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关于红色革命精神生存现状的调研报告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1关于红色革命精神生存现状的调研报告摘要:90多年前,神州大地四分五裂,华夏儿女身处水深火热之境地。当人们迷茫之际,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带来了来自苏联的红色思想,给当时彷徨的众人带来了红色的希望。之后的抗战年代,也正是这份红色革命精神,帮助人们不畏艰险,英勇抗争,最终带领人们走向了胜利。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来到21世纪,这是一个和平的年代,此时的人们时常会看到各种红色题材的影视剧,时常会在清明节这一天去革命烈士墓祭奠先烈,然而,人们心中对这红色革命精神是否重视,不得而知。贯彻十八大精神,追寻红色中国梦,要求我们回溯共青团光荣历史,迎接团的十七大,寻访不同时期的优秀共青团员与党员,学习他们不畏艰险、献身理想的革命精神;重走红色革命路线,探访红色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对红色中国梦的认识,坚定高举团旗跟党走的信念,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认同和热爱,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实际行动献礼团的十七大。鉴于此,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关键词:红色革命中国梦关于红色革命精神生存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赴余姚市梁弄红色根据地寻访“革命老路,忆峥嵘岁月”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地组织祭奠革命烈士活动;某地组织开展红色精神学习活动······也时常会看到这样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2的新闻:某选秀歌手用国旗做衣服拍写真集;某游客放任其小孩在红色景区随地小便;某台播出抗战神剧,引一片哗然······这里都反应了一个情况,人们对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视情况。从而引出对红色精神现今生存状况的疑问,它到底还重要吗?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梁弄革命根据地群众和普通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问卷分网络与现场发放两种形式,网络问卷针对大学生,现场问卷针对根据地群众,重点分析红色精神的生存现状。一、调查人群年龄分布1、梁弄当地人群共发放问卷100份调查问卷的年龄分布2、网络人群网络发放100份问卷,最终收回70份,被调查人员都是大学生,年龄在20-23岁之间。二、红色精神体现及情况分析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31、红色历史中国的红色历史,是指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红色革命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1)群众了解程度对当地群众跟网络群众都进行了调查,由于两者地区存在差异,在调查时,对于当地群众的,其了解及兴趣指的是其对当地的革命历史,调查人们是否熟知这段历史,是否愿意去了解。对于当地群众,在其各个兴趣程度的基础上又做了年龄分布的统计,一下是分布图: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4(2)现象分析从表中不难看出,相比当地群众的选择分布平均广泛,网络调查一组的可谓是一边倒,有86%的被调查者对于红色历史的理解持无所谓态度,仅有一人对此有点兴趣,还有10%的人员对此不感兴趣。由于网络调查的人员都是大学生,因此以此为点进行放大,不难想象,当今大学生红色精神的匮乏,对于红色历史的不重视。究其原因,我们发现有以下几点:1、大学生在读大学前学业压力大,缺少了解红色历史的精力2、红色历史多局限于课本知识,且非教学重点。3、缺少具体经历无法感同身受,红色历史如空中楼阁,概念模糊4、红色革命历史中的价值观与大学生所接受的价值观不相符从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中国的亲少年要经历小升初考试,中考跟高考,期间要应付大大小小近千场考试,为了得到好成绩,学生们必须努力刻苦学习。抛却制度因素,可以说,中国的青少年有很大的学业压力。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5在求学过程中,为了追求优异的成绩,学生会会主动或是被动地进行课外辅导,这样就把原来有限的时间挤压地更加紧张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种可了解可不了解的历史课外知识,学生当然不会愿意将时间花在了解红色历史上。久而久之,青少年自然出现对红色历史的忽视与不重视甚至是反感。虽然国家将红色革命精神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部分,在大力宣传,但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对于这种红色精神的接触多来自于课本,但在应试教育下,这种作为课外兴趣读物出现的资料,怎会受到重视?抗战胜利已过半个世纪,在经过长时期的和平时间后,对于现在的青少年来说,那段曾经的红色岁月,与自己相距甚远,早已是“传说”中的事情了。而且红色精神中所包含的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尤其是深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大学生们,总显得格格不入。现代社会,人们思想日益浮躁,怎会驻足来看了解红色历史呢?鉴于此,我们小组的成员认为,国家在大力发展科学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尤其是我们学生群体。通过一些可行的方法让同学们从实践中感悟红色精神,感悟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才能坚定同学们跟着党走的信念,从而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认同和热爱,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祖国美好的未来而奋斗。2、红色活动对最早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以及核心为爱国主义的“军民团结、艰苦奋斗”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北大荒精神,“谦虚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6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西柏坡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两弹一星精神等一系列在共产党成立后所形成的红色革命精神的纪念学习活动。红色活动旨在加强人们的红色思想,锻炼人的精神品质。其主要包括祭奠革命烈士墓,参观红色旅游基地,学习弘扬红色精神等活动。经过调查,对人们参与红色活动情况进行了分析:(1)群众参与情况红色活动每年进行次数统计0204060801001次2次3次3次以上次数人数网络群众当地群众从表中不难看出,无论梁弄当地群众还是接受调查的网络大学生,在平常大家进行的红色活动主要是对烈士墓的祭奠。由于活动可以进行多选,所以我们看到,还有一项大家都较为接受的活动就是对于红色遗址的参观与学习。而通过红色资料了解红色历史学习红色精神,这种活动方法极少有人愿意进行。我们的调查人员还在私下特地询问过,通过资料学习的人员主要是因为有工作研究等特定目的,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7而在另一张表格中更是清晰地表明,绝大多数人员每年的红色活动进行次数都只有一次。而也只有红色根据地当地的民众会有少部分进行两次及以上,对于大学生,一年只参加一次。再从这张表来看,近90%的被调查者都是因为遇到特殊节日或是在单位上特别组织才去参与进红色活动的,极少有人会主动去参与红色活动。而且询问了个别被调查者,若没有特殊节日或者单位组织,他们不会选择进行红色活动。(2)群众参与态度此次,对于被调查者对于红色旅游、祭奠烈士墓等红色活动的参与态度进行了调查与整理,最后得出表格: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8从表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网络群众还是梁弄当地群众,对于参与红色活动的热情都不是很高,似乎有种被迫的感觉。整理当地不太愿意与无所谓两项的人员年龄组成,我们有得出下表:人数01020304050600-18岁19-35岁36-60岁60岁以上年龄段人数可以看出,这部分不太愿意和无所谓的人群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6到60岁之间,这部分人员多数事业步入正轨,稳定发展,偶尔发发小牢骚。(3)现象分析无论从网络上还是在当地老区,被调查者参与活动的次数多数一年仅有一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9次,还是多数人都不太愿意参加红色活动,都可以看出其实人们对于红色文化,参与红色活动都抱以一种消极的态度。究其原因,我们发现,无论学生还是在工作的人们,这都是一种逆反心理和形式主义在作怪。作为学生,平日学业压力大,而作为学校方,往往为了学校领导的政绩考虑,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教育,一来这样占用了学生大量时间,以至“怨声载道”,二来,学校方组织的活动往往偏于形式化,学生多充当免费龙套演员,活动本身缺少实质性内容。因此,在其他日子里,学生由于逆反心理,把部分怨念发泄,对于此类活动避而远之。对于参与工作的人来说,他们混迹于社会,对于社会多少有不满的地方,再加之近几年政府的种种负面新闻以及对于红色文化采用填鸭式的宣传,人们往往会将红色活动与政府形象工作联系在一起,采取消极对待态度,而且中国人民向来对于“广告”似的宣传有很强免疫能力,因此才有之前无所谓的态度出现。还有即是来自人们自身的原因了,不可否认,当今社会非常浮躁,人们都热衷于争名逐利,就连梁弄这样的革命老区也不能幸免于难。人们往往无视于过于的东西,精神上缺失,这是社会大环境问题,也是人们自身坚持不够。所以,归纳如下:1.政府执行力不够,只做表面工作2.红色文化宣传过于填鸭化3.人们没能看到红色文化与当今社会的联系,没能将红色精神作为信仰我们的建议:1.学校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要让同学们从小树立学习红色文化的意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102.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切实有效的履行职责,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等方法让人们感受红色精神对我们当今生活的重大意义,感受红色精神对我们未来生活的引导作用。3.人们在学习工作之余抽出一点时间来学习感受红色精神,哪怕是一点点。3、红色“神剧”红色神剧,又称抗日神剧,多以“神奇”的镜头如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出现在抗日题材影视中,还会加入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而对真实历史多有不实的报道。是一种抱着主旋律影片的幌子,对历史加以过度娱乐化,只重视收视率的不良影视剧。(1)群众态度首先,我们对群众每年观看与抗战有关题材的影视剧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之后,关于群众对于抗日神剧的态度,我们又做了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如下: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11对抗日神剧态度05101520253035404550网络群众当地群众人数喜欢且相信其内容喜欢但不相信其内容无所谓仅当娱乐不喜欢而当地群众中不同年龄段的情况如下表:(2)原因分析首先来说说抗日影视剧泛滥成神剧的产生背景,抗日剧属于主旋律范畴,题材稳妥,而且每年的电视台需求量很大,有相对稳定的收视率,总之对投资者来说,性价比和安全性都很高。部分抗日剧为何扭曲、异化成现在的模样呢?很简单,电视剧的题材就那么多,老百姓爱看的元素也明摆着,古装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12剧、涉案剧被踢出黄金档,宫斗、穿越被禁止,家斗、谍战数量太多被调控,现实题材更是禁忌多边界不清难以琢磨,剩下的只有抗日剧这个旱涝保收的避风港可以做文章。可是当所有的创作者都被赶到狭窄局促的池子里,一边不可避免造成创作的同质化,一边也无可挽回地疯狂加料博出位。于是偶像化抗日、家斗式抗日、谍战加抗日、武侠抗日……牛鬼蛇神全来了。然而,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观众对于抗日题材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地处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即使是思想相对开放前卫的年轻人来说,每年也都会看上两到三部抗日题材影视剧。从这方面来说,抗日题材需求量大,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红色文化的渴望。其实,在当代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人们迫切需要一种精神上的信仰,而红色精神成为了人们的第一选择。从上诉几张调查表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红色文化的好坏还是有一定辨别能力的,抗日神剧的出现,虽然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但大多数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娱乐需要,年轻人娱乐观大,但也仅仅只是被剧中新奇的手法吸引,年纪大的人们也对神剧说出了不。对于大是大非,对于历史的真实性,人们还是能守住底线。其实
本文标题:关于红色革命精神生存现状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181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