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荒漠化的防治》第一课时导学案
2.1《荒漠化的防治》导学案——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过程】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1.土地退化的形成2.荒漠化⑴概念指发生在______________..............及一些_____________.............的这种土地退化....。⑵形成是气候变异等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产物。⑶主要表现____退化、_____退化、______退化而引起的_______化、_________化和__________化。⑷影响已成为当今____________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___的陆地、______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_________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活动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范围地形区范围:________以西,_____________以北行政区划范围:包括__、___、甘(北部)、_______(大部)说明: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2.地貌特点:地形以____和______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_______和___________相间分布。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图示:土地缺少了____和_____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________和________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继续发展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干旱阻隔水汽进入高山环绕盆地地形青藏高原隆起位置⑵景观特色——以_____、______为主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贺兰山以西贺兰山内蒙古高原东部年降水量不足_____毫米______毫米以下_____毫米以上干旱程度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自然景观沙漠和戈壁(只在—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思考: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本区条件分析: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活动根据图2.3,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说明: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_______作用。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_____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⑴来自于_________对生态环境的压力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______、_________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图2,5)东西产生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一般规律)※基本条件——干旱※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动力因素——大风吹扬人为因素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____①源缺乏地区把_______________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___________,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过度_____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_____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阅读P19通过这个材料,了解如下问题:掘井带来的负作用。3.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⑴绿洲:在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区。⑵次生盐渍化形成:①由于______落后,______不当②干旱气候条件下________,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活动探究】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1.萨赫勒地区位于撤哈拉沙漠的南缘。请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2.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根据图2.9,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3.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早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分析这一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上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请你解释下图(图1.11),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当堂达标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回答1—2题。1.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B.深居内陆,地形阻隔C.植被稀少,河流短小D.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2.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B.扭转正在发展的荒漠化土地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3—5题。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强沙尘暴次数58131423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1560210024603.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4.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5.当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B.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慢的季节D.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6.垂直地带性显著的地区通常A.绝对高度大而相对高度小B.相对高度大而绝对高度小C.纬度低,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均大D.纬度高,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均大7.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三大灌溉农业区的叙述,错误的有A.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都属于干旱地区B.三大灌溉平原都是本区主要的商品粮基地C.灌溉水源都来自黄河D.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棉花、甜菜等8.我国比较典型的温带草原是A.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B.内蒙古高原西部草原C.新疆的高山草地D.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原
本文标题:《荒漠化的防治》第一课时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16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