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培智生活数学教学计划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培智生活数学教学计划篇一:培智生活教学计划培智生活教学计划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现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各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20XX年是课堂教学改革年,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由上所述,根据课程特点,我制定了本学期个人的工作计划:一、教学工作理念:工作着是快乐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从学生角度动身,以人为本,尊重差别,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教学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出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出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教育教学方面: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一)指导思想: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二)学生现状分析:培智班的学生都属于智力障碍,年龄悬殊比较大,学习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异。本学期通过游戏方式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官功能,形成敏锐的感知反应,协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概念和技能,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丰富和改善他们日常生活质量。教学活动内容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和学生生活的其他空间。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示,实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三)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3)自信、老实、求上进。2、行为与习惯方面的培养:(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2)维护环境,顾惜资源。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1)掌握一些自身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2)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四)教学措施: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动身,在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规范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协助儿童展开活动。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协助儿童获得相互联系的、不时深化的经验和体验。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4、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效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5、转变教师角色,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我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地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五)、教学活动形式: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观赏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培智生活数学教学计划)(六)、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结合: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成果,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七)教学进度表:(见备课本)三、自身素质的提高:工作的同时,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1、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追逐教育教学最前沿意识,树立现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代化的育人观和人才观,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课改需要。2、多读书、多考虑、多实践。我会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的知识,让读书成为自身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充实自身。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开阔眼界,争取完善自身,创新自身,做到终身学习。3、多反思、多总结。每节课后进行自我反思,以提高业务素质,从“保守的经验型”教师转向”开拓的创新型”教师,同时总结自身教学工作中的成败,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新学期刚刚开始,我将脚踏实地,不断进取创新,争取更大进步,力争一步步走向成功。篇二:培智一使用数学教学计划培智一(1)实用数学教学计划刘雪莲20XX.9.1一、生源及学情分析本学期本班共有学生10名,男生5名,女生5名。多为中度和重度智力障碍,其中有近半学生几乎没有语言,不能正常进行交流沟通。二、指导思想为适应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教学的需要,实用数学课程编写组以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纲要》为依据,编写了以生活板块内容为主线的中度弱智单元主题丛书。根据中度弱智教育大纲由浅入深,从低向高,最大限度地补偿弱智学生的缺陷,挖掘学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的潜能,帮助学生生存于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成为一名半自立于社会或自立于社会的人。三、教材编排本册教材以大量丰富的生活素材为主,配以大量图片,让学生了解身边熟悉的事物,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数前概念,创设各种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逐步发展学生的智力。四、教学目标1、建立“有、没有”、“大、小”“多、少”、“同样多”、“上、下”、“里、外”等数前概念,学会认识“1、2、3”三个数字。2、根据智力障碍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选择适当有效的教学措施,指导学生了解、理解、会说、记忆数前概念和认识数字“1、2、3”。3、听懂日常用语,逐步听懂教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学会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能与同学和教师进行简单的交流沟通。4、能描摹、抄写学过的笔画和数字。5、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五、教学重点1、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逐步能在课堂上安静的坚持比较长的时间,不影响教学秩序。2、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3、学习运用学过的数前概念或数字表述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六、教学难点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多读多说,学习说简单的句子。2、学习正确书写数字。3、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和良好的听说习惯。七、具体措施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说话。2、提高学生认读能力,学习使用学过的数前概念。3、增强学生记忆,能正确书写数字1、2、3。八、教学安排9月学习数前概念“有”、“没有”、“大、小”和综合练习(一)。10月学习数前概念“多少”、“同样多”和综合练习(二)。11月学习数前概念“上下”、“里外”和综合练习(三)12月学习认数“1、2、3”和综合练习(四)14年元月总复习篇三:培智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培智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20XX年初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全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以培智学生生活中最需要什么就选择什么内容、培智学生能学会什么就选择什么内容为编写原则制定本教材。二、学情分析培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水平较差。其中张佳敏、杨继桃程度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好,学习知识的速度快。李明明智力水平也较好,但程度较差,尤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常双龙和常小龙基本上不能进行知识的学习,重点在于课堂习惯的养成。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突出生活化,提倡以需定教,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都有可选择性,以方便个别化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教材特点有3:第一,三个合一。教本与学本合一、评估与教材合一、家长指导手册与教材合一。第二,内容开放。设置校本内容空间,方便选择添加,体现个别化理念。第三,多种课程形式融合。生活性、适应性、功能性、环境生态性有机统一。四、教学总目标知识目标:1、匹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物品数量对应;2、学习数字0及6~10,为学生感悟数字在生活中的用途打下基础;3、认识椭圆形、梯形、扇形、星形,为掌握生活中物品的形状打下基础。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达成目标的方法与措施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接受能力,通过说一说、指一指、运笔、画圈、连一连、圈一圈、画点、画一画、涂一涂、贴一贴十种学法,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生动、有趣的物像,结合多媒体和各种教具,适时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趣,使学生走进快乐的数学世界。六、教学进度安排: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现将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本文标题:培智生活数学教学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90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