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班组长安全培训新疆大学化工学院郑维智教授2019年4月主要内容一岗位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操作规程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三作业现场安全标准化四现场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五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六作业现场安全管理2三主要内容七班组安全建设八现场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九班组先进安全安全经验十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十一班组安全执行力十二与员工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和技巧3三一岗位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操作规程1.危害及危害识别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13类)有害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缺陷。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2.危险危害因素(危险源)分类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92)分为6大类,37个小类•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如工作场所噪音)•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如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物质)•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如工作场所蚊虫滋生造成叮咬)•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如长期负重作业、夜班生产)•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如违反操作规范造成的机械碰伤)•其他危险危害因素(如合同方人员的活动)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第一类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5项•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风险和危害因素危险源辩识—危险源分类举例(物理性)形式噪音振动辐射温度(高低)坠落撞击造成影响死亡伤、残等形式•机械切、夹、割、卷•电击•压力•爆炸•温度等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第二类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5项•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危险源辩识—危险源分类举例(化学性)形式气体烟雾蒸汽烟尘液体影响•刺激性•腐蚀性•毒性•致癌性•破坏遗传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第三类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5项危险源辩识—危险源分类举例(生物性)形式影响昆虫细菌病毒等感染传染疾病中毒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第四类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6项•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风险和有害因素第五类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5项第六类其他危险危害因素—3项•不可抗拒力量带来的危险、危害因素;•他人伤害;•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等形式影响搬物举重体位不当长期加班工作紧张等扭伤骨骼、肌肉劳损生物钟破坏精神损害按事故类型分类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3.危害的表现形式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事件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同位素辐射)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照明不足等);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4.危害识别的范围人员、原材料、机械设备与作业环境;直接与间接危险;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危害识别的范围不安全行为: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能发生的行为。类别: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11、不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危害识别的范围物的不安全状态: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物质:火灾、爆炸性物质;毒性物质;物体: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危害识别的范围有害作业环境:作业场所缺陷:间距不足;信号、标志没有或不当;物体堆放不当。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外部噪声;风、雷电、洪水、野兽等自然危害安全管理缺陷:设计、监测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纠正措施不当;(人机工效学)人员控制管理缺陷:教育培训不足;雇用不当或缺乏检查;超负荷;禁忌作业等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缺陷;相关方管理缺陷。控制措施失效(覆盖层老化)防护失败(手套老化)危害如热的管道对象如操作人员危害与事故模型事故!5.危害识别的思路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谁(什么)会受到伤害?伤害怎样发生?也可以反过来询问:谁(什么)会受到伤害?伤害怎样发生?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6.危害造成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死亡(包括割伤、挫伤、擦伤、肢体损伤等);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失明、皮肤病、癌症、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信誉;工作环境破坏;水、空气、土壤、地下水及噪音污染;资源枯竭。7.风险控制事故风险预防与控制基本原理技术安全管理教育3E措施EngineeringEducationEnforcement安全技术对策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3、隔离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1、隔离:远离、封闭、缓冲2、个体防护3、薄弱环节4、避难与援救采取措施减少故障的发生;1、安全系数2、提高可靠性3、安全监控系统安全教育对策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管理、技术技能教育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生产岗位职工教育—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五新”教育—复工调岗教育安全教育的形式—广告—演讲—会议讨论—竞赛—声像—正规教学•安全检查—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安全审查:结合项目审批的五个阶段: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设计任务、初步设计和开工报告进行安全审查。—可行性研究审查、初步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审查•安全评价:—辨识危害,评价风险,提出风险控制对策,实现系统安全目的。•安全目标管理:—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参与制定目标,实行自我控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管理对策风险控制优先序决策不可接受的风险尽可能降低的风险可容许的风险风险性风险水平示意风险控制原则危险程度措施可忽略的无须采取措施且不必保持记录可容许的不需另外的控制措施,需要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中度的努力降低危险,但要符合成本—有效性原则重大的紧急行动降低危险不可接受的只有当危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为降低危险不限成本。若即使以无限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危险,不许禁止工作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下列因素:•如果可能,完全消除或消灭危害,如用安全品取代危害;••可能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人的精神和体能等因素;••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体防护用品;预防性测定指标对于监测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计划要求;还应考虑编制应急和疏散计划并提供与组织的危害有关的应急设备。“三点”控制法。“三点”是指危险点、危害点、事故高点(1)危险点的控制提出11项控制危险点的办法:①编制危险点应急救援预案。②所有危险点的作业人员必须安全培训合格,取证后方能上岗。③对危险点的巡检,班组长至少每天两次。④对危险点必须设立现代监控,监测设备,有条件的实行计算机管理。⑤危险点必须配备消防水和数量足够的消防灭火器材。⑥危险点现场必须要明显的安全标志和安全须知牌。⑦危险点的现场必须保持畅通的安全通道。⑧危险点的设备设施要设有良好的防雷接地装置和防洪排水设施。⑨危险点现场要经常保持现场的整洁、清洁文明。⑩危险点每年必须向厂部或集团公司以及当地政府报告其运行情况风险控制措施---分类根除危害的措施根除或减少后果的措施减少发生的可能性到可以容忍或可忽略的水平停止使用有害物质或以无害物代替改用危害性低的物质变更工艺减小危害性隔离人员或危害局限控制(如分散危险)工程技术控制管理控制个体防护举例消除危险降低危险个体防护选择适用的风险控制措施应根据以下条件,选择适用的风险控制措施: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技术保证和服务。危害辨识内容与顺序——厂址地质、地形、周围环境、气象条件等——厂区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建(构)筑物——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装置化工、机械、电气、特殊设施(锅炉)等——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等作业——工时制度、女工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管理设施、应救设施、辅助设施等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步骤划分作业活动识别危害评价风险确定是否是可接受风险制定风险控制计划评审控制计划的适宜性划分作业活动按生产流程的阶段按地理区域按装置按作业任务按生产/服务阶段按部门上述方法的结合需识别的活动或作业举例进入有限空间动火或高处作业正常情况操作;异常情况作业;现场检查监督;职责范围内的管理活动物料搬运及工具使用;机械的组装、安装、操作、维护、改装、修理等;运输过程;承包商现场活动等。作业活动清单序号作业活动地点(岗位)作业活动名称备注填表说明:车间的作业活动包括日常操作和异常情况处理、开停车及管理活动,操作最好以生产装置的单元进行划分,管理活动以车间的管理岗位进行划分。日常的操作:如出料、切换、清罐(塔、器)、加料、提(降)负荷及重要参数的调整、巡检和作业现场清理;异常情况处理:停电、水、气的处理;设备故障时的防空或不停产情况下某一单元的打循环等;开停车:停车及交出检修前的确认;开车;管理活动:以工艺员、设备员、安全员、材料员等岗位为主,列出相关的管理活动。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会伤害劳动者的身体,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劳动防护用品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素伤害人体而穿戴和配备的各种物品的总称。个人防护用品主要有:1、防护服。包括帽、衣裤、围裙及鞋盖等,主要是防止热辐射、射线、微波和化学污染物损伤皮肤或经皮肤侵入人体。2、防护眼睛和防护面罩有电焊工护目镜、炉窑工护目镜和面罩、防微波和防碎屑眼睛等。3、呼吸防护器根据结构和原理呼吸防护器可分为过滤式和送风隔离式两大类:(1)自吸过滤式是以佩带者自身有害物质予以过滤净化的防护器。(2)隔离式呼吸器工作原理是将戴用者的呼吸器官与污染环境隔离,通过输入空气或氧气来维持人体正常呼吸的防护器。用在缺氧、尘毒污染严重、情况不明或有生命危险的工作场合。4、护耳器。护耳器包括耳塞、耳罩、耳帽,其作用主要是防止噪声危害。5、防护手套。主要是棉手套,也有用新型橡胶体或聚氨脂塑料浸泡制成的手套。不同材质的手套可用于不同的工作场所,如防溶剂、耐油、耐漆、防污染、耐热、耐寒冷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原则1、企业有义务为工人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企业工人应了解自己的工作需要哪些防护用品,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所及工作岗位的不同防护要求,正确选择性能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绝不能选错或将就使用,特别是不能以过滤式呼吸防护器代替隔离式呼吸防护器。2、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者必须了解所使用的防护用品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对结构和使用方法较为复杂的防护用品,如呼吸器要
本文标题:班组长安全培训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171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