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题及答案
历届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3)语言学(20分)一、解释术语(每小题2分,共6分)(一)形态——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形态,也叫词形变化。(二)音位变体——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音素彼此并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言形式的作用(即不肥区别意义),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这种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也就是音位变体。(三)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二、填空(每空0。5分,共4分)1.字母是文字的书写符号,音标是音素的标写符号。2.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是音节。3.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4.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5.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发音的能力相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是先天具备的,运用这种能力学会一种语言,则是后天的事情。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举例说明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是:主谓结构:反映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的关系。如“赵先生来了”、“苹果红了”。述宾结构:反映动作和受动支配等的事物的关系。如“杀敌人”、“摘桃子”。述补结构:反映动作及其程度、结果、趋向等的结构关系。如“写完了”、“拿出去”。偏正结构:反映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如“中国产品”、“大力提倡”、“黄绸子”。联合结构:其构成成分在语法上是平等、并立的关系。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是我国的四个直辖市”。2.简要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外国人学汉语碰到一个新词,无法从读音推知意义,也无法从意义推知读音。这说明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语言可以用不同的音来表示相同的事物,也可以用相同、类似的音来表示不同的事物。这些都是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表现。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任何人都没有要求更改的权利和可能,而只能被动地接受。2002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对外汉语教学理论(80分)一、填空(每空1分,共14分)1.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知识文化或知识性文化。2.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可接受性或得体性。3.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4.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5.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趣味性。6.赛林格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7.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8.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性试题。9.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10.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学习对象/教学对象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学习目的/教学目的分的。二、选择正确答案(填上标号,每空1分,共6分)1.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程?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课/是阅读课的一种,与泛读课相对/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性课/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2.完成测试(clozetesting)中“完形”一词来自转换生成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3.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母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有限度地使用学生的母语/直接把目的语翻译成母语4.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语言材料的性质/语言材料的内容/语体风格/语言技能5.按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分立式测试/标准化测试/常模参照测试/水平测试6.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技能训练/知识传授/课堂教学/教材编写三、解释术语(每小题2分,共8分)(一)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就是感知和储存特殊类目以备以后回忆的方法;是输入策略,它包括迁移、干扰、概括或简化等。(或: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学习进步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它被认为可以促进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内化、存贮、提取或使用。)(二)迁移——迁移一般指学生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学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其中起促进作用的影响是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影响是负迁移。学得的经验如果恰当地运用,其效果是正迁移,反之是负迁移(干扰)。(三)测试的效度——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一份试题所测的是不是它要测的东西?如果是,就是有效的;如果不是,就是无效的。在选择试题时,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这份试题究竟要测什么;二是这份试题究竟有没有测出要测的东西。(四)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也可以叫做课堂教学技巧,由任课教师个人掌握。它爱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制约,但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教学技巧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组织中,熟练而得当地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四、论述题(共40分)(一)试述语法教学的主要方法(4分)(1)归纳法: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总结语法规则,再运用这些规则进行操练。(2)演绎法:先讲清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然后在规则指导下学会运用。(3)引导性的发现法或综合法:前面两种方法的结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类推,自己发现语法规则,并进行操练。先采用演绎法,简要揭示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练习,在初步掌握语法规则的情况下,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加深对规则的理解。(二)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的英语、日语等外语教学有何异同?(6分)同:(1)教学目的相同:都是培养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交际能力。(2)教学性质相同:均属于第二语言教学。(3)基本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等相同。(4)学科理论基础相同: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异:(1)教学环境不同:对外汉语教学是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我国的英语外语教学等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2)教学内容不同:汉语(包括书写符号——汉字)和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字)及英美文化等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测试的方式方法等也应有所不同。(3)对外汉语教师的母语即学生的目的语,我国的英语等教师的母语大都不是学生的目的语。(三)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10分)(1)学习的主体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的学习主体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2)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3)学习的条件与环境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单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课堂以外,一般没有使用外语的环境,或者说,总处在一种双语的环境之中,在课堂上学外语,课下使用母语。外语在生活中没有占有跟母语相当的地位。(4)学习的动力不同。儿童习得母语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跟社团的成员交往,因而动力强。他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力各异:考试、求职、专业、喜欢、加入另一社团等等。(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儿童的第一语言基本上是不用“教”的,而是自然习得的。输入的和习得的是同一种语言。父母输入的语言是“照顾式语言”:简单、清楚、有重复、速度慢、伴随着丰富的体势语、有具体的语言环境。第二语言输入的情况各异,……(或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1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2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不同3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4语言习得过程不同)(四)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性原则(10分)实践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实践性原则,简单地说,就是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实践来掌握汉语,以培养他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或:实践性原则的基本内容是;针对学生的交际需要选择语言内容和语言材料;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语言实践来掌握语言;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快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五)如何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10分)(在传统的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服从教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服从“教”。所以,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处在被动的地位。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则取决于教师本人对语言的认识和教学的经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进,也难以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于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教学中开始重视学习主体的价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重点,“教”服从“学”,根据“学”的需要随时调整“教”,“教”的依据是“学”。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教”是帮助学生“学”或引起学生“学”。“教学”是师生共同的/互动的活动。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辅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取消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放任自流,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助、促进、引起学生学习比以教师为中心的“精彩表演”要难得多。正因为以学生为中心了,教学理论的研究也从单单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转到更加重视对学习者、语言学习/习得过程和学习策略的探讨上来了。五、教案设计(共16分)综合课教案设计(教学对象为刚刚学完语音阶段的外国留学生。请按45-50分钟课时设计教案)我在这儿买光盘王小云:大为,你在这儿买什么?马大为:我买音乐光盘。王小云:你常常来这儿吗?马大为:我不常来这儿。星期天我常常跟林娜去小商场。这个商场很大。王小云:你喜欢什么音乐?马大为:我喜欢中国音乐。这张光盘怎么样?王小云:这张光盘很好,是《梁祝》,很有名。马大为:好,我买这张。这儿有没有书和报?王小云:这儿没有书,也没有报。马大为:本子呢?王小云:有,在那儿买。跟我来,我也买本子。1.教学目的和要求1)学习和掌握汉语疑问句的几种表达方式。2)学习和掌握形容词谓语句。谓语形容词前需加“很”等程度副词。3)学习和掌握副词“常”、“常常”的用法(注意否定形式)4)学习和掌握介词结构作状语(在……、跟……)的用法。2.教学环节和步骤1复习旧课,带出新课。2学习新课:1)学习生词2)课文讲练3)讲练语法点4)问答等课堂技能训练3.教学时间分配合理4.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语言学(20分)一、解释术语(每小题2分,共6分)(一)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符号的组合关系是有条件的。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合成群。它们之间彼此的关系叫聚合关系。(二)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三)亲属语言——从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等。二、填空(每空0。5分,共4分)1.世界
本文标题: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048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