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散步》课堂实录完美版
《散步》课堂实录执教:肖盛怀时间:2006年12月14日下午第一节地点:湖北省仙桃市杨林尾镇二中七年级三班师:(板书课题后,静静地看着学生,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看到大家清澈的眸子,我能感受到你们此刻的心跳。试想,如果在接下来的课堂上,你们都这样的话,那我就没法上课了。哈哈……因为我认为课堂是你们的,精彩来自你们!(学生们脸上立刻都露出了微笑,教室里开始活跃起来。)师:上课之初,我想请你们回忆一下,以往的老师是怎样给你们上课的?也就是说,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都讲了些什么?生:老师总是给我们把课文进行分段,接着就概括段落大意,然后逐段讲解,最后归纳中心。生:老师一般先讲讲时代背景,再开始讲文章的内容。生:老师先将课文读一遍,接着要我们读,然后谈感受,……生:先用一点时间把不懂的问题讨论一下,然后老师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师:不错!你们对老师的教学流程很熟悉,老师讲些什么,你们也都如数家珍啊,哈哈……看来,你们都可以做老师了!师:同学们,其实,我们在课堂上有很多课文是不用老师进行全面讲解的。教材中有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分,我想你们应该可以按照这字面的意思来了解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步》是一篇略读课文,它就是要我们在前面两课老师讲解的基础上,同学们去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相信你们应该能读得懂。下面,你们默读课文,思考,哪些问题你自己可以自学到,不用老师讲。也就是说,通过自主阅读,你读懂了哪些内容?生:本文写了我们一家人出去散步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师:不错,你把本文的基本情节读懂了。生:最后一段中,不是说的母亲与儿子的体重,而是说,他们在我心中的分量。师:你将文章的内容理解的很好。生:课文第六段,在面对母亲与儿子的意见不一致时,我读出了中年人的责任。通过他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母亲的孝心。同时,通过“摸摸”一词,我读出了母亲对孙儿的爱。师:你读的很好。这里有一个词,很准确的引出了文章的故事以及情节,你看看,是哪个?生:分歧。师:对!面对分歧,我做出了如何的决定呢?生:决定顺从母亲的意思。师: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很形象地写出了当时我的心情以及原因,找找?生:委屈。师:课文中对委屈专门做了解释,同学们看看文下的注解,一起读读。生: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是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师:为什么要让儿子受委屈呢?难道他不疼爱自己的儿子?生:因为母亲老了,身体不好,并且随时都有可能离开我。这在前面有交代的,“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师:你读的真仔细,还会用课文中的内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了,了不起!生:我的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日子还长的很呢!师:你们读的很好!这些都是文章中的经典部分,你们都自己读懂了。老师刚才的几问,就是对你们的检验,你们读的很好,老师为你们骄傲!生:我觉得最后一段有一个亮点,那就是“但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师:为什么这么说呢?生:我拥有最重的亲情,就是拥有了整个世界!师:哈哈……这句话好经典的!(情不自禁地鼓掌)生:(鼓掌)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个字“背”究竟读什么音?(板书“背”字,并注音。)生:bei(四声)(异口同声)师:我背上的是母亲,她背上的是儿子,如果读四声,那么,就是说,母亲与儿子是整个世界。同学们,老人与小孩构成了整个世界吗?生:好象有些不妥。师:读一声,我背上的与她背上的,作动词用,那么,我作为中年人就参与进来了,并且还是肩负着重担啊,于是中年人肩负着赡养老人,照顾小孩,这样老人、小孩、中年人就构成了整个世界,不是吗?生:(陷入沉思)师:哈哈……究竟读什么音,老师也不能把握。由于时间的关系,同学们下课后可以深入讨论一下,翻阅相关的资料,确定读什么音,然后将这个理由写出来,那就是研究文字啊!希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试试。生:文中第二段有一个字“熬”用的很好,它体现了母亲的身体不好,也为后文作了铺垫。师:你能从一个字上来读出文章的精髓,很有欣赏的眼光啊,好!师:同学们能够自己把文章的情节、主题、词句等方面都读的很透彻,说明我们完全有能力来自主学习课文。下面我们看看,你认为哪些需要老师讲解一下,也就是说,你有疑问的,请你们提出来,同学们一起来探讨探讨,看能不能弄清楚,好吗?生:在母亲而儿子出现分歧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师:(板书“分歧”、“责任”。)提得好!请同学们帮帮他,好吗?生:一边是儿子,一边是母亲,很难选择。生:母亲的身体不好,而儿子又好玩,“我”陷入为难的处境。……师:看来同学们难以将这个问题说清楚,那老师告诉你们。这里是“小题大做”、“大词小用”的一种手法。写小事用大词,很显然是要用散步来说明一个大道理。的确,这虽然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是反映的却是我们如何对待老人与小孩的态度,这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在本文中,体现作者的观点是要重孝道。(板书“孝道”)生:为什么要写第四段?不要这段行不行?为什么?师:一连串的问题,很尖锐啊,哈哈……同学们思考下,看能不能解答。生:这里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止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和礼赞。生:为后面的第七段中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等做了铺垫。生: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擞抖擞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师:同学们好厉害啊!你们的回答,比老师的讲解要全面多了,看来,我这个老师该下岗了!哈哈……生:在第二段中“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句中,“信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师:在讲《春》、《济南的冬天》时,我们对词句进行了很多的赏析的,相信同学们应该没有问题吧!谁来说说?生:不可以去掉。因为去掉后,就变成母亲点点头,很多时候,我们点头,并不表示我们心悦诚服了。生:去掉后,就失去了真实性,也体现不出母亲对我的信任,以及我对母亲的关爱。生:通过“信服”,我们还可以看出一家人之间很微妙的,很和谐的那种亲情,令人羡慕。因此不可以去掉。师:你们对词语的感受能力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啊!同学们,如果我们平日是这样在读书,那我们的理解、感悟等语文能力一定会提升的很快。生:老师,可不可以把这个“信服”该为“幸福”?师:“母亲幸福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很好啊!同学们,你们说能不能用“幸福”?生:“幸福”首先包含了“信服”的所有意思在里面,同时,它能将母亲感受来自儿子对她的关爱以及对儿子的信赖写得淋漓尽致,给读者有一种很美妙的享受。生:教材上的不可以改吧!生:用的好,读起来比“信服”好,说不出理由,反正很不错。师:哈哈……我认为将“信服”改为“幸福”完全可以,并且还比原作好一些!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啊。同学们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吗?那说明,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其实,我们也可以创造出经典来的。同学们,不要迷信权威,在这个世界上,有理走遍天下的!师:同学们,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与本文类似的故事其实很多,今天学了这篇文章后,你重新审视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的时候,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庭中的故事。生:学习了本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一家人浓浓的亲情让我好羡慕!因为在我的家里,父母经常为了打牌而吵架,有时还甚至动手。我的爷爷奶奶在我们家根本没有地位。今天学了这篇文章后,我想,要是我的家人能像这一家人一样,该多好啊!师:听了这个同学的感受,我被深深震撼了!是的,或许我们的家不如莫怀戚一家的和睦,但是不要紧!只要你能意识到那是一种美好的生活,并去不懈地追求,相信你会通过自己的努力,用知识来改变家的现状!生:我的一家生活很美好,也很幸福,我很满意,但是今天学了本文后,我觉得我家里似乎缺少一点什么东西,但又说不出!反正,我们家与这一家还有差距。我回去后,把这篇文章念给家人听,希望我家也能像这样让人感动。生:有次,我看电视时,爸爸说要看他喜欢的电视连续剧的最后一集。我因为要看武打片,没有答应。爸爸向我说好话,求我,我都不予以理会。爸爸只好作罢。今天学了本文后,我觉得我不该那样霸道。父母亲为了我能好好的学习、生活,他们在努力赚钱。他们总是什么都为着我,生怕得罪了我。以前每当我要看电视的时候,父母总是让我把遥控器掌着。可我却连爸爸的一次要求都不能满足,我太不理解他了。他一定很伤心。这个星期回家后,我一定要向爸爸道歉!生:我的父母现在已经出去打工快一年了。每当想起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感到很失落。今天学了这篇文章,我又想到了我的父母。我想对远方的父母说:我爱你们,我想你们!师:同学们讲的这些亲情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不过,老师觉得亲情不应该只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需要我们的努力;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也不单单是深夜里母亲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更应该是父亲劳累时孩子关心的话语,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的体贴;亲情不单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时间的领会,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的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①、回家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看看电视散步……②、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师:同学们,今天的课很精彩。因为你们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很多博士、教授以及教参都没有注意的问题,你们注意到了,你们还提出了一些假设与疑问,并且很有自己的见地!了不得啊!来点掌声鼓励一下自己吧!就像这样,只要你仔细去琢磨文本,与同学们一起探究,相信:不用教师,你自己也能读通文章,并且还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一定要相信自己哦,下课!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本文标题:《散步》课堂实录完美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12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