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论修身ppt解析-语文版
论修身《论语》天纵之圣——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论语》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现在一般认为《论语》最后的编定时间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论语》短小简约,还没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可以说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之作。怎样写?为何写?《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散文集,成书于战国初期。“修身养性”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道德教化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讲究个人修养有几千年的良好传统。构建和谐的社会,也必须使每一个公民都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才能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社会更加和睦和稳定。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学习要点一、继续学习、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会辨析文言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二、准确理解课文中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修身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精髓,加强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三、了解、借鉴课文中“内省”“忠恕”“诚信”“恭敬”等儒家思想,感受孔子安贫乐道、信念坚定、胸怀坦荡、注重自省的崇高风范,提高自我修养、道德完善的自觉性。四、学习本文言简意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方法阐明深刻道理的表达方式。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懂得礼仪,立身于世,四十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被外界事物迷惑,五十岁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的各种评价,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不越出规矩。”有: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相当于“又”。立:指懂得礼仪,可以立身于世。知天命:指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耳顺:指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层解:这是孔子对自己在人生各阶段的表现的总结,表现了孔子从少年时代求学开始直到逐渐走向“仁者”的长期过程。【评析】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人的一生,学习、思考、道德完善都是没有止境的,对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识,以达到与外界的融合。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孔子说:“在早晨得知了道,在晚上死去也值得。”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评析】表现了对真理的热爱和执著追求。追求真理,胜过生命,短短七个字,令人感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岁:年,理解为“季节”“时候”。然后:这样以后。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层解:赞美君子的坚定意志和信念。用比喻的说法,说明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考验人的意志。孔子是第一个用松柏这一形象来比喻具有坚定信念、坚强意志的“君子”的,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孔子和他的弟子)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疲惫不堪,没有人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起身。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窘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孔子说:“君子虽然困窘,但还能坚持,小人一遇到困窘就会无所不为了。”病:疲惫不堪。兴:起来。愠:生气。穷:困窘,走投无路。固:坚持,坚守。斯:则,就。滥:过度,没有限制。层解: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君子即使在极其困窘的处境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志向。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原壤伸开两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说:“你年幼的时候不讲孝悌,长大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又没有可以称道的成就,老了还不死,你真是个残害道德的人。”用手杖敲他的胫。(《宪问》)小腿夷:伸开两腿坐着,这是一种不礼貌的姿势。孙:通“逊”,顺从长辈。弟:通“悌”,尊敬兄长。述:称道。是:代词,这,指原壤。贼:这里指残害道德的人。叩:敲打。【评析】以一段尖锐的语言和一个形象的动作表明孔子对没有修养的人的极度蔑视,从而树立起一个嫉恶如仇的君子形象。应当注意的是,孔子对原壤的谴责是从他“幼而不孙弟”说起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从小不注重亲情孝道是道德沦丧的起点。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是有所启迪的。层解:表现孔子对没有修养人的厌恶、蔑视。第一节,修身是不断学习、不断求索、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坚定的信念。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能了解别人。患:担心,忧虑。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己知:“不知己”,宾语前置句。其,自己。层解:强调在别人不了解自己,即在自己的品德、学识等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不埋怨别人,而是反躬自问,反省自己的不足。这段话表明,人要有自知之明,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诸:兼词,相当于“之于”。层解:说明君子应自强、自省。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做成的墙无法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粉刷,对宰予还能责备什么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别人,听了他说的话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别人,听了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从予与改是。”(《公冶长》)F10宰予这件事上我改变了这些(评价人、观察人的方法)。”于予与何诛:“于予与诛何”,宾语前置句。对宰予还能责备什么呢?与,语气词。诛,责备。始:起初。是:代词,这,此处指代评价人、观察人的方法。层解:通过对宰予的批评,说明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评析】以“朽木”“粪土”两个通俗形象的比喻,说明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自己不觉悟,不奋发努力,教育的作用就将是有限的。而且,判断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到底如何,不仅要看他怎么说的,更要看他的实际行动。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孔子说:“有了过错却不改正,这才真是错误啊。”过:第一个“过”。动词,有了过错。第二个“过”,名词,错误、过错。而:连词,表转折,译为“却”。是:代词,这。层解:说明一个人要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评析】孔子认为有过失是难免的,但要勇于承认,更要勇于改正;如果坚持错误,不肯改过,错误就真地成为错误了。这段话不仅说明了修身的方法,更强调了修身的一个重要原则。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问(孔子)如何可以成为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就称得上君子了吗?”孔子说:在内心“进行反省,夫何忧何惧?”(《颜渊》)F11没有痛苦,还有什么可忧愁可恐惧呢?”谓:称为,叫做。已:语气词。疚:忧愁,内心痛苦。层解:人既要严于律己,又要坚持原则。第二节,解析修身的方法——内省。【评析】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魋(tuí)的弟弟。桓魋在宋国“犯上作乱”,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全家被迫出逃。司马牛逃到鲁国,拜孔子为师,并声称桓魋不是他的哥哥。所以这一章里,孔子回答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君子的问题,这是有针对性的,即问心无愧、不忧不惧。“内省不疚”与“君子不忧不惧”是因果关系。当遇到批评、诽谤时,孔子要求首先是自省,检讨自己是否有过错,但如果经过认真反省,确认自己没有过错(问心无愧)时,就不必有什么忧虑和惧怕的了。这是多么可贵的品德!既严于律己,又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决不盲从或屈从外界的否定和压力,做到这一点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孔子说:“曾参啊,我的学说是用一种思想贯通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后,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F12(其他)学生便问曾子,说:“这怎么讲呢?”曾子说:“老师的思想,就是尽心而已矣。”(《里仁》)竭力和推己及人罢了。”一以贯之:“以一贯之”,宾语前置句。忠:指尽心竭力。恕:指推己及人。层解:用“忠恕”概括孔子的“道”即“仁”。【评析】以“忠恕”二字概括孔子的“道”,这个道就是“仁”。忠,就是忠诚于自己的理想和原则;恕,就是宽容之心,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而强加于人,正直宽容之心,就是忠恕之道。忠和恕是辩证的关系,既要坚持理想,又不能为所欲为。忠是对己,恕是对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子贡问(孔子)说:“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它吗?”孔子说:“大概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F13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言:字。其……乎:表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吧”“也许……吧”。施:施加。层解:对“恕”做了具体阐释,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评析】对“恕”作了具体阐释,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对孔子道德观的高度概括。它既是对“仁者”自身的约束,即要求一个人要有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同时也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即要尊重他人,体贴他人。这一思想即使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对于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过分地恭敬,左丘明认为这些可耻,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我也认为这些可耻。内心藏着怨恨却把那人当成朋友,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丘亦耻之。”(《公冶长》)F14我也认为这种人可耻。”令:美好。足:过分,过度。友: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朋友。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可耻。层解:从反面告诫君子决不能虚伪谄媚,要是非分明。【评析】孔子反感“巧言令色”的作法,这在《学而》篇中已经提及。他提倡人们正直、坦率、诚实,不要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这符合孔子培养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这种思想在我们今天仍有一定的意义,对那些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人,有很强的针对性。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能做什么。(就像)牛车没有,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为政》)马车没有,它靠什么行走呢?”而: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层解:讲“信”的重要性。【评析】是讲“信”的重要性。信,是孔子道德范畴乃至中国传统道德范畴中的重要内容。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民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到了今天,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对外贸易与交流,诚实守信仍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有人说:“用恩惠来报答
本文标题:论修身ppt解析-语文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078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