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概论第三章
第三章教育概说第一节教育的定义第二节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第三节教育的能为与无为第一节教育的定义一、教育的字源二、教育的定义三、教育的多重内涵四、教育的相关范畴一、教育的字源(一)中文“教育”的字源与字义(二)外文education的字源与字义(一)中文“教育”的字源与字义古代典籍中的“教”古代典籍中的“育”东西方的圣人古代典籍中的“教”1.教育:“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教导:“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3.告诉:“于是老少相教语,莫违侯令。”4.教练:“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5.政教:“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6.通“效”:“尧教于隶属而民不听,至于南面而王天下,令则行,禁则止。”古代典籍中的“育”1.生育。《易·渐》:“妇孕不育,失其道也。”2.抚养。《诗·小雅·蓼莪》:“拊我畜我,长我育我。3.培养;教育。汉匡衡《祷高祖孝文孝武庙文》:“思育休烈,以章祖宗之盛功。”4.生长;成长。《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二)外文education的字源与字义英文是education法文是education德文是erziehung均出自拉丁文educere一词二、教育的定义(一)外国教育家对“教育”一词的解说(二)我国教育界对“教育”一词的认识(三)联合国教科文关于“教育”的定义(四)本书对“教育”一词的界定(一)外国教育家对“教育”一词的解说苏格拉底: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品德亚理士多德:教育是“形成人的理性”,从而“使天性、习惯和理性协调统一”(一)外国教育家对“教育”一词的解说伟大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教育是使人有效率地从事现世生活并为来世生活作准备。德国教育学家鲁道夫·洛赫纳(Rudolflochner,1895-1978):“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人类活动”。法国教育家爱弥儿·涂尔干(EmileDurkheim,1858-1917):“教育是成人对年轻一代所施加的影响”。斯宾塞(spencer,H.1820-1903):教育是为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一)外国教育家对“教育”一词的解说法国的米亚拉雷(GastonMialaret)说:“我们发现,摆在我们面前的‘教育’一词至少有四种基本的含义:⑴作为一种机构的教育;⑵作为活动的教育;⑶作为内容的教育;⑷作为一种结果的教育。”(一)外国教育家对“教育”一词的解说美国学者索尔蒂斯(Soltis,J.F.)汲取谢弗勒(Scheffler,I.)的研究成果,认为教育有三种定义:规定性定义(Stipulativedefinition)、描述性定义(descriptivedefinition)和纲领性定义(Programmaticdefinition)。(一)外国教育家对“教育”一词的解说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Nothwhitehead,1861-1947):教育是使人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法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1883-1969):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英国哲学家丹尼尔·约翰·奥康纳(DanidJohnO’Connor,1914-):教育是指在学校和大学等机构进行的训练(二)我国教育界对“教育”一词的认识孔子: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统治手段荀子:教育是以善教人《学记》:教育是长善救失。《中庸》:教育就是将社会的伦理纲常加以推广和实行。朱熹:教育是让人“明天理,灭人欲”蔡元培:教育是发展人的能力和完善人格。杨贤江:教育“是帮助人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1928年出版的《中国教育辞典》:“教育之定义,有广狭两种;从广义而言,凡是影响人类身心之种种活动,俱可称为教育;就狭义而言,则惟用一定方法以实现一定之改善目的者,始可称为教育。”(三)联合国教科文关于“教育”的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统计局于1976年编定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确定了基于统计目的,适用于统计分类方法的“教育”范围。该“标准”给教育确定的定义和划定的范围是:“本标准分类所持的‘教育’不是广义的一切教育活动,而是认为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四)本书对“教育”一词的界定广义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泛地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三、教育的多重内涵(一)教育的本体内涵(二)教育的社会内涵(一)教育的本体内涵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动物界是不存在教育现象的。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以真、善、美为目的。(二)教育的社会内涵教育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教育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条件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途径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教育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学生20年左右五千年人类的总体认识过程四、教育的相关范畴(一)教育与教育学(二)教育科学与教育学科(三)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四)教育活动与教育事业(五)教育经验与教育规律(六)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七)教育流派与教育思潮(八)教育方针与教育政策第二节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一、教育者二、受教育者三、教育内容四、教育手段一、教育者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教育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授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教育者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教育者也是一个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者。二、受教育者(一)历史主张(二)现代观点(一)历史主张孔子:有教无类荀子:要求学生隆师、言师、近师、尊师、忠师《学记》:师道尊严赫尔巴特:师道尊严(二)现代观点第一,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首先是一个求知的个体。第二,受教育者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第三,受教育者是一个缺乏技能的个体。第四,受教育者也是个可塑性很强的个体。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实践表现主要体现在:受教育者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受教育者及其活动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受教育者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受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体现在每一个教育对象都有他们各自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和创造性,有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主观能动性。三、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最佳的教育内容是目的性与对象性的统一。四、教育手段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与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手段、精神手段等。物质手段主要是进行教育时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可分为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及教育辅助手段三大类。精神手段包括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方法包括教育者的教法和受教育者的学法。就教育者的教法而言,有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与实践的方法;就受教育者的学法而言,有发现式和接受式两大类。第三节教育的能为与无为一、教育的必要性二、教育的可能性三、教育的有限性一、教育的必要性(一)人的身心的加速发展需要教育(二)社会的加速发展也离不开教育二、教育的可能性(一)教育能为的范围(二)教育能为的性质(三)教育能为的力度(四)教育能为的前提(一)教育能为的范围教育能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教育能为家长提供正确、合宜的家庭教育导向。教育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各类所需的专业人才。(二)教育能为的性质第一,教育的正功能或正效能,即教育之于人或社会的积极作用或促进作用。第二,教育的零功能或零效应,即教育劳动的付出获得的回报是零,没有回报。第三,教育的负功能或负效应,即教育之于人或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或事与愿违的反作用。(三)教育能为的力度教育万能论,即教育的本体作用和社会作用是万能的。教育无能论,即人的发展或不能发展不是取决于教育,而是取决于天赋。教育的缓效性或迟效性。教育的长效性和增殖性。教育的即效性。(四)教育能为的前提教育能为或无为的必要前提是指向人的,教育只对人起作用。三、教育的有限性(一)教育能够促进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二)教育能够促进但不能决定社会发展
本文标题:东北师范大学教育概论第三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17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