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农产品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农产品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前言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任重道远,必须从生产源头、生产过程、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各个环节做好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努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首先是种出来、养出来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必须十分重视生产环节,这是基础。中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为2万--4万人,专家估计每年实际食物中毒例数在20万--40万人;2004年卫生部通报的381起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中,由有毒动植物引起的有140起,占37%,中毒1466人。04、05年我省食物中毒分别为5303人、2519人,死亡72人、33人,其中05年由有毒动植物引起的中毒733人,死亡4人;农药及化学物引起的分别为155人、20人。2004年11月24日,广东省中山电视台报道该市水果市场发现“染色橙”;27日,香港旺角水果市场也发现“染色橙”;12月3日,香港食物卫生署发现有13个样本含有禁用的添加剂色料“桔子红2号”。“染色橙”是指对还没有完全成熟、未转成橘红色的脐橙,先用乙烯利脱氢催熟,再在加入染色剂的温水中浸泡,使果皮表面呈橙红色,冒充自然着色橙销售。上述事件导致国产脐橙在港、澳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销量急剧下降,价格下跌,给江西果农带来至少3.6亿元的损失。农业部门采取的措施: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果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地理标志保护工作进程。染色橙事件前言生产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既是广大农民朋友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广大农民朋友不可推卸的法律义务,是各级农业部门服务农民的重要职责内容。生产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生产,要科学合理使用国家规定的农药、肥料、灌溉水等农业投入品,还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的规定,适时收获,这是农产品生产的关键环节。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生产环境可控性差,从生产到供给链条长、影响因素多,因此,任何单一的控制措施和单一监管环节都难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对农产品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一、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概念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农产品安全生产则是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者所采取的一切农事操作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国家或相关行业标准,以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生产者的安全和生产环境的安全。要确保生产的最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就要求在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阶段,针对影响和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和因素,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对在农产品生产、储运、加工、包装等全部活动和过程中可能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点进行有效控制,以解决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安全问题。在农产品生产中,产地(场址、水域)的选择,农业投入品(如种植业使用的化肥、农药,畜禽、水产养殖使用的兽药、饲料、添加剂、消毒剂)等的选择、采购与使用都与农产品的安全直接相关,都是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一、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概念农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农产品的竞争,是农产品科技含量的竞争。构成农产品竞争力的要素一是质量,二是价格,三是服务,四是特色。因此,必须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利用现代管理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意识、根据资源优势、农业发展现状及营销服务手段,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产业和服务,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形象,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技术上看,除采用一般的高产种养技术外,还应在产地和品种选择、播种、施肥、浇水、用药及收获(屠宰、捕捞)等各主要环节中遵循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控制标准。例如,需要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角度建立生产基地,需要优先选择适合当地生态条件、对病虫害有较强抵抗力、品质优良的品种,还需要限制化肥、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在栽培过程中,既要保证高产优质又不能对产品及产地造成污染,既要使用的农药、化肥少,又要保证产量不降低;在保鲜剂少用的同时,仍要保证足够的上市时间。因此,对作物的病虫草害,生产者应以农业手段控制为主,推行物理、生态控制,对有害生物不是斩尽杀绝,而是要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二、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意义1、农产品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在农业生产中,不科学地使用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和添加剂等农业化学投入品,会严重污染食物,在威胁人类健康的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2、农产品安全生产是提高农业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是无污染、安全、营养的农产品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要求。二是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的成本低于常规的农产品生产。因为,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要求所用的农业投入品的数量大大少于常规生产,实施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管理,使单位产品的管理成本低于常规农业生产。3、有益于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产品安全生产将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相对完整、配套、可操作的农业生产过程控制技术体系、标准和具体措施,促进农业新技术的应用。三、种植产品安全生产规程种植产品生产环节多,从农田到餐桌,要经过农业投入品使用、种植、采收、储藏运输、保鲜、加工、包装等多个环节。影响安全的因素涉及产地、生产过程和采收储运等诸多环节,危害因素多,控制技术复杂。归纳起来,农产品生产可分解为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阶段,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有产地环境质量、农业投入品使用和采后加工储运过程等。(一)产地选择原则产地要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最好集中连片,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产地区域范围明确,产品相对稳定。绿色无公害农田要与常规生产的菜园、果园、棉田、粮田,保持百米以上的距离。产地区域范围内、灌溉水上游、产地上风向,均没有对于产地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尽量避开公路主干线。有下列情况之一,则不能作为食用农产品种植业的生产基地:(1)产地周围及产区内有工矿企业、医院等污染单位,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2(3)产地水源和排灌条件不具备,土质(4)通过对产地环境质量指标进行检测(5)土壤或水源中有害矿物质含量过高。为了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必须建立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农作制度。做到合理轮作;合理套种;必要的休耕制度;合理的品种布局。(二)科学选购农资目前,我国对农药、肥料、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销售实行经营许可审批制度。为保证所采购的农业投人品质量合格,避免假冒伪劣产品的影响,在采购管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农资供应商必须持有所经销产品的经营(2)销售的作物种子必须经过审定或省级农业部门的认定(核对该品种的审定和认定的编号)。进口的或跨区域的种子应附有检疫合格(3)农药和肥料必须具有产品登记许可证、生产许可证、标准证(亦叫三证齐全)。产品包装和使用说明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才算是合法标准的产品。(二)科学选购农资农业生产资料的存放应有独立的专用仓库。应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种子贮存仓库应相对独立,仓库建设应有防潮、防虫、防霉的要求,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进行防鼠、防虫、防霉检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相当一部分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因此,农药、化肥应存放于独立专用仓库内且应有危险警告标志。应有防止渗漏设施,以免污染环境。(三)种子的选择不仅要根据栽培区的生态条件选择高产优质的品种,还要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尽量选用抗病虫的品种。首先要参考种子质量说明,再实地考察该品种的栽培表现,同时进行生产记录,并进行试验总结,不种子常带有病虫,因此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既有利于种子保存,又能保护芽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风选、比重法筛选、药物消毒、拌种处理、将用于拌种的杀虫、杀菌剂、肥分和生长调节剂,与填料、黏合剂混合在一起,把种子包裹起来,制成种丸进行使用。这一技术,不仅提高种子的利用率,提高种苗的质量,还非常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值得推广。(四)合理用药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不能单纯依赖化学农药的施用,而是需要根据产地的实际情况,将法规检疫、栽培制度、抗病虫品种选用、合理的田间管理操作,与物理的、生物的和化学的防治方法相结合,制定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则:严格禁止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在无公害农产品上使用。根据作物种类不同,安全程度要求不同,对有些农药的使用范围进行进一步的限制。(四)合理用药2、遵循农药安全间隔期: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收获期、食用作物前的时间,在实际生产中,最后一次喷药到收获之前的时间应大于所规定的安全间隔期,不允许在安全间隔期内收获作物。3、安全防护措施:施用农药的人员必须做好规定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施药人员中毒。剩余的药液和施药器械的清洗液,应集中安全处理,不得随意泼洒。不允许重复使用空容器。应妥善收集和处理空容器。应将空容器安全存放,加以标识并集中处理。废弃和过期的农药必须按国家相关规定处理,不能随便丢弃,以免使作物产生药害,或是使人畜中毒。4、健身栽培,减少用药:通过耕作措施,能消灭部分病虫,造成不利于病虫发生的条件,同时提高作物抗病虫的能力。如进行田园清洁,处理病残体,减少病虫的来源;合理密植,增加田问的通风透光,及时排除渍水,降低田问的湿度;科学配方施肥,使农作物健壮生长,提高其抗病虫能力。(四)合理用药应用灯光诱杀成虫——在物理防治技术上,可采用挂黄板诱杀蚜虫和潜叶蝇,在田间铺挂银灰色膜驱避蚜虫,同时提高光照强度。利用许多夜间活动的昆虫有趋光性的特点,采用灯光诱杀、食饵诱杀等方法。还可以采用防虫网。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昆虫天敌,如寄生性昆虫天敌和捕食性昆虫天敌;利用微生物天敌,如昆虫病原菌、昆虫病原真菌、昆虫病毒和农用抗生素等,均是非常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四)合理用药什么是农药?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解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四)合理用药农药常用种类有机磷类甲拌磷、氧化乐果;敌敌畏、亚胺磷;敌百虫、乐果、氯硫磷等;拟除虫菊酯类溴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氨基甲酸酯类克百威、速灭威、滴灭威、西维因等;(四)合理用药农药中毒途径1.经皮肤吸收。通过皮肤接触农药而中毒,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中毒途径。2.经呼吸道吸入。经呼吸道吸入农药而引起中毒,也是最快、最常见的中毒途径。3.经口(消化道)摄入。症状严重,常见于误食、或者服毒自杀者。4.直接使用了有毒的食品,农药残留可以引起中毒。5.高温状态下,下田间喷撒农药,也极容易引起中毒。(四)合理用药如何正确使用农药一是不同部位的病害采用不同的施药方式根部病害--灌根维管束病害-灌根茎部病害--喷淋叶果部病害-喷雾(四)合理用药如何正确使用农药二是保证喷雾质量保证喷雾量在推荐的使用浓度下,亩喷药液量大,喷药人行走缓慢,上下喷到,效果就好,在成株期每亩喷药8壶以上为宜雾化越细越好喷出的雾滴越细,在空中漂浮的时间越长,穿透力越强,液滴能均匀粘在植物表面,较少落到地上,建议用喷孔直径0.9mm的喷片喷头与植株保持一定距离喷头与植株有一定距离,雾滴有飞行空间,利于分散,使植株内外、叶片上下都粘到药剂,如喷头挨着植株,则只有一面叶有药,其他地方很少,建议喷头与植株保持60公分的距离(四)合理用药为什么有时喷药防治病害效果不理想?选用的药剂不对症或不合理;喷药的时期不合理或错过最佳喷药时间;喷药质量不高;喷药用水水质不好。(四)合理用药选药原则首要的要素是药效,只有高效药剂才能控制病虫害;买药不能看药品名称,要看主效成分;买药不能图便宜,“便宜没好货”,再便宜的药如果没效也是白花钱,而且误事,不得不花更多的钱买药治病治
本文标题:农产品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127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