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真高线法14.2透视高度的确定14.2.1真高线14.2.2透视高度的量取14.2.3集中真高线14.2.1真高线当铅垂线位于画面上时,它的透视是其自身,反映实长。如图所示,位于画面上的铅垂线AB,它的透视A°B°与自身重合、反映实长,象这种能反映直线真实高度的线我们称为真高线。14.2.2透视高度的量取(1)如图所示,A点真实高度为Aa,而其透视A°a°称为A点的透视高度,不反映A点的真实高度。透视高度的量取(2)辅助线AA1、aa1的全透视为FA1、Fa1,由ax作垂线即可得A°、a°。真高线及辅助线灭点的位置与K的方向有关。K为平行于基面,但与画面不平行的任意方向。将Aa沿K方向平移到画面上A1a1处,则A1a1即为A点的真高线;作SF∥AA1∥aa1,交画面于F,则F为辅助线AA1、aa1的灭点14.2.3集中真高线在绘制建筑形体透视图时,一般是首先画出建筑形体的基透视,然后求出各点的透视高度,依次连线完成透视图的绘制。若在量取高度时,每一点均取一条真高线,则所取的真高线数量太多,不利于作图。此时,可采用集中真高线量取建筑形体各轮廓线的透视高度。集中真高线如图所示,A、B两点等高,A1a1是A点的真高线。若把B点平移到AA1上的B1点处,则b平移到aa1上b1处根据直线上点的透视性质,B1°在FA1上、b1°在Fa1上,则B1°b1°为B1的透视高度。由于BB1平行于基线,所以B°B1°、b°b1°也平行于基线。因此可在A点的真高线A1a1上量取B点的真高,返回即可求出B点的透视高度B°b°。用集中真高线求透视高度的实例一例:已知A、B两点的基透视a°、b°,且两点的高都为L,求作A、B两点的透视3.如图中蓝色箭头方向所示求出B°。作图步骤:1.在h-h线上任取一灭点F,并连接Fa°交ox于a1,过a1作竖直线a1A1=L,则即为A点的真高线,也作为B点的真高线。2.连FA1,交过a°的竖直线于A°。高度不相等点的集中真高线如图所示,A、C两点不等高,A1a1是A点的真高线。作C1C2∥AA1,则C1C2交A1a1于C2,则a1C2即为C点的真高,FC2是C1C2的全透视;Fa1是c1a1的全透视。C1°应在C1F线上。故可利用求A点透视高度的真高线求C点的透视高度若把c平移到aa1上的c1处,C点平移到C1点处。由于CC1平行于基线,所以C°C1°、c°c1°也平行于基线。用集中真高线求透视高度的实例二例:已知A、C两点的基透视a°、c°,A点的高为L,C点的高为L1,求作A、C两点的透视3.如图中蓝色箭头方向所示求出C°。作图步骤:1.A点的真高线a1A1、透视A°的作图方法与上例相同。2.在a1A1上量取a1C2=L1,连FC2,即为辅助线C1C2的全透视。降低基线法若空间形体在画面之后,基透视集中在视平线和基线之间,因此在绘制透视图时,如选定的视高较小,视平线h-h与基线o’x’很接近,这样求出的基透视线条较为拥挤,难以准确求出交点的位置。为使透视的图形更加清晰,可以将o’x’降低或升高一个适当的距离,则可得到很清楚的平面透视图。而不论是降低或升高基线,透视平面图的相应顶点总是位于同一条铅垂线上的。将ox降低(或升高)到o1x1处后,基透视必然不同。但由于几何形体、画面、视点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所以透视也不变。平面立体的透视作图(例13)已知建筑形体的立面图和平面图、站点s绘制该建筑形体的透视图。(为了图面的清晰,本题采用了降低基线的作图法)1.在适当位置取一新基线,并求出灭点、迹点;作图步骤:(例13续)3.在集中真高线N1N2上量出底面距视点的高度及三段柱高。4.过基透视各顶点作铅垂线,在其上定出各棱线的透视高度。5.用粗实线将可看见的线画出,完成作图。2.用交线法作出立体的基透视;集中真高线平面立体的透视作图(例14)已知房屋的两立面图、平面图,求作房屋的透视图及坡屋面的灭线。作图步骤:1.用降低基线法求出平面图的透视k1(例14续)2.用集中真高线(a1A°)求出A、B、K点的透视高度,斜线AB、BK的灭点F1和F2。3.求出C、D两点的透视C°、D°及其余各点。4.连接FXF1即为屋面ABCD的灭线。5.顺序连接各点完成房屋的透视作图。k1
本文标题:真高线法-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211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