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一轮二轮——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重点习题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解析】明确区分内环境组成成分与细胞内物质。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突触小泡位于神经细胞的突触小体内。【答案】A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答案】A3.如图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周围的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上述5种情况下均可能引起组织液增加,故均可能引起组织水肿,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衡。【答案】D4.(2011·江苏三市调研)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解析】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和调节机制。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影响到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如渗透压影响细胞内水分的含量和细胞的形态,进而影响细胞代谢;温度和酸碱度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D5.(2011·佛山质检)下列有关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稳态即系统内的各种组成成分及含量不再发生变化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D.个体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稳态都有赖于反馈调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稳态的实现机制。稳态是指系统内的各种组成成分及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不是恒定不变。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所以pH、渗透压等保持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个体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稳态都有赖于反馈调节。【答案】A6.(2010·盐城调研)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①中【解析】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突触间隙的②中;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血浆中无蛋白质水解酶。【答案】A7.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解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H+主要从肾脏排出;肾小管可重吸收Na+、K+。【答案】C8.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A.唾液腺、垂体、肠腺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C.睾丸、汗腺、皮脂腺D.卵巢、胃腺、肝脏【解析】考查内、外分泌腺和内环境。内分泌腺的分泌物直接释放入血浆,即直接排放到内环境。内分泌腺有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胰岛、睾丸、卵巢等。唾液腺、汗腺、胃腺和肝脏都属于外分泌腺。【答案】B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C.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和组织液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解析】人体消化道吸收葡萄糖进入内环境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血浆;Na+、K+是以主动运输方式由消化道进入内环境的。【答案】B10.下图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红细胞。与该图有关的正确叙述是()A.①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B.②处的O2到达④内参与生理活动需要经过4层生物膜C.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太少会使③和⑤中液体减少D.④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与体液调节【解析】结合教材中的有关知识不难看出,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红细胞,③是血浆,④是组织细胞,⑤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②处的O2到达④内参与生理活动需要经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生物膜),进入组织细胞(1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线粒体(2层生物膜)中参与有氧呼吸,共计经过5层生物膜;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太少时,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中的液体增加;④的有氧呼吸产生是CO2,CO2在体液中可以参与调节人体的呼吸。【答案】D11.(2010·广州调研)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淋巴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解析】肌肉细胞之间有组织液,药液一般先由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经运输到达各组织,再通过组织液到达细胞。【答案】C12.(2010·济南模拟)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B.缓冲物质可以维持细胞外液的pH稳定C.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D.运动后水分排出较多,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解析】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代谢,产热增多。【答案】C13.(2009·广东高考)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解析】直接参与维持稳态的系统及器官有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等;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外界环境变化剧烈超过调节限度,稳态会被打破;稳态对于人体各器官保持正常机能都起重要作用,如果稳态失衡,参与调节的器官的机能将受到影响。【答案】B14.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D.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解析】胰腺外分泌部细胞合成胰蛋白酶由胰导管随胰液流入小肠腔内。【答案】D二、非选择题15.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填标号)(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阶段。(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引起③增多的实例_______。(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6)正常人③内的pH通常维持在________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__物质。(7)①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解析】辨析图中序号所示结构和名称;肝细胞将氨基酸的含氮部分转化为尿素。【答案】(1)②③(2)自由扩散6三(3)②中含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4)血浆蛋白质减少、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毛细淋巴管堵塞、肾小球肾炎(只要举出一例即可)(5)二氧化碳、尿素等(6)7.35~7.45缓冲(7)适宜的温度pH16.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a表示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器官)等。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系统。(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5)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解析】(1)由图可知a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以为泌尿系统和皮肤等。(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能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3)乳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易分解成CO2和H2O,CO2经呼吸排出体外,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5)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答案】(1)呼吸消化泌尿皮肤循环(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3)降低NaHCO3(4)神经—体液—免疫(5)517.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两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别测定pH并记录,再向甲管中滴1滴5%的盐酸溶液,乙管中滴1滴1%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1min,再分别测定pH并记录。(1)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他需要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属于实验评价类。正确解答该类题目必须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单一变量、准确设置对照实验。由题干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该题让我们解决的问题有两个:(1)给出的实验得出血浆维持pH稳定;(2)血浆维持pH稳定的机制是否是缓冲机制。【答案】(1)缺少对照组,应再增设两个蒸馏水为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2)增设两个缓冲液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加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前后的pH也基本不变
本文标题:一轮二轮——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重点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20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