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授课对象:一年级本科生教学时间:8学时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的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明确世界物本质和辩证本性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的基础,把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唯物辩证法及其基本规律。坚持辩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学会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克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树立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包括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与时间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等。本章的难点在于哲学基本问题与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等。课外阅读文献: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节选)有关章节,《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5.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6.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分课时教学安排:第1课时: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第2课时:哲学基本问题与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第3课时: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第4课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第5课时:辩证法的总特征第6课时: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7课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辩证思维方法第8课时: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教学内容设计(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实施方案):本章的教学内容可围绕以下几个核心问题展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是什么?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表现形态及本质区别是什么?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是什么?如何掌握与运用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怎么理解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本章的教学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在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前,先要对哲学及其基本问题进行讲解。在讲授“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时,除了从哲学概念的词源和含义进行解释,关键是要激发起学生对哲学思维的兴趣和重视。提出引导问题:哲学有用吗?请学生谈谈对哲学的看法。针对学生的发言,对哲学的用处进行说明,在说明哲学的用处时,可引用道家思想中关于“无用之用”的一些例子进行说明。然后再引导到对哲学词源和含义等内容的讲解。人类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在说明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时,可对学生提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如“有没有你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东西?”“如果你只有几分钟可活了,你会怎样度过?”“你凭什么认为你正坐在其上的椅子是真实的?”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介绍哲学基本问题与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时,先简要说明恩格斯的总结和概括“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在介绍哲学基本派别时,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哪种观点是对的哪种观点是错的,而要向学生说明各种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依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判断,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和总结,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理性思维能力。比如,可提出引导问题:为什么唯心主义能经久不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这部分内容较多,包括物质的范畴、意识的本质与起源、运动、时间与空间、物质统一性原理等。主要是讲清楚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可先观看视频材料《宇宙与人》的片段,再结合视频内容加以介绍。对意识的本质与起源的讲解,也可以结合有关的视频材料来进行。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时,除了介绍实践的范畴,关键是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通过实践观确立起了与旧唯物主义哲学及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查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可以结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相关条目进行讲解。鉴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可提出引导问题:什么样的人才是现实的?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的人”的理解。对辩证法的总特征的讲解,主要集中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这两部分。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可结合一些案例来讲解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如达尔文关于猫-老鼠-蜜蜂-三色堇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博尔赫斯的小说《交叉小径的花园》中的各种神秘联系、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宇宙模式等等,也可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来进行讲解。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人类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对发展观的讲解也要结合相关的事例的进行,如在讲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关系时,可结合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提倡创新精神的培养,把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意识作为引导性问题提出了,结合学生的发言来解释新事物何以为新,以及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必然性体现在哪里,等等。讲授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时,重点要讲清楚对立统一规律,包括矛盾的概念、基本属性、内因与外因、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基本原理,然后再简略介绍质量互变规律及否定之否定规律。这部分内容的介绍可以通过大量的比较、区别的方法来进行,如通过比较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与西方辩证法的区别说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点,通过比较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来解释对立统一的含义,通过比较转基因食品的优点和缺点来介绍内因与外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通过比较不同地域的人群的性格来说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通过比较辩证的否定与非辩证的否定来说明否定之否定规律等等。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辩证思维方法这一部分要讲清楚如何通过一对一对的辩证法范畴及辩证思维方法,把辩证思维运用于对各种具体问题的分析。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把握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是各门科学共同使用的最普遍、最基本的概念,主要包括: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它们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都蕴涵着矛盾分析法。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来进行介绍。因时间有限,不可能每对范畴每种方法都详细讲解,可选择其中的一对或两对进行分析。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讲客观规律时,重点讲清楚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但是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而社会规律则是通过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可介绍波普尔否定历史规律的观点,请同学谈自己的看法,根据大家的发言,有针对性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规律性的理解。讲主观能动性时,重点讲人的自由意志和自主选择的重要性。可结合德国电影《浪潮》的有关片段,说明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的精神、意志对社会历史的重大影响,及各种自然、历史的客观条件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制约作用。教学步骤:第一步:根据教学大纲中的核心问题设计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性问题,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引导性问题;准备好相关的案例和视频材料。第二步:鼓励学生围绕引导性问题、案例、视频材料等进行思考和发言。第三步: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小结,结合教学内容对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教学组织:课堂教学的组织主要在两方面:第一,组织学生围绕引导性问题进行讨论或交流发言。为使学生积极发言,可采用一定的激励措施,如给主动发言者以加分奖励。为使学生的发言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可点名让不同班级或学习小组的成员发言,允许各种不同观点的表达。为了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某些问题,教师可以对一些学生的发言不断进行追问。第二,针对学生的发言情况,对各知识点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对其中的一些发言进行评论和引导,指出其合理指出或问题所在,最后引导到对相关教学内容的介绍和讲授上来。课外教学的组织主要是设计好教学引导性问题。通过集体备课,对学生热点问题的调查等方面的工作,精心设计、不断改进教学引导性问题的设计,准备好相关的视频材料。板书设计:章节的标题和知识要点以PPT演示为主,在学生发言时辅以一定量的板书,把学生的主要观点用板书展示出来,便于讨论和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和讲授。教学方法运用(教具、挂图、多媒体手段等):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PPT课件及相关的视频材料。时间分配:第1课时:介绍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其中,围绕引导性问题“哲学有什么用处”的发言15分钟左右,以比较有趣的方式对学生提一些哲学基本问题20分钟左右,教师讲授10分钟左右,共45分钟。第2课时:哲学基本问题与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其中,围绕引导性问题“为什么唯心主义能经久不衰?”的发言15分钟左右,教师讲授30分钟左右,共45分钟。第3课时: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观看视频材料“宇宙与人”25分钟左右,学生围绕视频内容发言10分钟左右,教师讲解10分钟左右,共45分钟。第4课时:辩证法的总特征。案例展示20分钟左右,教师总结及讲解25分钟左右,共45分钟。第5课时: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就一些基本范畴和事例进行说明、比较、区分,请同学谈自己的看法25分钟左右,教师总结及讲解20分钟左右,共45分钟。第6课时:辩证法的总特征。案例展示15分钟左右,教师总结及讲解35分钟左右,共45分钟。第7课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辩证思维方法。案例展示15分钟左右,教师总结及讲解30分钟左右,共45分钟。第8课时: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对波普尔观点的讨论发言15分钟左右,观看电影《浪潮》片段15分钟左右,教师总结及讲解15分钟左右,共45分钟。教学效果分析:首先,在相关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原来对哲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173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