息。“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正如孔繁森在一首诗中所写,他把自己一颗火热的心献给了西藏高原,献给了党的事业。他对藏族同胞的爱、对祖国人民的爱,就像高原上的蓝天一样,那样地纯洁,那样地深沉,那样地博大。他始终在努力实践着自己最喜爱的那句名言:“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孔繁森
本文标题:优秀党员孔繁森事迹学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1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