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文化概论姓氏称谓一、姓氏称谓(一)姓和氏的区别1.姓是表示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同一家族的标志,是一种族号。姓用来区别不同的家族,百世而不变。最古老的姓:姜、姬、嬴、嫦、嫫、姞。氏是姓的分支,用来区别一家族子孙的不同支系,一传而变也。2.姓是旧有的族号,氏是后起的族号。3.姓用来“别婚姻”,“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氏用来“明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汉代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通谓之姓,发展到今天,姓和氏已完全融为一体。先秦如何称呼妇女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区别,则在姓前加以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如:孟姜、伯姬、仲子、叔姬出嫁以后,⑴在姓氏前加上所出自国的国名齐姜晋姬秦嬴⑵在姓氏前加上国君或卿大夫的姓棠姜(棠公之妻)赵姬(赵衰之妻)(3)死后,在姓上冠以本人或者配偶的谥号:武姜(郑武公妻)敬嬴(鲁文公妃)(二)姓氏的来源①以氏为姓:姬、姒[sì]、姜、任[rén]、姚等②以国名为姓:齐、楚、赵、魏、宋、郑、吴、秦等③以邑名为姓:苏、糜④以官职为姓:司马、司空、司徒、帅、尉。⑤以职业为姓:陶、卜、乐、屠⑥以谥号为姓:文、武⑦以图腾为姓:龙、牛、马、羊、熊、鹿、骆、鱼等⑧以居地为姓:东门、西门、南宫、池、桥、井等⑨以祖先的字或名为姓:林、孔、高阳⑩以天干地支为姓:甲、乙、丙、丁⑾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三)姓氏的演变与发展①帝王赐姓②避讳改姓③因祸改姓④少数民族改姓。二、名和字名是代表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称号字由名而生,一般是对名字的解释和补充,与名互为表里。字最早见于周代。别号:名和字是由长辈所定,号由本人自娶。代称:地望、官爵、排行、祀号。合称: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合用的特称。(一)名小名(乳名、奶名)阿瞒、溪狗、寄奴、石三伢子仅用于家族内部,偶尔也流行于亲戚或熟友之间。大名(学名、官名)纪昀、毛泽东(2)名的字数三代、秦时代取名以单名为主:孔丘、孟轲、庄周西汉,仍以单名为主,但双名开始流行:司马相如、霍去病、董仲舒西汉末年,王莽复古改制,“双名之禁”: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六朝后,双名又开始流行:陶渊明、王羲之、顾恺之(3)取名方法(1)以字辈命名•汉末开以行辈命名之风,明清时更以族谱辈次命名,且达到高蜂。•双名取一字;单名取偏旁(2)长幼顺序命名名中含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如伯夷、叔齐(3)五行命名•宋开始,以“五行相生”说来表示行辈的命名法。•如闰土(4)出生时间命名(5)地名命名(6)出生情形命名(7)生理特征命名(8)数字命名宋元时,以父母年龄合计数或出生时祖父年龄命名。朱重八(10)祝愿命名(11)诗句命名钱谦益:“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僧道名的使用道教不抛弃象征宗法血缘的东西,所以道号可以和姓连在一起称呼。丘处机、王重阳僧人抛弃一切象征宗法血缘的东西,故只有法名而无姓。陈玄奘、沙悟净、鲁智深(二)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1)同义互训班固字孟坚褚遂良字登善2)反义相对晏殊字同叔韩愈字退之3)近义联想屈原字原,由平而原苏轼字子瞻,倚轼而望4)同类相及孔鲤字伯鱼孟轲字子舆5)古语活用赵云字子龙引《周易》“云从龙,风从虎”6)名与字的字形结构相互关联赵佶字吉人刘侗字同人(一)古人的称谓1.直称姓名(1)自称姓名或名。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2.称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屈原,司马迁——司马子长,陶渊明——陶元亮,李白——李太白,杜甫——杜子美,韩愈——韩退之,柳宗元——柳子厚,欧阳修——欧阳永叔,司马光——司马君实,苏轼——苏子瞻,苏辙——苏子由。3.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李白——青莲居士苏轼——东坡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欧阳修——六一居士杜甫——少陵野老王安石——半山袁枚——随园老人辛弃疾——稼轩4.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陶渊明:靖节征士,欧阳修:欧阳文忠公,王安石:王文公,范仲淹:范文正公,王翱:王忠肃公,左光斗:左忠毅公,史可法:史忠烈公,林则徐:林文忠公,奸臣秦桧:缪丑,是一种“恶谥”。5.称斋名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杨万里——杨诚斋(斋名为诚斋)姚鼐——姚惜抱、惜抱先生;(斋名为惜抱轩)蒲松龄——聊斋先生;(斋名为聊斋)梁启超——饮冰室主人;(室名为饮冰室)谭嗣同——谭壮飞(斋名为壮飞楼)。6.称籍贯孟浩然——孟襄阳;张九龄——张曲江;柳宗元——柳河东;王安石——王临川;汤显祖——汤临川;顾炎武——顾亭林;康有为——康南海;袁世凯——袁项城。7.称官名贾谊——贾太傅;阮籍——阮步兵;嵇康——嵇中散;王羲之——王右军;王维——王右丞;白居易——白司马;刘禹锡——刘宾客;柳永——柳屯田;苏轼——苏学士;孙讨虏——孙权;文天祥——文少保;颜真卿——颜太师;杜甫——杜拾遗,杜工部。8.称爵名诸葛亮——武侯;谢灵运——谢康乐;魏徵——魏郑公;郭子仪——郭汾阳;王安石——王荆公;司马光——司马温公;9.称郡望韩愈——韩昌黎;苏轼——赵郡苏轼、苏赵郡10.称官地刘备——刘豫州;贾谊——贾长沙;孔融——孔北海;陶渊明——陶彭泽;骆宾王——骆临海;岑参——岑嘉州;韦应物——韦苏州;柳宗元——柳柳州;贾岛——贾长江。11.“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1)愚,鄙,敝,卑,窃,臣,仆。(2)帝王的自谦词: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官吏的自谦词: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佞、不肖。(5)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6)其他自谦词有:在下;小子,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12.古代女子的称谓。(一)自称1.老年妇女:老身2.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3.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4.寡居太后自称:哀家5.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6.未婚女子自称奴家7.已婚女子称妾(二)对女子的称谓1.“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2.“女士”指的是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3.“女流”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4.“女郎”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5.“巾帼”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6.“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7“裙钗”泛指女性8“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9“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10“扫眉才女”指有文采的女子。11.“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12.“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13.“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14.“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貌美女子。15.美丽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16.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17古代贵妇人的称谓等级由下而上的排列是:孺人、安人、宜人、恭人、令人、硕人、淑人、夫人。13.“敬称”“尊称”,表示尊敬客气,用于称呼他人(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阁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或年长的人。(8)用于对尊长者和朋辈之间的敬称: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14.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2.职业的称谓。《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古代厨师)《师说》中的“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柳敬亭传》中的“优孟”(古代优伶)(二)特殊称谓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4.年龄称谓度:小儿初生之时。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牙牙:指开始学话的孩子。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童龀[chèn]: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九龄:为9岁。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黄口:十岁以下。指数之年:儿童九岁。幼学、外傅之年:儿童十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年华”)。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志学之年:指15岁。束发:指男子十五岁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二八:为16岁。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加冠、弱冠:指男子20岁。桃李年华:女子20岁。花信年华:女子24岁。而立之年、始室、克壮:指30岁。半老徐娘:女子30岁。不惑之年指40岁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杖家之年:指50岁。六九年:即54岁。杖乡之年、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指60岁高龄、下寿:指60岁以上。耆[qi]、耆[qí]艾:指六十岁的人还历寿:61岁的寿辰。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指70岁。喜寿:指77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中寿:指80岁以上。伞寿:80岁寿辰。米寿:指88岁。上寿:指90岁以上。白寿:指99岁。期颐之年:指100岁。茶寿:指108岁。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斑白、黄发、皓首、久寿、眉寿、万寿,大寿、高寿、遐龄等指得是长寿老人。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5、帝王称号国号:即国家的名称。年号:开国或继嗣君主即位时,为了区别前代皇帝而确立的纪年称号。尊号:皇帝生前接受含有尊崇赞美之词的称号。谥号:帝王、诸侯、卿大夫、权贵大臣等死后,根据生平事迹、品德修养给予的一种评判性称号。庙号:已故帝王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1)年号年号是开国或继嗣君主即位时,为了区别于前代皇帝而确立的纪年称号。从汉武帝开始设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封、元狩、元鼎。2)尊号帝王、帝后生前接受含有尊崇、赞美的称号。始于秦始皇。《史记·秦始皇本纪》:“臣(李斯)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唐玄宗——开元天地天宝圣文神武孝德应道皇帝慈禧的尊号:慈禧慈禧的尊号:慈禧端佑慈禧的尊号:慈禧端佑康颐慈禧的尊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慈禧的尊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慈禧的尊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慈禧的尊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少数特殊人物有尊号:孔子: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关羽:忠义神武关圣大帝3)谥号《逸周书·谥法解》云:“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已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姓氏称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79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