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关于推进志愿者工作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志愿者工作实施意见为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依据《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清华园街道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社区动员能力为核心,以建立健全志愿者队伍为重点;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着力加强项目体系、队伍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契合街道实际的志愿者工作体制机制。2、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坚持优化结构、分类指导。——坚持积极倡导、自愿参与。二、拓展志愿服务项目,服务社区建设。努力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志愿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项目的调研、设计、论证、实施和成效评估等工作;在居民需要、志愿者能为的结合点上寻找突破口,努力培育社区志愿服务重点项目;既坚持长期开展的重点项目,也开展便于广大志愿者参与的短期服务项目。当前重点要在四个方面大力推进项目建设:1、社区治安:长期坚持做好“红袖标”社区治安巡逻志愿服务工作,加强治安防范,完善群防群治网络,使之成为支持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2、社区助老:清华园社区老龄化问题突出,空巢老人比例高,在老龄服务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开展社区助老志愿服务工作,是街道社区居家养老课题的有益探索。――开展老龄互助志愿服务。清华老年人口中知识分子多,专业人才多,在有条件的社区,招募动员社区内离退休人员参加社区助老志愿服务,试点开展老龄互助志愿服务工作,取得经验后在各社区逐步推广。――坚持开展“朝夕常相伴爱心永相连”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老人活动,努力搭建清华大学学生敬老社会实践基地。3、社区文化:动员、招募社区有专长的居民,帮助社区开展文化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文化、体育社团,丰富社区精神文化生活,培养社区文体骨干队伍,推动社区文化发展。4、社区教育:吸引专业人才在社区开展艺术、健康、法制教育,宣传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积极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引导社区居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三、建立健全志愿者队伍体系充分挖掘社会志愿服务资源,广泛发动社区居民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包括社区居民、清华大学学生和社会专业人才的三支志愿者队伍。1、社区志愿者队伍――坚持做好“红袖标”社区治安巡逻志愿者工作。整体保留奥运会、残奥会期间社区治安巡逻志愿者队伍,按照项目留人、机制留人和感情留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关心好、使用好社区治安巡逻志愿者队伍。――建立老年互助服务志愿者队伍。充分挖掘社区志愿服务资源,广泛发动社区居民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建立来源广泛、数量充足的社区经常性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健全社区文体工作志愿者队伍。2、健全学生志愿者队伍。――“朝夕长相伴爱心永相连”清华大学学生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与校团委合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朝夕常相伴”志愿服务活动,传承清华传统,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及敬老、助老传统美德,搭建好学生社区助老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做好其他学生志愿服务社区工作。3、积极挖掘和吸纳社会各种专业人才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建立精干的、专业化的志愿者队伍,开展社区教育、艺术、医疗、法律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四、规范志愿者工作管理体系1、规范志愿者招募和注册。坚持普遍号召与重点发动相结合,组织招募和社会招募并举,努力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2、加强志愿者管理和培训。建立志愿者日常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志愿者档案和志愿服务记录手册。3、建立交流培训制度。注重志愿服务骨干的培养和使用。完善志愿者培训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志愿者骨干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要选拔具备一定组织管理能力、有充足时间和精力的志愿者承担管理工作,使之成为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者,最大程度发挥其在志愿服务中“自我管理、自我运作、自我服务”的积极作用。动员一批具有一技之长居民和热心公益的专业人士参与志愿服务或志愿者培训工作,发挥其专长,提高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专业性。4、完善志愿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对志愿者志愿服务绩效考评,以日常服务记录手册和组织评价、服务对象评价为依据,对志愿者工作绩效进行客观评价,评选并表彰优秀志愿者。――加强对志愿者组织和志愿服务项目的评估。建立以服务实践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和奖章制。――鼓励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对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并纳入对社区工作的综合考评中。
本文标题:关于推进志愿者工作实施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17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