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太原地理位置: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于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全市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市全境,流经境内约100公里。全市面积6988平方公里(中国地级行政区第207名)。其中太原市区总面积1460平方公里,2012年底太原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00平方公里(中国城市第10名),2012年底太原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有300万人。(附图1)政区建制:太原是6区3县1市,2个国家级开发区(太原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太原民营经济园区、太原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区)的格局。面积1460平方公里。其中省会功能区:迎泽,杏花岭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尖草坪、万柏林、晋源,小店区。3县为:清徐县,娄烦县,阳曲县,其中城市发展新区:清徐县,阳曲县,生态涵养发展区:娄烦县。1市为古交市。(附图2)区位优势:交通:公路:太原环城高速公路、大运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太古高速公路、太长高速公路、太佳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太原第二环城高速公路铁路:太中银铁路,北同蒲铁路,南同蒲铁路,太焦铁路,石太铁路,太兴铁路,上兰村铁路,环城铁路,石太高铁火车站:汽车站有太原长途汽车站、太原客运西站、太原迎宾汽车站、太原建南汽车站、太原客运北站,太原客运南站(在建)、太原客运东南站(在建)机场: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太原外围的城市道路规划是环形加网状的格局。中环由北中环街,东中环路(太行路),南中环街,西中环路(吕梁路)连接而成。最外围有太原环城高速公路,连接大运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太古高速公路、太长高速公路、太佳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附图3)资源:太原处在“煤海”中部,地质上称太原的煤藏为“太原系煤”,储量居全省第七位,是山西煤炭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自然条件:太原市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6.8℃;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3.5℃经济格局:不锈钢生产基地、新型装备制造工业基地和镁铝合金加工制造基地“三大基地”为代表,形成以能源、冶金、机械、化工为支柱,纺织、轻工、医药、电子、食品、建材、精密仪器等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又有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集中及商业物资供应中心的优势。中城区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抓住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职能和创新能力,创造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把太原建成一流的省会城市,努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大都市。编制依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决城市重大发展战略问题城市性质:山西省省会,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全国重要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的基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华夏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规模:城市总人口:2006年356万人,2010年385万人,2020年460万人;市区总人口:2006年277万人,2010年305万人,2020年375万人;中心城区人口:2006年258万人,2010年275万人,2020年340万人。②用地规模:2010年284—295平方公里,2020年398—405平方公里。发展目标:全面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把太原建成以能源重化工为基础的高科技、大流通、多功能和开放型的现代化城市。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市域城镇:一核三片两带五联“一核三片两带五联”城镇空间结构,是太原市对市域城镇空间发展的定位。不仅能发挥都市区对区域城镇发展的带动作用,还可进一步带动农村城镇化进程。“一核”指太原都市区的核心区,在太原市域范围内主要为太原中心城区,主要发展区域性服务功能、先进制造业和新型材料。该区域连同榆次地区是太原市融入国家空间发展战略的战略性节点,是山西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核心区域。“三片”指太原都市区外围分别以阳曲县城、清徐县城和古交市中心城区为中心的三个城镇—产业发展片区。是太原经济圈中的重要工业组团,并依托主要交通通道建设以煤炭—能源、焦炭—化工、煤炭—铝镁金属为主的循环产业基地。“两带”分别为北部生态保护地带和西部生态涵养地带。两带是太原市的生态屏障地区和水源涵养区。应逐步引导人口向外转移,并引导娄烦县城等城镇的集中建设“五联”为五个主要的交通联系通道,分别为东向(经过榆次地区的石太通道)、东北向(经过阳曲的北同蒲通道)、西向(经过古交、娄烦)、西南向(经过清徐的太中银通道)、南向(经过小店区的大运通道)。(附图4)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城市总体布局采用“一河、四片、五带”的结构形一河:突出汾河的景观功能和服务功能,沿汾河组织各城市功能,成为太原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轴线和景观主轴线,形成“一河两岸”的城市总体格局;四片:结合目前发展态势,扩大城区规模,同时充分利用自然河流、高速公路绿化隔离带等作为主要生态廊道,将城区有机分为4个相对独立、集约发展的城市功能组团(北部组团、中心组团、西南组团、东南组团);五带:重新梳理现有城市功能布局,在现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心城区空间带形拓展趋势、交通导向、主导风向,从西向东逐渐形成西部产业带、西部居住带、汾河综合服务带、东部居住带、东部产业带5大城市功能带。(附图5)城市对外交通规划:构筑中西部国家级交通枢纽。充分发挥太原都市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对外交通门户作用,把太原构筑成中西部国家级交通枢纽,加强与毗邻城市的高效联系,促进城际功能对接,实现融合发展。规划建设3条放射状都市圈城际铁路线,与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及综合交通枢纽相衔接,其中北线为太原—忻州—原平,南线为太原—晋中—介休—汾阳,西线为太原—柳林。规划建设二环高速公路,启动实施二环中的东环、南环与108国道太原过境高速公路、太古高速公路娄烦连接线,提升城际通道的畅达性,构筑“两环九射”的高速公路网体系。现有环城高速公路调整为城市快速路。(附图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线网规划太原市规划远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7条线路组成,其中5条市区线、2条市域线,总长约233.6公里,建成“四纵六横”的城市道路格局。共设车站150座,其中换乘车站21座,中心城区线网密度0.44公里/平方公里。形成“力”字型轨道交通基本骨架,线路总长约49.2公里。预计2020年,太原市区公共交通出行占全方式出行量的25~30%,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量的40%。(附图6)居住用地规划:太原市中心城区居民居住用地达到126.55平方公里,人居住面积由2010年的23.7增加到35.2平方米,人均居住住宅建筑面积为32平方米。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太原市中心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达到28.89平方公里,人均面积13.4平方米。工业用地规划:太原市中心中心城区工业用地达到55.54平方公里,人均面积25平方米。仓储用地规划:太原市中心中心城区仓储用地达到8.05平方公里,人均面积3.6平方米。(附图7)太原市绿地规划:规划形成'一圈、一环、二心、三轴、四区、十一河、多园渗透'的绿地系统。。一圈由市区外围以东、西山绿化和北山绿化及农田林网、风景林地等组成的大生态圈。该生态圈应随城市的发展不断向外扩展。一环外高速环两侧50-500米宽的绿化带。二心绿心和文心,绿心指以森林公园、动物园、学府公园、南寨公园、漪汾公园、迎泽公园等,为市区主要公园绿地通过城西水系的沟通、串联,形成城市的绿化核心;文心指以围绕旧城范围内文物规划绿地,作为城市的文化核心。三轴以汾河为景观纵轴,以迎泽大街、长风大街两条景观道作为两条横轴。四区崛山景区、晋祠-天龙山景区、双塔景区、黄寨-牛驼寨景区。十一河太原市十一条边山支河,两边规划不小于30米的绿带。多园渗透太原市绿地系统中的大小公园及游园。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1403公顷,园林绿地面积9948公顷,公园绿地面积3027公顷。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8.01%,绿地率33.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09平方米。(附图8)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两条生态走廊。一条是太钢生态走廊。另一条是龙城大街的南外环生态走廊。建设晋阳古城北汾河支流、风峪沙河滨河生态绿带。统一迎泽大街、长风大街等主干道两侧的建筑风格和景观建设,确保东西山成为城市景观的自然背景。地标性建筑:山西煤炭交易中心(附图9),太原蒙山大佛(附图10)历史名城保护规划:建设三条特色中心。一是靴巷为中心的“民族工商业一条街”,二是以鼓楼街为中心的“金融文化一条街”,以鼓楼街山西银行旧址为主,形成晋商票号、钱庄文化气息。三是以教场巷为中心的“官宅民居一条街”,改建开化寺南街李家大院、杨爱源公馆等,展示民居文化。(附图11)
本文标题:太原市城市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83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