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野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王绩的生平、创作,掌握基础字词如“皋”“徙倚”等,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感受意境:描述东皋山野暮色图的画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感受意境:描述东皋山野暮色图的画面。教学难点: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之情。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伯夷和叔齐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诗经》当中也有一首很美的诗歌《采薇》。那诗人王绩在他的诗作当中引用“采薇”有何深意呢?今天我们就随着诗人的脚步去一探究竟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对节奏。2.指读→齐读3.解题:“野望”(在原野上眺望)4.结合注解解读诗歌大意。(1)提出疑问(2)请生整体译读5.了解诗人王绩: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今宿州五柳风景区),自号“东皋子”。其诗一洗南朝诗风华靡艳丽之风,显得非常质朴。三、细读诗歌通过想象,描述画面。1.本诗交代了什么?(时间:秋天的一个傍晚,地点:东皋)(自读本诗)2.用原句回答作者望见了什么?(思考)(明确: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齐读)3.展开想象,用语言将这两幅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提示:先找景色,再找修饰词、时间等。)4.小组交流,代表展示。(读:读出画面美)5.解读这两句诗的表达技巧。(动静结合、叠词、光色结合等,描绘了一幅东皋山野暮色图。)四、研读课文,分析作者情感。1.唐诗结构中提到起承转合,理一理,这首诗歌怎么分布事、情、景的?(明确:首联:事、情;颔联、颈联:景;尾联:情)2.小组展示。(1)首联提示:欲何倚:不知归依何方。抓住“望”“徙倚”“欲何依”等关键词,加上主语,揣摩人物动作、人物心理;同时补充环境特征。(彷徨)(2)颔联、颈联提示:画面中有何景物?注意描绘的顺序(先写景再写人,先写远景再近景,先写静的再写动的;适当添加能够描述这个氛围的形容词:静谧安详。)(3)尾联(提示:揣摩人物心理:根据“怀”“无”等词揣摩诗人心理想法;孤独无依、苦闷)3.总结:合理想象,人物抓动作和心理,景物抓色彩、动静、远近。4.带着想象再读诗歌,感悟诗人情感。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诗;2.描绘山野暮色图(可写、可画)。六、板书设计野望首联事、情彷徨颔联、颈联景:静谧安详(动静结合、叠词)尾联情:孤独无依、苦闷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本文标题:《野望》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7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