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推荐】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与现行成本会计(优质PPT课件-74页)
物价变动会计第一节物价变动会计概述一、物价变动与物价指数二、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的影响三、资本保全与会计计量模式四、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一、物价变动与物价指数1.物价(商品的价格)——商品、劳务价值的货币表现。2.货币购买力——一定单位的货币购买商品或换取劳务的数量。3.物价变动——商品、劳务价格的变化或者货币购买力的变化。个别物价变动——某一具体商品、劳务价格的变化。一般物价变动——某一时期商品、劳务价格平均水平的变化。4.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持续的、超过一定幅度的)。5.通货紧缩——一般物价水平下降(持续的、超过一定幅度的)。6.物价指数——反应两个时期商品、劳务价格变动幅度的指标。一般物价指数——反应社会全部商品、劳务价格变动幅度的指数。个别物价指数——反应某一具体商品、劳务价格变动幅度的指数。注意:物价指数通常由政府或权威机构根据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劳务价格变动情况计算得到并定期公布;我国采用的是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个别物价指数和一般物价指数的变动并不完全相同,有的甚至相反。二、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的影响1.不能正确的反映资产的价值(结存和消耗两个方面);2.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不同时期的资产的账面价值(历史成本)没有可比性;3.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历史成本不能实现生产能力上的补偿;4.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均下降),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历史成本不能反应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5.冲击了历史成本;6.冲击了货币计量假定-币值不变。三、资本保全与会计计量模式(一)资本保全1.资本:(1)广义的资本是指企业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2)狭义的资本是指企业的净资产。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产生了财务资本和实物资本的概念。(3)财务资本: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货币资本或者与之相当的购买力;(4)实物资本: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生产或经营能力。2.资本保全:在保证原有资本完整无损的前提下,确认企业的收益。(1)财务资本保全:在不考虑本期所有者分配的情况下,期末净资产的财务(或货币)金额必须大于期初净资产的财务(货币)金额的情况下,才能确认利润。(2)实物资本保全:在不考虑本期所有者分配的情况下,企业的期末实物生产(经营)能力,必须大于期初实物生产经营能力的情况下,才能确认利润。关于实物资本保全有三种理解:拥有与期初相同的实物资本;生产与期初相等数量的货物或劳务的能力;生产与期初同等价值量货物或劳务的能力(二)不同资本保全概念下的会计计量1.财务资本保全计量单位:名义货币或固定购买力货币计量属性:历史成本(1)名义货币计量—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只能实现名义币值的财务资本保全;利润表示本期名义货币的增加;本期持有资产价值的提高,被视为持产利得,在会计上只有被处置的资产,其持产利得才能确认为利润历史成本/名义货币是传统的计量模式,它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当时的物价较为稳定;其优点是简便易得,在物价、币值稳定的情况下,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其缺点是:其一,在物价变动较大时,不同时期以名义货币表示的会计信息失去可比性;其二,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少计费用虚增利润,多分股利和多交所得税,因而资本保全不足;在物价下跌时,资本保全过度。(2)不变币值计量—历史成本/稳值货币实现不变币值财务资本保全;利润表示本期购买力的增加;在资产价格的增加中,只有大于一般物价水平增加的部分才能作为利润。在采用历史成本/不变币值的计量模式下: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是一般物价指数不一定代表一般物价水平,而且可能和个别物价指数有差距甚至相反;此模式不一定能保全期初资本的生产能力。2.实物资本保全计量属性:改历史成本为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1)能够实现生产经营能力的保全;(2)利润表示本期实物资本或生产经营能力的增加。(3)其优点是:以现行价值反应的会计信息,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可靠性和相关性较强;能够实现生产能力的保全。(4)其缺点是:各期的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反映了资产不同时期的现行价值,其可比性仍然有限;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的时点难以确定——资产消耗日、销售日、编表日;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的确定有很强的主观性。四、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一)部分调整法不改变传统计量模式和财务报表内容的前提下,采用一定的方法,提高成本、费用,加速成本的补偿。如:加速折旧法、后进先出法,但是这种方法只能提前多补偿损耗,但在整个资产使用期内是一致的。(二)全面调整法:改革计量模式1.改变计量单位: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历史成本/不变币值2.改变计量属性:现行成本会计3.同时改变两者:现行成本/不变币值第二节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一、涵义及特点二、方法(内容)一、涵义及特点(一)涵义:用一般物价指数将传统会计报表中的数额进行调整,用货币的现时购买力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二)特点:1.实现不变币值财务资本保全;2.计量模式:历史成本/不变币值;3.期末只需调整报表,不需按不变币值进行日常核算。二、方法(内容)(一)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1.货币性项目:(1)涵义:在一般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其金额固定不变,只是其实际支配的资产发生变动的项目,具体表现为企业所拥有的货币和应以货币结算的项目。(2)项目:货币性资产:货币资金、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按固定金额收回的债权),有固定利息收入的长期证券投资。货币性负债: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利息(将来必须支付固定金额货币的债权)(3)特点:①其金额不随物价的变动而改变;②其购买力随物价变化而变化,故当物价上涨时,企业持有货币性资金会遭受损失,持有货币性负债会获利,(因为企业可用购买力较低的货币偿付以前固定金额的债务)。2.非货币性项目(1)涵义:是指在一般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其名义货币数额也发生变化的项目,具体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2)项目:除货币性资产以外的非货币性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存货、股票投资、可转换债券等)和除货币性负债以外的负债。(3)特点:①金额随物价变动而改变;②不发生购买力损益变化。3.难以确定的项目:预收及预付货款应根据合同确定;合同规定属于提供一定数量产品的属非货币性项目;如果规定提供一定金额产品的则属于货币性项目;通常将之确定为非货币性项目,因为一般是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4.划分货币项目与非货币项目的意义①会计处理角度:不同性质的项目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货币性项目在期末不需调整金额但需计算购买力损益;非货币项目不需要计算购买力,但需随物价变动水平而调整其金额。②理财角度:在通货上涨时期减少货币性资产;在物价下降时减少货币性负债,以降低因物价变动而发生的损失。(二)报表项目的调整假定期末货币为稳值货币,则:调整后金额=某项目的历史成本×(期末物价指数/该项目取得时的物价指数)例如:存货的历史成本为100万元,期末物价指数为130、存货取得时的物价指数为110,则存货的调整后金额为:1000000元×130/110=1181818元注意:1.如果资产是一定期限内均匀取得的,则用此期间的平均物价指数为分母。2.存货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则用最近进货月份的物价指数为分母;如果后进先出法则用最早进货月份的物价指数为分母。3.销售收入、成本、费用(折旧费除外)及所得税等一般都假定在一年内均匀发生,故用当年的平均物价指数做分母。4.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取得时的物价指数为分母,同固定资产保持一致。5.留存收益=调整后资产合计数―调整后负债合计数―调整后资本数(三)货币购买力损益的计算1.涵义: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是指期末按一般物价水平调整过的货币性项目金额与其名义货币金额之间的差额: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期末应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按现在购买力调整后的)-期末实际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未调整数)具体表现为物价上升时因持有货币性资产而损失的购买力与持有货币性负债而获得的购买力之差。(物价下降时相反)2.计算方法(两种)(1)逐项计算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的购买力损益,而后相加。假定期末为稳值货币,将期初数与本期变动数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期末数=期初数×期末指数/期初指数(或上年平均指数)+本期变化数×期末指数/本年平均指数。购买力损益=调整后的期末数(应存)-调整前的期末数(实存)例如:一般物价指数:期初140,期末150,平均145。①货币资金期末为28000,期初数为20000,则:购买力损益=20000×150/140+8000×150/145-28000=17049(损失)②应付票据期初数、期末数均为60000,则:购买力损益=60000×150/140-60000=4286(收益)(2)先将货币性资产金额与货币性负债金额相抵,求出货币性项目净额,再计算购买力损益。例如:货币性资产期初数和期末数分别为10000、14300;货币性负债期初数和期末数分别为4100、9400。期初、期末、平均物价指数分别为110、165、137.5。货币性项目期初净额的调整:(10000-4100)×165/110=8850货币性项目变化净额的调整:(4300-5300)×165/137.5=-1200调整后的期末净额=8850+(-1200)=7650调整前的期末净额=14300-9400=4900货币购买力损益=7650-4900=2750(损失)(四)货币购买力损益的列报购买力损益列入损益表,具体位置不统一,如有的在净利润之后,有的在净利润之前。例1,某企业2000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如下:项目年初数年末数项目年初数年末数货币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额资产合计5411712912930063135.312925.8103.2301.5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实收资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合计754515024630066.7545150309.75301.5项目金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折旧费用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提取公积金分出利润期末未分配利润3307500196200021000258000877500270000607500600006675006000051000097500有关说明2000年全年的物价变动指数为:年初100、年末135、年平均125。期初存货3900件,300元/件;本期均匀购入6500件,330元/件,按先进先出法核算发出存货的成本,最近购进存货月份的物价指数是129。负债均为货币性负债。本年均匀销售商品6300件。营业费用均匀发生。所得税均匀发生,提取公积金和分出利润在年末进行。固定资产、实收资本均为期初形成。要求:根据物价变动水平调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1.报表项目的调整存货=1353000×135/129=1415930固定资产=1290000×135/100=1741500累计折旧=258000×135/100=348300实收资本=1500000×135/100=2025000盈余公积=240000×135/100+60000=384000未分配利润=3439130—(667500+450000)—(2025000+384000)=87370营业收入=3307500×135/125=3572100营业成本=1170000×135/100(期初结存)+330×6500×135/125(本期购入)—1353000×135/129(期末结存)=2480170营业费用21000×135/125=226800折旧费用:同累计折旧所得税=270000×135/125=291600期初未分配利润=60000×135/100=81000提取公积金=60000分出利润=510000货币购买力损益的计算项目未调整前金额调整系数调整后金额期初货币性资产期初货币性负债期初货币性资产净额+本期货币性收入—购入存货营业费用所得税分出利润期末货币性资产净额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54000012
本文标题:【推荐】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与现行成本会计(优质PPT课件-74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308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