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小说之环境如果说小说中人物是核心,情节是骨架,那么环境则是一个大的背景,就像传统戏剧舞台上的布景一样,是人物活动的场景。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2环境种类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3高考考查点一景三考1、分析环境特点2、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鉴赏环境描写的技巧)(注意区别环境和环境描写)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尤其是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41、分析概括环境特点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溶万物为白银。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却碾不碎天地间的寂寞。李寻欢打了一个哈欠,将两条长腿在柔软的貂皮上尽量伸直,车箱里虽然很温暖很舒服,但这段旅途实在太长,太寂寞,他不但已觉得疲倦,而且觉得很厌恶,他平生厌恶的就是寂寞,但他却偏偏时常与寂寞为伍。5设问形式:1、小说某处(画线处)的景物(环境)有何特点?2、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环境的(景物的、人物生存空间的)的特点。6解题步骤:1、分清环境类型2、找出对应语段自然环境很好找到,社会环境不是那么明确,需要关注:人物活动场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身份地位,语言交流内容,情节发展过程以及写作的时间3、全面概括,重新组合,注重把握整体特色4、具体分析,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7实战演练8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鲁迅《孔乙已》9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鲁迅《故乡》10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鲁迅《社戏》11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雾愈来愈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脉估计有十五海里。轮船缓缓行驶着。这时大约凌晨四点钟。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1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莫怀戚《散步》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都德《最后一课》13我一个人慢慢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张之路《羚羊木雕》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地感受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寂。──钟丽思《向中国人脱帽》14写景美文151、打眼望去,窗外的那一片绿,郁郁葱葱。青绿色的草地,悠悠花儿点缀其中,美极了。树儿在风中静静摇摆,如那姑娘的发丝,轻轻飘动。那无暇的太阳,就像一只温暖的手,将阳光赐予大地。再加上碧树清风的衬托,显得如此朴素、美丽。162、一阵风静静地吹过,犹如窃窃的私语,是春天最深处的秘密。而山径两边,已慢慢长旺的艾草,随风而弥漫了乡路的每一个空处。173、夜阑人静时,在绕院的水沟和庭院里的池塘边诱捕泥鳅和黄鳝最是刺激难忘。乡村的四合院基座之外都绕有排水的沟渠,年深日久,沟渠边的石缝和沟渠里沉积的淤泥便有黄鳝和泥鳅生息,白天它们隐藏起洞隙里,夜深人静时出来觅食。184、雪过初霁,阳光普照,春天的脚步似乎已是姗姗来迟。古老的树枝披上了斑斑银妆,在柔和的阳光下更添几分沧桑;轻盈的柳条,花絮如绽,在惠风的吹拂下略显春意;幽静的山谷积雪覆盖,犹如被毯,一块顽石傲然兀立,露出坚硬的岩角;只有点点从积雪中探出头来的芒草还残留着深秋的迹象……19我的老师的诗歌(节选):可爱,当山风拂过,坐在这些绿草野花掩覆的亿万年的岩石上,离离的古原展现,好像爱情和青春重又开始。——《淮北的山》20如今啊,尽管还要怀着深爱,走遍乡村,但还有哪扇木门如姥姥当年一样为你而留,在桃花灼灼的三月,为你温暖地打开暮色晚风何以为乡我只是想在春天的桃花野庄慢下来——《我想在春天的桃花野庄慢下来》21左传,是雪花落在烈士的麻衣上可是,平林新月清风草庐无人的庭院,夏日的红豆,你的琴还有,走了很久,终于得以凝谛平原的尽头,绿浪,像阵风一样——《鄙世》22将我抛上缓慢旋转的蓝天,我的假日的惆怅云上的下午,棉絮般的闲云间有漫涣的蓝比梦中的爱情还要飘荡不定,晨曦晨溪的晨雾中你的青春蹲下的样子但并不令那年的青春更为心伤隔着玻璃窗的你的絮语,我的倦昧远方蓝灰的城市如今的你,在做些什么——《青葱那年》23我不想走遍世界,我只想老在记忆中的村庄村庄的桃花溪,在绿叶的厅堂喧嚣和转弯涉进温暖旋转的水潭,涉进乡村颤慄的抚慰这对应于临终时拥有了垂涕良久后的叹息,有了粗糙温热的手掌的触摸冬夜未尽,披衣起身的人,她凉的衣襟拂过你童年的面颊。何年有人,在潇潇的雨中祭庙台地上青穗的麦子,沉默在寂静的雨线中云树横斜想着这一切的人,老在最平淡的风景中︱︱木像框的背面242、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鉴赏环境描写的技巧、手法)设问形式:1、小说某处的(画线处的)景物(环境)描写有何特点?2、请对小说某处的(画线处的)景物(环境)描写的特点作简要分析。25解题步骤:1、指出环境描写的具体手法;2、概述环境特点。3、可展开分析,但不要赘述。26环境描写的手法——描写技巧(表现手法)1、细描白描A、细描: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描绘、刻画,像工笔画一样,纤毫毕肖。细描可以用来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荷塘月色》27细节描写:对人物的性格、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及其周围环境等所作的细腻、具体的描绘。区别: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细节描写虽是对一些细微末节的刻画与描绘,但正是这些分量很轻、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能够准确无误地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生活的多姿多彩。比如《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伸出两个手指这一细节的描写,就把一个守财奴的丑态表现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就是细节描写以小见大,以微写巨的威力。28B、“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1)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29(2)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302、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往往是众多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31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到达军营的第四个夜晚。夜深了,很静。“嘟、嘟、嘟。”三声清脆的哨音划破了整个山谷的沉寂,也把我从梦中惊醒。是三声!紧急集合!我随手去拉灯绳。“别开灯!”不知哪里来的一声提醒了我。紧急集合是不允许开灯的。此刻,我们住的营房可“炸了锅”。“嘿,我的衣服呢?”“手电,快给照照!”“现在几点了,还没睡好呢!”“甭啰嗦,只有三分钟!”……“喂,回来,你穿的是我的鞋!”“哗啦!”“床塌了?”“嚷什么,我把脸盆揣翻了!”……这时的我,用热锅上的蚂蚁来形容,是一点儿也不过分,好不容易胡乱套齐了衣服,背包却怎么也打不上,脑门上急出一层汗。打了拆,拆了打,折腾了两三次就是打不好。心里一慌连手指也给缠了进去。最后干脆一咬牙,横七竖八地给被子来个“五花大绑”,就往肩上一扛,跳下地,拖拉着鞋,冲出门外……32叮……”放学的铃声响了,又到纪律干部小B公布罚款名单的时候了,顿时,如往常一样,像锅里开了的水沸腾起来。“什么,我下午才迟到两秒钟,这也算?”小A一见自己“榜上有名”,脸一黑,嗓子大了起来。“哇!我更倒霉,被罚一角!我自修时是讨论问题,这也有错?!”小C不服气地一拍桌子跳了起来。“你影响了别人学习,就该罚!”文静的小D替小B向小C敬道。“罚、罚,财迷心窍,好,给你!”一只一角纸币折成的“飞机”飞向讲台。“砰!砰!”几枚五分硬币出打在黑板上:“拿去吧,大款!”“你们太不象话了!自己迟到、违纪还挖苦、打击小B同学。走,找班主任评理去!”班长小E忍无可忍,拍案而起,一听此言,那些“榜上有名”者自知理亏,立即噤若寒蝉,随后一哄而散。其他同学也散去了。课室里只剩下含着泪花,低头沉思的小B同学。333、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34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354、虚实结合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柳永《雨霖铃》
本文标题:小说环境描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003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