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中国艺术设计史---全套课件
中国艺术设计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六章宋辽金西夏——设计的纷繁与林立أ-《清明上河图》与城市布局ب-宋辽金的园林设计ج-宋代名窑及其设计特色د-辽、金瓷器及其工艺特色ه-宋代丝织品种及其设计特色و-宋辽金西夏服饰ز-宋辽金西夏的家具设计ح-宋版书的书籍设计ط-金属制器与工艺设计ي-漆器品种与髹漆工艺ك-商业发展与商业艺术设计本章导读宋辽金西夏是我国封建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的时期,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本章以两宋时代的设计史为主要线索,兼及辽金西夏时代的设计内容,着重阐述宋辽金西夏时期设计所表现出的纷繁与林立的面貌。一.《清明上河图》与城市布局《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年间供职于朝廷翰林图画院的画家张择端的作品,全图以精致的工笔手法描绘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全图分三个段落,场面浩大,气势恢宏,包罗当时的社会万象。既是北宋都城市井繁忙景象的写照,又是北宋城池布局的记载。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二.宋辽金的园林设计宋代是我国古典园林历史风貌的重要转折期,其显著特点是:园林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且形式优美、富有神韵,造就出园林特殊的田园意境。宋代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院园林和陵寝园林四类。造园形式成熟,设计更见精巧。辽代关于园林的文献记载较少。辽俗中有两种仪典似与园林有着某种联系,即柴册和四时捺钵。金代按照北宋汴梁制度在辽南京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宫室、园林的营建,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宁宫。三.宋代名窑及其设计特色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业上一个非常昌盛的时期,宋瓷是宋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宋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宋代的名窑有: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建窑、磁州窑、耀州窑等。宋代瓷器的设计特色,整体上看其装饰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的:印花、刻花、划花、剔花、贴花、镂花、弦纹、“春字纹”、珍珠地划花。宋代汝窑粉青釉洗宋代建窑兔毫碗盏宋代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宋代哥窑海棠花盆北宋耀州窑青瓷碗内的印花童子嬉戏纹北宋越窑青瓷熏炉四.辽、金瓷器及其工艺特色1.辽瓷的工艺特色:辽瓷与邢窑、定窑关系密切。辽白瓷胎质细、釉色纯,瓷化程度高。此外,还有在继承唐宋三彩釉陶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辽三彩釉陶。辽瓷的装饰设计可分为素胎装饰和釉色装饰两种。辽瓷的造型和装饰是为适应人们生活要求和文化传统而产生的,不仅凝聚了契丹民族的思想感情、审美意趣,同时也反应出契丹与汉族杂居的生活面貌。2.金瓷的工艺特色:金代定窑直接继承了北宋定窑,采用砂圈叠烧的器物多为日用瓷,无纹饰;磁州窑产量大,遍布华北各省,有白釉、黑釉等品种;耀州窑、钧窑也有各自特色。金代瓷器继承了北宋和辽瓷器的工艺传统,但既不同与北宋瓷器的精巧秀丽之姿,又有别于辽瓷纹饰繁杂之态,呈现出一种雄浑而又雅致的神韵。五.宋代丝织品种及其设计特色宋代丝织生产开始脱离农业生产,成为独立的家庭手工业,并渐渐趋于专业化和商品化,由此出现了桑、蚕、丝、织分门别类的生产加工流程。“机户”出现,标志着宋代家庭丝织业向手工业作坊的转变,表明了宋代丝织业商品性生产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宋代丝织物品种:锦、绮、纱、罗、绸、绫、绉等。2.宋代丝织的设计特色:制造加工方法有经线纬线的加拈和碾轧技术的应用。宋代丝织纹样的设计以清淡自然与稳重庄严为突出风格。其纹样的组织形式相当丰富,常见的有连续式、二方连续式、散点式、团花式、折枝花式和穿枝花式。六.宋辽金西夏服饰宋代建立以后,推崇“程朱理学”思想,主张服饰不在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从而造成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彩趋于恬静;南宋后期,妇女裹足渐成大势。辽代北班服饰以长袍为主,男女皆然,上下同制。南班服饰多以汉族装束,又称为“汉服”。金代服饰的重要特征是穿着服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同,这与女真族的生活习惯有关。贵族服饰图案喜用禽兽,尤其是鹿,具有游牧民族的装饰特点。西夏服饰种类繁多,不仅受汉族服饰影响,也收到了吐番、回鹘等民族服饰影响,因而表现出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特征。五代时期胡环所绘《卓歇图》中契丹人的服饰装束《文姬归汉图》文姬着金代女服宋代皇后服饰七.宋辽金西夏的家具设计宋代出现了高型家具逐渐替代矮型家具的趋势,并为国人普遍接受与使用,这是我国家具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1.宋代高足家具:种类繁多,功能多样,主要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盒架、镜台等,其设计均大有讲究;卧具形式主要有榻、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等;宋代最为流行的桌子式样是“高桌”,而琴桌依照古制设计并突出其特殊功能,采用特殊材料,形成中空的桌面,加强共鸣;折叠桌是宋代新兴的一种家具,由胡床演变而来。宋代家具的特征与文人思想、审美理想及使用方式均有密切关系,可谓是明式家具风格形成的基础和发展方向。宋代佚名《槐阴消夏图》中的平台床样式南宋佚名《夜宴图》中所绘桌椅样式2.辽、金、西夏家具:辽金西夏虽与宋形成鼎立之势,但在经济、文化和生活习俗上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家具亦然。辽代家具存世不多,其突出特点是在家具的各类细节或局部造型上较为讲究,并注重装饰风格的体现。金代存世家具亦甚少。出土的物品反应出金代的贵族或官宦家庭日常生活细致且讲究。矮桌在金代墓室壁画上有所体现,造型别具一格。西夏家具的生产在文献中有一些记载,西夏仁孝时期已设有专门制作家具的工场,其日常使用的生活器物的名称基本与汉族器物相同。西夏家具的主要特点是对宋辽金家具具有借鉴、继承和发展,具有游牧民族粗狂豪放、注重实用的特点,讲究装饰。八.宋版书的书籍设计宋代是我国雕版印刷术发展的鼎盛时期。珍贵版本主要有《大藏经》、《经典释文》、《周易》等。宋版书无论是书写刻印,还是装帧都相当精美,形成鲜明特征,并为后代所推崇仿效。1.版式:初期以白口四周单边为主,后期则白口左右双边,上下单边。2.字体:宋人工书法,崇尚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字体。3.用纸:宋代造纸技术发达,纸质上佳,品种繁多。主要有竹纸和皮纸两类。4.墨色:宋版墨色重。发光发亮,印制上好,尤以内府、家刻的墨色为好,坊刻稍差。5.装帧:蝴蝶装是宋元版书的主要装帧形式,它改变了沿袭千年的卷轴形式,适应了雕版印刷一页一版的特点。宋刻本《列女传》插图,画中为孟母断织训子的故事九.金属制器与工艺设计1.宋代金属工艺:宋代金属品工艺总体呈衰落之势,但铜器的精巧程度要超过唐代。日用品铜器多为杯、盘、罐、壶等,器皿注重实用,质朴无华。其中,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当时工艺水平的是铜镜,分官办“铸镜局”所造及民间作坊制作两类。宋代金银器在商品性方面有所发育。2.辽代金属工艺:基本与中原产品相同,继承了汉族手工业品的传统技艺,又融合了契丹族的特有风格。3.金代金属工艺:金代禁止民间铸造铜器,金银器存数和出土的金属器具数量极少。大致分为镜背边缘刻字的铜镜、金代自铸铜器、仿汉镜、仿唐镜和仿宋镜。金代还出现有佛教用作法器的“业镜”。4.西夏金属工艺:西夏对金属工艺的生产和制作比较重视,设有专门机构负责掌管。西夏金属工艺品具有优美的装饰,与原器质地相映成辉,光彩闪烁。宋代双龙手柄镜,又称阳燧照镜宋代仕女观鱼镜辽代海兽飞马葡萄镜十.漆器品种与髹漆工艺宋代漆器与其他工艺品一样,不仅官方设有漆器生产的专门管理机构,而且民间制作漆器也很普遍。宋代漆器工艺,北方以定州著名,南方首推温州,其髹漆方式有金漆、雕漆、犀皮和螺钿等。辽代漆器有黑光、朱红、酱红等色的素漆碗、盘、盆、勺、梳等。金代漆器继北宋漆业有所发展。十一.商业发展与商业艺术设计宋代商业的发展在于朝廷的大力支持。随着宋代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大批拥有一技之长的工艺匠师们纷纷涌进城市,参与如幌子、招牌、商标、店堂陈列等多种多样的商业促销活动,相应带来了商业艺术设计的发展。利用陶瓷、漆器、金银器、铜镜等诸多品种上的标记形成商品推销,可以说是宋朝商业美术的萌芽,并由此逐步发展成为行业。1.商品标记:陶瓷标记、漆器标记、金银器标记、铜镜标记等。2.门面装潢:以铺面幌子独具特色。招牌、幌子、横匾、对联等都离不开商业艺术设计。3.商品包装:有名为“梅瓶”和“玉壶春瓶”的瓷酒瓶,造型优美,千古称颂。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中的铺面及幌子小结宋代的设计艺术突出表现在制瓷业上,这是在唐和五代基础上取得的突出成就。其他各方面艺术都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或就个别某个领域有所创新,独具特色。辽金西夏也为我们展现出丰富的艺术设计作品,既融入了中原的传统技艺,也体现了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民族气息和独特意蕴。第七章元代——设计的多元与交融أ-元建筑与元大都城垣规划ب-元代名窑与瓷器设计ج-“纳石失”织锦及纹样设计د-元代服饰设计ه-金属工艺及品种设计特色و-家具品种与工艺制作ز-漆器品种与制作工艺ح-书刊装帧设计本章导读元代在结束自唐中期至五代十国的割据战乱局面之后,从此奠定了我国辽阔的版图,使多民族国家结构趋于牢固,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而引发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为元代手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一.元建筑与元大都城垣规划1.元代建筑:元代大部分建筑仍沿袭唐宋形制,只是在各民族文化交流和建筑技术不断融进新因素的条件下,促使建筑呈现出若干新趋势。其一,融合各民族建筑样式的特点,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其二,由于元代疆域广阔,建筑体量庞大;其三,由于元代统治者崇信宗教,尤其是藏传佛教,使得这一时期的宗教建筑异常兴盛,特别是喇嘛教建筑有了新发展;其四,元代建筑装饰在继承宋、金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中亚建筑的手法。2.元大都城垣规划:元大都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有文献记载以来真正按规划实施建设的都城,也是明清北京城的建设蓝图,是我国古都城建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元大都城所占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突出的规划布局,现实了元代多民族同意国家发展的需要,集中体现了封建帝王的皇权至上的统治思想。建造于元代的喇嘛教建筑遗存——北京妙应寺白塔至正年间元大都平面图(公元1342~1368年)二.元代名窑与瓷器设计元瓷注重销路竞争,求精求益,工艺上追求美观新颖。国内外市场进一步的拓展使得艺人们更愿意在工艺上下功夫,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广泛的民间瓷窑生产格局。1.元代名窑:元代名窑在宋代的龙泉窑、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德化窑等名窑的基础上得以继承发展。元代制瓷业的显著特点是品种翻新,生产经营面扩大,加工工艺提高。2.元瓷工艺:元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工艺主要表现在瓷器以青花、釉里红最为出色;同时,元代在宋代白瓷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彩瓷过渡。元代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元代青花“四爱图梅瓶”图案三.“纳石失”织锦及纹样设计1.“纳石失”织锦:纳石失是元代盛行的一种加金丝织物。纳石失始于战国,汉代有了发展,唐宋时期织金技术越渐成熟。而织金锦的广大流行,则是女真族统治我国北方后才真正开始,到元达到极盛,并被大量运用到服装、生活用品中去。2.丝织纹样:元代丝织纹样的设计特色首先表现在中西纹样融合的趋势上。其次,元代丝织纹样从取材到组织形式大多因袭前代,纹样基本形式以折枝花卉植物为主,表现方法大多为写实,注重纹饰形象的刻划和布局合理。题材丰富,体现了大众风格。丝织纹样设计主要有缠枝花式、多层次组合形式、几何纹样、二方连续散点排列花纹、单独纹样等。四.元代服饰设计元代伊始,在服制上采取了较为开明的政策,突出体现在大江南北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着装风格,即蒙古人行蒙制,汉人用汉制。“质孙服”的穿着比较大众化,但有上、下级区别,质地也有所讲究;元代男子便服以袍服为主;女子着装分贵族与平民两种形式,贵族以皮衣皮帽为着装特色,平民妇女及宫女等仍穿汉族的襦裙。元代女子袄饰别具一格,崇尚华彩,且妆饰极为讲究,形成一种服饰种类。元代山西芮县永乐宫壁画中男子的着装头戴“姑姑冠”的元世祖皇后画像元代骑马俑中男子的装束五.金属工艺及品种设计特色1.金属工艺的继承与发展:宋元时期,金属工艺不仅在铜器、金器的产量和铸造技术上超越前代,而且更趋向商品化。元代金属工艺的发展成就与蒙古族的尚武精神有关,元代的
本文标题:中国艺术设计史---全套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11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