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三稿)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西安市雁塔区航天二一0小学吕海花教材说明: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奇观”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文言文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本着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诵读和感悟,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对比古今语言的不同风格,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设计理念:(1)少教多学: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诵读和解读方法,通过进行对比阅读,建立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对比联系,互文理解,提升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2)以读促悟: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突出文言文阅读的节奏和韵味,在多层次的诵读中理解内容,提升语感,表达对浙江潮的喜爱与赞美之情。(3)读写结合:通过阅读了解文本抓住事物特点诗化表达的特点,尝试结合已有资料,进行诗句创作,迁移语言,表达情感。教材解析:《浙江潮》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奇观”的第二篇主体课文,由文言文《浙江之潮》和现代文《观潮》组成。两篇文章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叙述内容展示了浙江潮的形色声势,表达了作者对浙江潮这一千古奇观的赞美之情。《浙江之潮》语言凝练,比喻形象新颖,是一篇短小精悍的速写小品。《观潮》则更为细致,从“观”的角度入手,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记叙了浙江潮惊心动魄的气势,表达了观潮人的赞叹之情。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为《浙江之潮》,《观潮》作为辅助理解材料。《浙江之潮》从概括评价,到细致描写,再到名人诗评,文字虽少,内容丰富,尤其是对于浙江潮形色声势的描写可谓是精致准确,充满想象,回味无穷,是指导学生学习诵读、解读和语言创作的好素材。生情分析:学生刚刚升入五年级,在中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能够结合不同的语境选择字音、字义,能借助一定的现代文辅助理解。诵读能力较强,对于文言文的断句和节奏感有一定的判断力和表现力。但是学生对于浙江潮缺乏直观的感受,情感表达上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同时,对于诗化语言的凝练性表达还需要指导提升,需要充分丰富学生的认知,激发情感,指导学生结合具体内容准确表达,写出诗韵。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够积累玉城雪岭、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等新词,写摘录笔记。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努力尝试背诵。通过搜查资料、解读关键词、图文结合、想象补充的方法,感受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理解称其为“天下之伟观”的原因。3、了解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色特点进行介绍的方法。尝试在丰富认知的基础上,运用个性化诗句表现浙江潮的特点,表达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多种方法了解浙江潮的特点,理解之所以称之为“天下之伟观”的原因。指导诗句创作。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能用准确的字词组合诗句,表现浙江潮的特点。教法:指导诵读法、直观感悟法、情境融合法;学法:诵读品味法、对比联系法、迁移运用法;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浙江潮”的资料,自读课文《观潮》。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主题导入:1、我国的自然奇观数不胜数,它们各具特色,无比神奇。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我国的浙江省海宁县盐官镇,去看看闻名中外的“浙江潮”。(结合地图明确位置。)2、播放视频资料:(1)请大家仔细听,认真看,这样的奇观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播放视频)(2)说说你的发现或者感受。(教师选择记录)(3)距今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文学家周密,用不到一百字就展现出了浙江潮的风姿,这篇小短文叫做《浙江之潮》!(板书课题)2、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1)这是一篇文言文,自己读一读,看能不能读下来。(2)指名朗读,正音:最盛(shèng)江横玉系(jì)腰出示不同字音对应的字义,让学生根据义项进行选择。(3)同桌互读,要求一字不错。(4)教师范读,注意把握节奏和停顿。(5)学生练读后展示赛读,要求正确、流利,有节奏。2、解读文意:(1)你读懂了吗?同桌两个人互相讲一讲,把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2)提出不懂的地方。我们可以怎样学懂它?(引导学生了解可以通过联系现代文、图文想象、查工具书、询问他人等方式解读文本。)讲解“既望”的意思,认识杨诚斋,即杨万里。尝试让学生自己说说对文本的理解。(3)交流提升,指导朗读:①最简单的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文言文,不仅要有节奏,更要有韵味,那就是融入其中的情感。想想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又该怎么读呢?(指导学生读出对浙江潮的赞叹。)②看图识记理解重点句:(出示图片,对应句子。)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你觉得要怎样读?可以强调某些字词,或者延长字音,表达的意思就出来了。抓住“银线”一词,引导读出浙江潮的“远”则“细”。)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这句该怎么读呢?说说你的看法。引导抓住“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读出浙江潮的“渐进之势”。)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引导抓住“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读出浙江潮的“气势雄伟”。)每一句大家都读得不错,放在一起怎么读呢?(练习读出声势变化。)③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引导抓住“涌”“横”体现浙江潮的气势,“银”“玉”体现色彩。)(4)了解内容,明确角度:说说这两句写得怎么样?写出了浙江潮的特点吗?(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对形色声势的描写,概括出基本特点:形态多变,如雪似玉,声势浩大。结合学生发现板书。)(5)练习背诵:这篇精彩的小短文,你能将它背下来吗?试试看!(出示文本框架,搭设背诵梯度。)配乐背诵全文。3、感悟文眼:(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你明白其中的缘由了吗?和同桌讨论一下,交流彼此的理由。(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总结:(从声势浩大、雄伟壮观、变化万千、经久不衰等方面入手点评。)(3)引读赞叹:当年,周密看到这样的景象,不由得赞叹——(这是古人的说法。)今天,我们每年依然会看到这样的景象,还想说一句——未来,浙江潮还将这样汹涌澎湃下去,我们的子子孙孙都会说——(这是现代人的表达。)4、拓展创作:(1)大家想不想也写两句诗,来赞美这天下奇观呢?(从《浙江之潮》文本出发,寻找诗句素材。)远出海门如银线,。(如:际天而来似雪岭。)玉城雪岭际天来,。(如:吞天沃日势雄豪。)(3)出示《观潮》文字及同桌合作学习要求:尝试从文中提取词句,也可以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词句,尝试写出一两句诗。江涛阵阵如春雷,。(如:洪流滚滚似马奔。)看潮头银波涌动。。(如:听浪吼闷雷翻滚)(4)家乡礼赞: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奇观,当我们欣赏这些奇妙的景观时,能为它写上一句诗,宣传开去、流传下去吗?试试看!(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鼓励学生结合家乡奇观写诗句。)组织交流,点评“旅游宣传大使”!3、拓展阅读:1、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在1957年也曾亲临浙江观潮,写下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七绝·观潮毛泽东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你能读出其中的气势吗?(学生尝试朗读。)4、小结:今天,我们诗文中行走,品味了南宋文人周密对浙江潮的描述,诵读了毛主席对浙江潮的观感,更写下了自己的诗句,用文字的方式亲近奇观、表达奇观。五、布置作业:1、背诵《浙江之潮》。搜集关于浙江潮的资料,了解其成因。2、自读《观潮》,积累词句,感受现代语言描述下的浙江潮。板书:浙江之潮形态多变如玉似雪天下之伟观也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本文标题:《浙江之潮》教学设计(三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60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