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项目:企业物流方案设计企业物流方案设计的目的:企业物流方案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物流系统所处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企业自身与竞争者的分析,找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进而制订企业物流系统的宗旨和目标,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战略行动,并且不断通过战略绩效的评价和控制保证正确的战略方向,最终实现企业物流运作体系。企业物流方案设计的步骤:企业物流方案设计的步骤如图所示:程序一企业物流环境分析1.宏观环境分析企业的宏观外部环境间接地或潜在地对企业发生作用和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政治因素、法律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及人文因素。(1)政治因素①政局是否安定②政策是否稳定2③对外关系(2)法律因素①土地取得的限制②经营项目的限制③土地分区使用的限制④设立物流中心或仓库申请的限制⑤相关税法的规定⑥安全法规与标准⑦国际物流相关法律法规(3)经济因素①宏观经济状况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政府赤字水平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国民个人年得利率水平消费者收入水平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经济预测政府经济发展计划②经济及产业政策地区发展政策物流发展状况③国际经济状况关税种类及水平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东道国政府对利润的控制东道国税收制度3④产业竞争状况(4)技术因素①物流技术能力。②资讯管理技术能力。③遗讯技术能力。(5)人文因素①人口特征②文化环境③价值观念④消费习惯2.微观环境分析微观环境分析又称产业竞争性分析,主要是分析本行业中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关系。根据哈佛商学院教授波特(M.E.P0r)的观点,行业竞争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这五种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获利的最终潜力,如图所示。(1)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①竞争者的长远目标4②竞争者的现行战略⑧竞争者的能力(2)潜在的竞争者①潜在竞争者的数量②潜在竞争者的能力(3)替代产品①替代产品的价格②替代产品的质量③替代产品的个性化功能(4)购买商①购买商要求的价格②购买商的购买渠道(5)供应商①供应商的价格②供应商的服务质量③供应商的合作伙伴3.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是指企业能够加以控制的内部因素,对内部环境进行分析的目的在于掌握企业目前的状况,明确企业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便有效利用资源,制定能够发挥企业优势的物流战略,实现确定的战略目标。内部环境分析是物流经营的基础,是制定物流战略的出发点和依据。内部环境是指企业能够加以控制的内部因素,对内部环境进行分析的目的在于掌握企业目前的状况,明确企业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便有效利用资源,制定能够发挥企业优势的物流战略,实现确定的战略目标。内部环境分析是物流经营的基础,是制定物流战略的出发点和依据。一般说来,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1)管理状况①管理制度②管理组织架构5③管理人员构成(2)财务状况①财务管理制度②财务优势和劣势③财务指标变化趋势④利润结构⑤财务运行状况⑥成本控制状况⑦筹资方式⑧筹资能力(3)产品线及竞争地位①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优势与劣势②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③本企业产品的稳定程度④客户对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评价(4)生产设备状况①生产设备效率②生产设备构成③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5)市场营销能力①市场调研水平②营销人员素质③开拓新市场的能力④定价策略⑤促销策略(6)组织结构①现行组织结构类型②组织申的责权关系③组织运转状况6根据宏观环境分析、微观环境分析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企业就可以规划物流战略。程序二企业物流方案类型的选择制定企业物流方案应当考虑的主要问题:1.成本最低成本最低是追求物流系统的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最低的战略。实施成本最低战略必须将目标确定为满足较为集中的客户需求,向客户集中的地区提供快速服务,通过储运资源和库存政策的合理搭配使物流成本达到最小化。一般来说,物流系统的基本服务能力受到系统中仓库的数目、工作周期、运营速度或协调性、安全库存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因素,为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要按照有效库存和系统目标对物流系统进行整合,以求在成本最低的条件下达到最佳的服务水平。2.服务最优服务最优是指物流系统的有效性和运输绩效最高,服务水平最佳的战略。实施服务最优战略必须充分利用服务设施,认真规划线路布局,尽量缩短运输的时间,为客户提供最优的服务一当然提供最优服务的同时也必须能够得到与之相适应的收益,否则,这种战略就得不偿失。同时,什么是最优的服务对不同的客户来说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客户的需求,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差另13化的优质服务,从而构筑起企业的差别竞争优势。3.利润最高利润最高是指物流系统的利润达到最大化的战略。这种战略是大多数物流系统希望通过战略规划达到的最终日标。实施利润最高战略需要对每一种物流设施所带来的利润进行认真的分析,构建起能够以最低成本得到最高利润的物流系统。4.竞争力最强竞争力最强是指力争达到整体的竞争力最强,寻求最大的竞争优势的战略。这种优势可以采用针对性的服务改进和合理的市场定位两种方法来获得。要使竞争力增强,必须保证最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客户能得到最好的服务,如果发现有重要的客户没有接受到卓越的服务,就必须改进服务水平或增加服务能力来适应这些客户。另一种获得竞争优势的方法是确立更加合理的市场定位,7在物流服务能力上进行重要投资去占领本地市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5.资产占用最少资产占用最少是指整个物流系统占用的资产达到最少的战略。这种战略的好处是降低物流系统的风险,增加总体的灵活性,更有利于企业集中优质资产开展主业经营。程序三企业物流系统分析所谓企业物流系统分析是指从物流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根据系统的目标要求运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计算方法,对系统目标i功能、环境、费用和效益进行充分的调研、收集、比较、分析和数据处理,以建立若干备选方案和必要的模型,进行系统仿真实验,比较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果,寻找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途径。进行企业物流系统分析时,应遵循以下几个要求:1.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即注重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和相互影响’,了解物流活动的内在和外在关联,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转换与相互约束的关系,促进系统向最优化发展。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即分析相关资料时,既要考虑当前的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利益。只顾当前不顾长远,会影响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后劲;只顾长远不顾当前,会挫伤企业的发展积极性。只有对当前和将来都有利,才能使系统具有生命力。3.子系统与整个系统相合物流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并不是所有子系统都是最好的,整个系统才是最好的,而应是以整体系统最好作为评价标准,只有当它们以能发挥最大功能组合在一起并且使整个系统最好才为最好。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当分析系统的一些能用数字量化的指标时,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有利于使系统量化,便于根据实际确定对策;而当分析那些不能用数字量化的指标时,则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可以少走弯路,节省成本。5.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即分析企业物流系统时,既要以静态的观点考察物流系统,分析出各项物流活动的成本,在满足公司对物流领域的约束条件下,选择总成本最小的系统。又8要利用统计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物流领域的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一定的研究,预测到未来的变化。物流系统分析的步骤企业物流系统分析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如何使物流系统的整体效应达到最大化。因此,系统分析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步骤:确定问题;明确目标;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系统定位等。其步骤如图所示:以上是一次分析过程的几个必要的环节,但在实际中,可能一次分析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那么就要进行二次分析,重新提出问题,再次收集资料,分析论证,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得到满意的方案为止。步骤一确定问题进行物流系统分析,首先要对实际部门进行调查,确定存在的问题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明确问题的性质,划定问题的范围以及系统有关问题的边界。只有明确了系统问题的性质、范围和边界,物流系统分析才有可靠的出发点,才能得到清晰的分析研究结果。步骤二明确目标为了解决问题,要确定具体的目标系统目标是通过某些指标来表达的,标准是衡量指标达到目标的程度。系统分析是针对物流系统所提出的目标展开的。因此必须对提出的问题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队整理,一根据物流系统的合理化、效率化等目标确定研究范围,明确改善的目标。当然由于实现系统目的是通过多层次、多方面努力达到的,物流系统目标也可分为若干层次,多目标系统需要考虑目标的整体性、协调性、独立性、可行性、社会性和经济性。步骤三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是物流系统分析的很重要的一步。因为,系统分析的正确性,离不开收集的数据的精确性。一般来讲,必须完全掌握以下四个方面的信息:1.产品信息产品信息是指对现有生产线和新产品趋向进行透彻的分析,对于每种产品必9须掌握年销售量、区域销售量j运输方式、包装状况、原材料状况、产品制造的畅通性仓储地点等方面的信息。2.设施信息设施信息包括厂址和生产能力、储存仓库和配送中心的地点和能力、订货处理职能部门的地点,以及运输方式的利用等信息。3.客户信息客户是物流系统的服务对象,是系统分析的重要信息。客户信息包括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位置i客户所需的产品、订货时间、客户服务的重要性和客户要求的特殊服务等。4.竞争对手信息竞争对手信息是对公司销售所处的竞争环境的描述,包括竞争对手订货传递方式、订货处理的速度和精度、运输工具的速度和可靠性等。相关资料可通过调研来收集,通常采用的方式有实地调查、实验、观察、记录等。目前各种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对收集整理第二手资料效果很好,就应尽可能优先考虑采用。步骤四分析问题资料收集之后,结合需要设计的物流系统的实际情沅进行具体分析并得出需要分析的问题。步骤五系统定位在坚持系统分析的原则下,企业应该结合自身企业特点对企业物流系统进行定位。一般来说,物流系统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1.企业内自营型企业内自营型模式是企业通过独立组建配送中心,实现内部各部门、厂、店的物品供应和配送。较典型的企业(集团)内自营型配送模式,就是连锁企业的配送。大大小小的连锁公司或集团基本上都是通过组建自己的配送中心,完成对内部各场、店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统一结算。选择企业内自营型模式要求企业的货物运输量大且稳定,否则会造成资源的琅费。2.单项业务外包型单项业务外包型模式主要是选择由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设施设备(库房、站10台、车辆等)及专业经验、技能的批发、储运或其他物流业务经营企业,外包一部分配送项目。这种模式中生产企业或物流企业控制着信息处理和决策权,独立组织营销、配送业务活动。被外包的物流业务经营企业,只是为生产企业提供相应的仓储、运输、加工或者配送服务,收取相对于全部物流利润的极小比率的业务服务费。单项业务外包型模式适合那些某个物流环节自营成本相对较高的企业采用。3.全部业务外包型全部业务外包型模式是企业把物流业务全部外包给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从而将生产、加工企业的商品或信息进行统一组合后,按客户订单的要求,配送到客户手中。全部业务外包型模式是比较现代酌物流模式。程序四企业物流方案设计进行系统分析以后,企业就可对物流方案进行设计了。因为物流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所组成的复杂系统,它是企业在开发、采购、生产、销售活动过程中为了使物料或者产品有序流动而建造的系统。在物流系统的设计中应将整个物流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并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分别对各子系统进行设计。企业物流方案设计的内容主要如下:1.运输系统设计在设计运输系统时,首先要考虑建设整体的运输网络。运输网络由运输线和节点组成,运输线表示连接节点之间的运输设备;节点表示工厂、仓库、配送中心等物流据点。因此,设计运输系统关键是选择运输工具、设置物流据点、从物流据点发货的运输计划等。(1)运输工具的选择不同形状、价格i运输批量、交货日期、到达地点的货物,要求有与之相对应的适当的运输工具。选择运输工具就应该考虑运输工具所具有的特性,合理处置运输工具的经济性和迅速性、安全性、便利性之间有相互釉约的关系。(2)运输类型的选择选择运输类型就是确定选择实际运输还是利用运输。实际运输就是运用自身
本文标题:企业物流方案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90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