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中级统计实务知识点归纳
《统计实务》第一章综述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和密切相关的。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是: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全面定期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等为补充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目前我国全国性的大型普查:经济普查(每l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3、8的年份实施)、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6的年份实施)和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0的年份实施)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根据抽选样本的方法,抽样调查可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抽样调查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双重抽样和PPs抽样等。按照样本抽选时每个单位是否允许被重复抽中,简单随机抽样可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种。其他非全面调查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根据组织统计调查的机构不同,统计调查项目分为国家、部门、地方统计调查项目三类。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报国务院备案,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审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业性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地方性统计调查项目。经过批准和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标识,统计法规定,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表号、制定机关、批准或备案文号、有效期限等标志。第二章统计调查设计一、统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与原则(1)确定统计需求(2)确定统计调查内容(3)确定统计调查方法(4)定期对调查项目进行审查单位代码是一个无关标识代码,由8位无属性数字和1个校验码组成。区划代码第一段6位,表示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第二段3位,表示街道镇乡,第三段为3位,表示居民村民委员会。三、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法。1.调查目的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调查表4.调查方法和组织方式5.调查经费预算国民经济核算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附属表三部分构成。最终产品: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的产品。核算原则:权责发生制。估价原则。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国民总收入=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支付的劳动者报酬+收到的劳动者报酬-支付的生产税净额+收到的生产税净额-支付的财产费用+收到的财产收入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其它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负债增加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货币黄金差额+特别提款权差额+外汇储备差额+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差额+其它债券差额净误差与遗漏=-(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农业统计农业统计是反映农业再生产经营现状和过程的统计,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副渔服务业等5大行业大类的统计。(一)农业的统计范围和统计单位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和农户。(二)农业统计的统计指标有1.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2.农产品产量(1)粮食产量(2)油料产量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胡麻子和其它油料,不包括大豆,木本油料和野生油料。(3)水产品产量(4)猪牛羊肉产量(5)期初(末)畜禽存栏头数3.耕地面积4.农作物播种面积5.有效灌溉面积6.农用化肥施用量7.农业机械总动力8.农林牧副渔业劳动力(三)农业统计调查方法年度调查和定期调查。采取条块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通常采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二、工业统计工业是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总称。我国传统上将工业划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一)工业统计调查单位包括法人工业企业、非法人工业企业和工业产业活动单位。(二)工业主要统计指标1.工业总产值1)本期生产成品价值2)对外加工费收入3)在制品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2.新产品产值3.工业销售产值:包括销售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4.出口交货值5.工业中间投入6.工业增加值1)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2)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7.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三)工业统计调查方法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三、建筑业统计建筑业是指建筑安装工程作业,具体包括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和其他工程作业。(一)建筑业统计范围与统计单位包括建筑业企业、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二)建筑业主要统计指标1.建筑业总产值2.建筑业增加值=本体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管理费用中的劳动待业保险金,税金+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工程结算利润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自有机械设备6.工程结算收入=工程结算收入-工程结算成本-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7.企业总收入=工程结算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客货运密度=货物周转量/营业线路长度货物旅客周转量=货物旅客运输量和*运输距离调查方法:限额以上批发业年收入2000万以上。限额以上零售业年收入500万以上餐饮业200万上六、房地产业统计房地产业由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活动四个行业大类组成。(一)统计范围和调查单位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单位,也包括附营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务活动单位。第五章专业统计专业统计是以经济社会生活中某些特定领域或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统计活动,其统计数据不仅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翔实依据,也为国民经济核算和评价社会发展以及开展广泛的国际和地区比较提供基础数据。一、能源统计能源的概念及划分。能源统计主要包括能源购进统计、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库存统计等三大方面。(一)能源统计的相关概念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标准煤热值某能源介质的等价热值=生产该介质投入的能源/该介质的产量=该介质的当量热值/转换效率(二)能源购进量统计包括购进量、购进量金额等指标。购进量分两种情况,一是能源经销企业用于销售的能源购进数量,另一种是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能源购进数量。1.计算购进量的能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已实际到达本单位;二是经过验收、检验;三是办理完入库手续。但是在未办理完入库手续前,已经投入使用的或已经销售的,要计算在购进量中,使用多少计算多少。2.购进量核算应遵循“谁购进、谁统计”的原则。购进量金额是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实际购进、已办理验收入库手续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金额。(三)能源消费统计指标的概念和统计范围能源消费量是指能源使用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的数量,其统计原则包括谁消费、谁统计、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消费量只能计算一次、不统计耗能工质等5条。综合能源消费量=各种能源消费量合计(包括自产自用的二次能源)-本企业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产量(四)能源库存统计指标的概念能源库存量是指企业能源库存量,是企业在报告期的某时间点所拥有的各种能源数量。库存量的核算应遵循时点性原则、实际数量原则,要以验收合格、办理完入库手续为准,能源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和能源经销企业用于经营销售的库存按照能源的所有权原则进行统计,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按照能源的使用权原则统计。(五)能源统计的主要分析指标有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电力生产弹性系数=电力生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电力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l0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能源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电耗=全社会用电量/国内生产总值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能源消费量/工业增加值二、财务统计财务统计是连接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桥梁,根据会计制度的不同,分为企业财务统计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两大部分。(一)企业财务统计包括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企业损益财务统计以及企业工资、福利、增值税财务统计等三方面内容。1.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1至12各月月初、月末流动资产余额之和/24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1至12各月月初、月末固定资产净值余额之和/24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一累计折旧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及平衡关系。2.企业损益财务统计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是:收入-费用=利润(亏损)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企业会计利润(损益)表的结构及平衡关系。3.企业工资、福利、增值税财务统计主要反映企业从业人员收入和增值税缴纳情况,是企业损益及分配的补充指标,为计算企业增加值提供相应的基础资料。增值税是以法定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计税依据是纳税人销售货物的销售额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税率分为6%、l3%和l7%。包括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销项税额三个指标。(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年末资产、上年结余、本年收入、本年支出、收支结余、经营税金(只限事业单位)等22个指标。三、对外经济贸易统计(一)对外贸易统计又称海关统计,主要包括国家进出口统计,以实际进出口货物为调查对象。我国规定,进出口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CIF)统计,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FOB)统计。进出口国家(地区),进口货物统计原产国,出口货物统计最终目的地国。进出口总额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二)利用外资统计的对象是指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在中国境内所有利用外资的单位和部门,利用外资统计的资料来源是商务部,调查方法是全面调查,主要统计指标有批准企业(项目)个数、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外商直接投资等。(三)对外经济合作统计包括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和对外设计咨询等。主要统计指标有: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派出人数、期末在外人数、雇佣所在国各类劳务人数等。(四)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我国企业、团体等境内投资主体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投资,并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对外直接投资统计的对象和范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主要统计指标包括对外直接投资额、反向投资额等。(四)财政收支统计分析主要包括财政收支平衡状况分析、财政收支与国民经济关系分析两个方面:1.财政收支平衡状况分析,有两个指标: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一财政支出财政收支差率=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人2.财政与国民经济关系分析,包括从总量层次上的分析和动态变化分析。总量分析使用国家财力集中程度指标:国家财力集中程度=财政收入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动态分析包括两个方面:反映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的指标有:财政收入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财政收入边际倾向=财政收人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反映财政支出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的指标有:财政支出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财政支出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五、金融统计(一)金融统计的任务就是要设计相应的统计指标描述一时期的金融活动。金融统计包括银行信贷统计、货币供应与市场流通统计、金融市场统计。(二)银行信贷统计的任务是以整个银行体系为主体,反映筹集和运用信贷资金的规模和构成,分析信贷资金
本文标题:中级统计实务知识点归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903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