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统计图表 > 科技异化现象及其在中国科学研究中的表现
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61314120郭家琦1科技异化现象及其在中国科学研究中的表现郭家琦(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江苏南京211189)[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但与此同时科技异化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本文从科技异化现象的根源出发,讨论了科技异化在中国目前科学研究中的体现,以及科技异化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并由马尔库塞对社会异化问题的解决方式出发,分析了中国解决科技异化问题的方法。[关键词]科技异化;马尔库塞;中国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科技的发展。正是由于几次技术革命带来的科技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在近几百年间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人类在享受着科技发展带来的便捷与高效的同时,科技对人的负面影响也在不断变大。随着人类科技水平越发强大,人类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伤害的频率逐渐变大,科技对人类伤害的程度也在加重。当前社会上的许多影响人类发展甚至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比如能源枯竭、环境污染、核威胁等,都是由于科技的发展产生或者加剧的。科技对人类造成负面影响的过程,正是科技由一个人创造出的客体脱离主体、束缚主体、压抑主体的过程,是科技异化的体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科技异化问题更为严重,由于科技异化造成的损失也十分惨重。在实业领域,这种损失主要体现为现代科技对于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在科学研究领域,科学异化更多的表现为一味追求科研成果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如不顾人类伦理开展禁忌研究等。本文从科技异化的根源出发,探讨中国科学研究中的科技异化现象,并探讨其解决之道。一、异化与科技异化“异化”一词,出自拉丁文alienation,其一开始的含义是“让渡、转让、疏远、差异、分离、精神错乱”[1]。异化的含义随着历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最终成为一个哲学概念始于19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用它来描述“绝对精神”的外化。后来费尔巴哈在其批判宗教神学的过程中发展了异化的概念,认为异化是主体产生的客体脱离主体,并且反过来束缚主体、压抑主体的过程[2]。马克思、恩格斯等人批判的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异化观并加以发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劳动异化的概念并阐述了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61314120郭家琦2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四个基本规定,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悲惨的生活状态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科技异化是对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引申和发展[3]。科技异化由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西方“新左派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根据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提出。马尔库塞意识到,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将人从异化中解脱出来,反而加剧了人的异化。科技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成为了一种意识形态,不但没有起到进一步发展人、发展生产力的作用,反而沦为了统治阶级的工具。技术的进步取代了恐怖和暴力,成为了维持极权统治的工具,使社会变成一个病态的社会。在这样的病态社会中,按照马尔库塞的说法,人成为了只拥有“麻木的幸福”,失去否定性和批判性的“单向度的人”;政治成为了没有反对意见的“单向度的政治”;社会失去了活力,被异化的科技深深压抑,只维持着表面的富裕。[4]二、科技异化造成的危害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就敏锐的注意到了科技不但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同时科技具有极大的破坏社会的潜力。马克思在《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说:“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颓废之间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5]马尔库塞在其《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一书中批判了科技已经沦为了统治阶级的工具,成为了人收到奴役的原因。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的进步并没有解放全人类,而只是创造出有利于资产阶级进行社会控制和创造社会团结的新的、更有效的形式。[6]现代社会科技更加发达,科技异化也就较之从前更容易脱离人类主体,更容易束缚、压抑人类,今日的科技异化威胁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大。更多高、精、尖端的科技的使用,在给人类带来了更高质量的生活的同时,带来了更加严重的环境、资源、和平问题。量子力学、生命科学等新兴学科具有巨大的为人类服务的潜力,同时在科技异化的作用下也有可能把人类拖向灭亡的深渊。如果说近一百年之前的科技异化影响尚且具有局部性,科技异化的影响有限,新时期的科技异化往往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间都非以前可以比拟。能否遏制科技异化已经真正成为了决定人类命运的关键。三、科技异化产生的根源科技异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产生的。因此许多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61314120郭家琦3人认为资本主义以及资本主义中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科技异化产生的根源,科技异化的产是由于人出于主观的恶意,为自己的私欲滥用科技,而科技本身是中立的,并不导致科技异化,即科技异化来源于其社会属性。然而诸多的事实表明,科技异化的产生并不随着人的主观而改变,许多科技一开始被用于为人类造福的目的,可是却对人类以及自然界造成了难以预知的影响深远的损害。比如农药的研究的目的是提高粮食产量,拯救人类于饥饿中,但是大量不受限制的使用农药极大地污染了环境,威胁了人类健康。部分有机农药时至今日仍在食物链间流动,继续对环境造成破坏。再比如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自青霉素被弗莱明发现以来各种抗生素拯救了不计其数的人的生命,极大地延长了人类寿命,但是后来的研究发现抗生素的选择作用加快了细菌的进化过程,使其产生了抗药性,许多科学家预测可以抵御一切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即将出现,而人类将对它束手无策,这样的“超级细菌”一旦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将对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破坏,甚至可能导致人类灭绝。同时,还有许多科技一开始的目的并非解放发展人,而是破坏人类社会,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它的有益一面反而给人类带来极大地益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原子能的使用,这项一开始被用于战争目的的技术虽然给人类带来了即使在今日也没有消除的核威胁,但是受控制的核反应可以在能源、癌症治疗等诸多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幸福。种种例子表明,虽然科技的社会属性与科技异化有一定关系,但是科技异化的根本来源是科技的自然属性[7]。科技的自然属性导致了科技本身就同时具有造福人和损害人的潜力,并且这两种潜力是否被激发不受人的主观感情左右。因此人类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也必然要承受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科技的社会属性不是科技异化的根本来源,但它可以影响科技异化。在恶意滥用科技的情况下,科技异化会被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科技会展现出对人类社会造成破坏的一面;在人利用人的主观性去限制科技时,科技异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科技的负面影响可以被降到最低。因此,发挥人的主观性是解决科技异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四、中国的科技异化现象虽然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基本矛盾为科技异化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7],马克思也将异化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性的产物,但是由于科技异化的根源同样在于科技的自然属性,科技的异化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依然存在。因此中国的科技异化不但没有因社会主义制度而消失,反而因为中国高速且不平衡的发展模式更加突出。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这把双刃剑的两刃都变得前所未有的锋利,科技对人类社会的潜在破坏作用正在变得更大,如果人类无法更好的遏制科技异化的现象,将会给人类社会造成灾难,而遏制科技异化这一任务在飞速发展的中国更加迫切,也更加艰巨。前文提到的环境污染、抗生素滥用等科技异化的典型影响在中国都表现的更加突出,中国正在承受着前所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61314120郭家琦4未有的科技异化带来的影响。中国的科技水平在近几十年间飞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在各个高校、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在许多领域中国正在或者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尤其是在一些高精尖的科研领域,中国凭借其强大的国力迅速追上甚至赶超了国际上的其他对手,而恰恰是这些高端的科学技术,在具有巨大潜力的同时,也有着极大地风险。近段时间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展开了一场大范围的讨论,起因是中山大学黄军教授的一篇关于全球范围内首次试图更改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的论文在国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这个实验使用的是注定不能发育成人的三核胚胎(一个卵子与两个精子结合的胚胎),但是许多科学家依旧建议暂停此类实验,认为此类实验是对人类的亵渎,大量不受限制的人类胚胎基因改造实验有可能会导致人类灭亡。事实上,由于对于发展的强烈渴望以及较少的宗教顾忌,中国乃至整个东亚正在成为世界上突破学术禁区的“重灾区”。日本、韩国都曾爆出突破学术禁区擅自开展人类基因改造研究的丑闻,而中国随着近几年的技术进步已经有了充足的技术和资源进行此类实验,这次从中山大学研究引起的争论就是具体表现之一。除了人体基因编辑之外,转基因技术是另一个在中国引起人们深深忧虑的问题。2012年,由美国先达正公司研发的含有转基因胡萝卜素的“黄金大米”在实验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25名儿童食用。这一事件在全国进一步引发了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关注。目前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无定论,但是相关的研究始终在进行。在国内外已经有多种转基因食品正在试验田中培育,有的甚至已经获得了销售许可,进入了人类的餐桌上。虽然为了发展农业,彻底解决饥饿问题必须发展转基因科技,也必须开展相关研究,但是在未经实验人许可的情况下给儿童食用转基因食物,不仅有违人道主义以及相关研究规范,而且可能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危及人的生命。五、科技异化的解决之道马尔库塞在他所著的《单向度的人》、《爱欲与文明》和《审美之维》中均对异化问题及其解决之道有所提及。从个人角度,他主张重新激发社会成员对于现实的批判性和否定性,激发出个人追求真正幸福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当前物质满足的虚无性。从社会角度,他主张在高层文化中重建审美之维,寄希望于仍保有批判性思维的少部分人用审美的感性与科技的理性对抗,通过审美形式的改变重建人们的精神家园,最终实现感性的解放,创造出一种具有批判性的“新理性”、“新科技”[8]。马尔库塞所提出的解决异化问题的方法其实正是试图通过调动人的主观性来解决客观存在的异化问题。为了进一步解放人、发展人,科技的发展绝不会停止,科学研究也绝不会停止,因此科技异化必然会出现,人类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的遏制其影响。解决科技异化问题,也应当像解决异化问题一样从人的主观性出发来实现遏制科技异化的目的。从个人角度,应当保持对于科技,尤其是新科技的批判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61314120郭家琦5性,面对科技应保持自己的判断,不能盲目信服。从社会角度,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机制,监督相关的研究并对其进行谨慎的评估。尤其对于高新科技的研究更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尽可能的发挥出科技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参考文献:[1]、[7]邢广桥,吴夺,王新.对科技异化根源的认识[A].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2]王绪琴.科技的异化与拯救[A].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5.[3]李桂花.科技异化释义[A].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4]王宝玲.从劳动异化到科技异化———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关于异化理论的历史关联与差异.马克思主义探源.[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8-79、79.[6]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210、213页.[7][10486]陈翠芳.科技异化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8]尹张源.马尔库塞如何解决科技异化[A].兵团党校学报,2014,4
本文标题:科技异化现象及其在中国科学研究中的表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208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