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打印版】王惠岩《政治学原理》考研笔记
1《政治学原理》笔记王惠岩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1.政治的定义: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2.政治的实质和含义A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B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C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D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3.政治学的定义从一般意义上讲,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领域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1.政治许基础理论2.中国政治3.比较政治。对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包括横向的现实比较研究和纵向的历史比较研究,以了解国外政治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4.公共政策5.行政管理6.国际政治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1.与经济学(P8-P9)2.与法学(P9-P10)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政治学与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1.中国古代的政治学(略)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P11-P16)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P16-P18)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研究法。从政治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目的是探讨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发展的规律性,并预测政治现象的发展趋势2.制度研究法。就是从政治制度的形成与演变角度,来探求制度结构类型变化规律的方法。3.比较研究法。就是通过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现象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来发现政治现象本质和规律的方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主要是试图通过剖析政治结构和政治功能来揭示政治系统运转的规律性。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略)第二章国家与阶级第一节国家的起源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1.氏族,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形式。特点:a氏族内部禁止通婚;b氏族制度的组织机构——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c氏族成员有相互帮助相互保护的义务。2.原始民主制的特征:a是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的共同事务的管理体制,而不是一种国家形式;b原始民主制是氏族全体成员享有的民主制,而不是国家产生后的阶级民主制;c原始民主制中的权力是处于社会之中的、“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权力”,而不是象国家权利那样成为独立的、站在社会之上的支配主体。二.国家的产生及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1.起源:a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b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外部条件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c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2.国家是在氏族组织的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与氏族组织有根本区别的特殊组织a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b公共权力的设立。所谓公共权力,是指武装的人——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原始社会的氏族组织没有公共权力。原始社会的武装组织和社会权利是全民所有的,保护全民利益的。而国家所设的公共权力是掌握在统治阶级手里用来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三.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1.神权论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一直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天、上帝)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统治阶级,曾利用这种观点来维护他们的统治。最早发生于古代犹太的神权政治君主国,发达于中世纪。神权论纯粹是从宗教的观点出发,把剥削阶级国家说成是神的意志的体现,用来迷惑人民群众对国家本质的认识,反对被压迫人民起来革命。因此,它从来就是反科学的观点。2.契约论在资本注意上升时期,契约论是资产阶级关于国家起源的最有影响的学说,主张在国家出现以前,人类有一种原始的自然状态,这种自然状态不能长久的停留,为脱离这种自然状态,人门就相互定立一种契约,成立国家,来保障财产和安全。契约论包括两种含义,一种是用来说明国家的起源,一种是用来说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3.暴力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与职能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含义:a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说明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b国家是阶级统治。说明国家的本质。(P37-38P40-41)国家意志:就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接受服从的意志,是经过一定的制度与程序指定出来而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专政:强力是实现国家意志的后盾和基础,所以通常又把以强制力为基础的政治统治称为专政。c.国家是个机器。国家是个特殊的机器,在于它具有公共权力。二.国家权力1.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狭义]、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它是社会公共职能独立化,社会内部分裂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结果。2.国家权利与社会相分离的具体表现:a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b职业性常备军的建立c赋税制度的确立3.国家权利的特征2a强制力的垄断性。自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权力就垄断了有组织地、系统地使用强制力的合法性,不再允许任何其他形式的暴力组织的合法存在。b普遍的约束力。国家权利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对全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对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内部成员都有约束力。C主权性。是一个独立国家不可缺少的条件。主权:即一个国家具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在国内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既在社会各类权力中,国家权力的效用最高;在国际关系中是指一个国家权力的独立性。国度:按一定地域、居民和政权所构成的,即按政治地理意义划分的国家三.国家的基本职能1.内部职能A定义: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B内部职能可以相对地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a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政治职能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同样具有阶级性。c社会职能与政治职能的关系1在阶级社会(P41)2在社会主义社会:(P42)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职能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的总体要求。其社会职能上升为主要职能,表现为组织经济与文化建设。政治职能主要表现为进行民主与法制建设,保证社会稳定,同时打击反社会主义势力和分子。2.外部职能A定义: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3.内外职能的关系(P41)第三节国家的消亡一.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国家是阶级出现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当生产力高度发展以后,随着阶级的消灭,国家也必然随之消亡二.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1.条件:消灭阶级,不仅消灭剥削阶级,而且要消灭一切阶级和一切阶级差别2.途径:过程的渐进性和自发性。渐进性指国家的消亡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自发性是指国家的消亡是国家自身发生作用的结果,是国家在充分发挥了自己职能之后的必然归宿。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第一节国家的历史类型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国家的历史类型问题,是指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二.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国家的历史类型是由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只要是建立在同一社会经济基础上,就属于同一历史类型的国家第二节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一.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1.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政治改良是另一种方式。2.革命与改良的区别(P50)第三节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一.奴隶制国家a是随着原始公社制度的崩溃、奴隶占有制的形成、阶级的出现和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而产生的。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不仅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而且还占有生产者——奴隶本身。b奴隶制国家的内部只职能,是控制努力和自由贫民等广大被压迫民众。外部职能是侵略他国领土和保卫本国领土以防别国侵略。二.建制国家a封建社会是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农业是最基本的生产部门,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领主占有制、地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自耕农占有制。在西方占支配地位的是领主占有制,土地世袭,但不能买卖;我国是地主占有制,允许土地买卖。c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P55-59)1从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采取了中央集权制。2从权利结构,即政治权利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放实行的是等级制,而中国是官僚制3从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来看,西方是直接利用宗教,而中国则是把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d中国封建官僚制度的特点:1是由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利机构2在官僚集团内部,有着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密组织3封建官僚按官价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为官僚制的核心三.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的组织化、制度化。本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专政,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工具。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为其思想特征。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第一节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一.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P61-68)1.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资本主义国家是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发展壮大的结果。11世纪西欧的生产力游乐很大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产品超过了自我需要,生产分工的细化也使生产专门化水平提高;在交换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货币关系,贸易和货币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使欧洲的城市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4世纪西欧城市中以资本运行和雇佣劳动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方式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a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有b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c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也是商品,资本家以劳动者的市场价格购买劳动力,雇佣劳动者在交换过程中不具有人身依附性,而具有出卖自身劳动力的自由权利d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二.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特征:1.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2.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目标。3.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专政3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一.自由资本主义1.特征:在自由资本主义资本发展阶段,企业和资本规模普遍较小,市场潜力较大,商品生产比较分散,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的运动,基本是以单个企业为核心展开的。自由资本主义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决定了其政治生活同样按照自由竞争的基本规则和运行方式来展开和实行。所以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的方式来统治国家,这实际上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现方式在政治领域的体现。自由资产阶级是以个人自由和权利作为其存在和活动的基本前提的。2.体现a在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方面,它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以所谓公民政治自由、政治权利和政治平等作为政治生活的基础。b在政府职能方面,它体现为“最低限度国家”和“消极国家”,即政府最低限度地敢于社会经济生活,政府的只能只限于国防、提供法律和秩序等必要的公共事务,政府充当的是“守夜人”的角色。c在政府政策方面,它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政府鼓励和维护个人在市场上的自由活动。d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是以自由主义方式为主,暴力方式既是自由主义统治方式的后盾,也是其实施统治的补充。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1.发展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社会化要求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运动的结果。国家权力加强,从“消极国家”转变为社会的主宰,
本文标题:【打印版】王惠岩《政治学原理》考研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282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