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9加几》教学说课稿
1《9加几》教学说课稿说课内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6~87页,例题、试一试以及想想做做。一、说教材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学好9加几这一部分,十分的重要。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熟练地计算10以内加法及10加几的式题,初步积累了一些计算经验。而通过这节课的探讨,不仅使学生掌握凑十的计算规律,而且能让他们把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比如,8加几,7加几等。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作为进位加法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以及今后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结合具体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提出9加几的数学问题,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2、理解“凑十法”,同时初步感悟“凑十法”的优越性,掌握用具体形象的操作来展示“凑十”的过程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来概括思考过程。3、培养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精神。教学重难点: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本节课的学习在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否将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迁移到以后将要学习的8加几﹑7加几……的计算中去也是重点所在。因此,我认为,理解“凑十法”,掌握用具体形象的操作来展示“凑十”的过程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来概括思考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关键。另外还要关注有一种比“凑十”法更高层次的方法,也就是先算10加几再减1,也是重难点所在。教学安排:本节课教学首先对例题进行有层次的探索活动,然后通过“试一试”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想想做做”中,再进行相关的巩固训练。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思维经历了初步感知——实践操作——探索规律——理解掌握——巩固运用——形成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初步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是现行新课程标准所大力倡导的“给孩子猎物,不如教给孩子狩猎的方法”,对于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是一个自主探索的开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学生准备圆片或三角形若干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激发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动机,让学生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并设计简单的数学问题,再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2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第三,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因此教学中我将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让学生拥有自主发现的经验,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创新意识。当然在适当时可以择优,选择简便的计算方法。第四,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努力做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三、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前请学生欣赏音乐《猴哥》)大家知道猴子喜欢吃什么吗?(桃子)小猴灵灵很喜欢吃桃子。有一天,猴妈妈有事要离开家,临走时给小猴留下了一些桃子(课件2出示情境图)这么多呀!可把小猴乐坏了。引导学生分析图:从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盒子里面有9个桃,外面有4个桃)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这里引导学生观察桃子怎么放,为了激活学生的“凑十”经验,因为盒子这一道具在学习8加几等于10时,曾经出现过)学生可能会提出:一共有多少个桃?盒子里的桃比盒子外面的多多少个?(设计意图: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儿童只有对符合自己年龄特征的、富有童趣的、自己喜闻乐见的事物,才能有效的产生兴趣。新颖有趣的新课导入,旨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知识情境。因此,新课伊始,我设计了帮小猴灵灵算桃的情境,并且在后面的学习中,将小猴灵灵这一形象贯穿全过程。这样设计既跳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带着问题直接进入学习氛围)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教学例题,探讨算法。(1)今天小猴想请咱们帮忙算一算妈妈一共留了几个桃,小朋友会列式吗?你会列式吗?(指名回答,3人左右。)若学生列出9+4,追问:9+4等于几?若学生列出9+4=13,问:9+4=1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办法算一算,也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吧(2)同桌之间边摆边说。3(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经验、认知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客观差异,教师能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宽松、开放的空间,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探索算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3)组织交流:你是怎样算的?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课件3随时演示)①在9的后面接着数4个:10、11、12、13,就知道9加4等于13了②从盒子外面拿一个桃放到盒子里,把9凑成10,再和外面的3合起来,很快知道了③把4分成1和3,9+1=10,10+3=13根据回答课件4相机演示9+4=131310指出算法名称:“凑十法”。追问:为什么把9凑成10?(学生会有话说:比如,这样简单、好算等等)老师也觉得这种方法真不错,请同桌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好吗。(4)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可能还有学生想到:把9看成10,10+4=14,刚才9多加了1变成了10,现在再减去1,就得13了(若有从9里面拿6给4的方法出现,一定要和从4里面拿1给9的方法进行比较,强调想的都不错,但从4里面拿1给9的方法更简单。)激励:小朋友们,可真会动脑筋,帮小猴想了这么多的方法算9+4=13,有的用数一数的方法知道了13;有的把4里的1给9凑成10,再和剩下的合起来是13等等。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给你的同桌听听(设计意图: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有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里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等自主学习的过程来探求新知,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同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多种算法,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又通过摆一摆、议一议,在比较中体会“凑十法”的合理性以及优越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为了不使交流流于形式,确保交流的有效性,学生交流算法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与同伴比较方法的异同,实现相互沟通和理解,从而自觉实现算法的优化。)2、教学“试一试”现在你能用圈一圈的方法来凑十,再算出结果吗?(1)课件5出示花朵图4提问:图中的花分成了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算式?(板书:9+7)(2)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在图右边的式子里。(3)追问:为什么不把7分成3和4或2和5呢?3.小结。引导: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先要怎样想?然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分层练习,内化新知1.“想想做做”第1题。小猴灵灵知道了妈妈留的桃子个数后,很高兴。就玩起了拼搭积木的游戏。看,他来了。(课件6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你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吗?点击出示式子能把它填起来吗?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共同评议。2.“想想做做”第2题。小猴灵灵玩积木时,不小心把两捆小棒的绳子弄断了,小棒散落一地。(课件7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咱们来看看,每捆原来是多少根?(1)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2)和同桌交流想法。(3)集体订正。3、“想想做做”第3题小猴灵灵又给咱们带来了3组有趣的题目,他想考考大家,看谁能先发现里面的小秘密。(课件8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第一组题,指名计算。9+1+1=9+1+4=9+1+8=9+2=9+5=9+9=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答案一样,3可以分成1和2;5可以分成1和4;9可以分成1和8)(通过计算、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出示第二组题目出示第三组题目9+1+5=9+()+()=9+()=9+()=4.“想想做做”第4题。你们瞧:谁也来凑热闹了?(课件9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小蚂蚁推着装满礼物的大箱子过来了。小蚂蚁必须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结果,才能顺利地把箱子推过去。(演示10示范9+5=14)他推动一格,小朋友就说一个加法算式。谁愿意来帮助小蚂蚁呀?(也可以要求学生拿出数字卡片,照图样子把卡片排在课桌上,同桌合作口算。)5.“想想做做”第5题。5瞧小猴灵灵又来了。看看,这一次他给我们带来什么。(课件11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这么多,灵灵说,这些题目很有趣,而且还藏着一个小秘密呢!他相信咱们小朋友一定能发现这个小秘密,自己有信心吗?学生可能会有多种发现:①都是9加几②得数都是十几③得数一个比一个大1④得数的个位总比加号后的一个数少1接着第4个发现,追问:少的“1”哪儿去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渗透了函数思想。)(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爱说,爱玩,爱动。如果在练习中忽略了这一特点,平铺直叙的去讲、练,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也达不到良好效果,而恰当的游戏好比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充满好奇心的小朋友们。在例题学习之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圈一圈,巩固凑十思路,主要完成“试一试”和“想想做做”。在这一环节,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看清题与图的意思,培养读题、分析题目的能力。本环节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结合愉快的游戏,给孩子们一个“创造”的空间,也鼓励他们用自已认为最好的方法进行快速抢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综合问题的能力。通过计算方法的深化,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列式,选择算法进行计算,以达到在实践中应用。)6.自由练习。请学生当“小老师”,出有关“9加几”的算式考其他同学。随机追问:你想请谁回答?你对他的回答满意吗?有什么话要对他说?(设计意图:将提问、评价的权利留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充分的学习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四、自由交流,总结延伸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9加几)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9加几。比如:妈妈到超市买东西,牛奶用了9元,水果用了5元,妈妈一共用了几元?可以用这里的哪个式子算?(……)你能举个9加几的例子吗?(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但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时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而且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又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热情,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全课我采用了开放的教学方法,我感到动手实践,亲
本文标题:《9加几》教学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161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