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初探-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初探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逐步达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写完后要修改的具体要求。作文,一直是语文老师教学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同样,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困惑学生的难题。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作文遇到的问题更多。我这几年在农村的教学时发现了问题,同时也摸索了解决的方法,现对此浅谈一下我的一些感受。一、现状分析我曾对所在的农村小学进行了关于作文的问卷,小学生的作文现状的确很让人担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将问题提出:(一)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1、学生对作文的普遍厌烦.在我进行的全校3-6年级的学生中,只有几个同学喜欢作文,即使是平时作文比较好的学生,同样,对作文有排斥心理,这导致作文缺少真情流露。2、学生有心理障碍,学生怕写作文,这使教师在实施作文教学之前,学生便已有了对作文畏难和排斥.学生认为:一谈到作文,我就怕,不知写什么好。还有同学坦言,怕写不好,别人笑话,老师批评,这很出乎笔者的预料。3、作文没素材,在我对学生课外读物方面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同学只拥有作文选一类的书,而且数目不多,至于别的文学类、科学类的几乎没有,写作文时也就是东拼西凑,勉强完成任务而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农村经济的限制,导致他们的视野极其有限,三百多名学生中有一半去过离村较近的徐州,只是一两次而已,而他们中只有几个同学去过外地,也仅限于连云港,视野的局限也使得他们的内容局限。他们的周末生活就只是帮家里劳动,或是看电视,玩。单调重复的生活让他们没东西可写,大量的重复性的劳动使作文变得毫无生趣,命题的交叉更使学生显得捉襟见肘,理屈词穷,同时,作文的立意也就不高。4、学生的写作技能低。有60%的同学是提起作文不知该如何表达,虽然平时挺能说的,但写起来就没话了。另外,在谋篇布局上,他们也没有自己的想法,大多是应付了事。学生的基本功太差,有了想法不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二)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当问学生,老师的指导所起到的作用时,有一半同学认为没有什么作用,特别是老师所写的评语,能起到的作用就更是微乎其微了,当问到对老师有什么建议时,有不少同学说到,希望学校能多举行一些活动,丰富校园生活。看来,作为学校老师也对学生的作文内容方面的匮乏有责任。(三)从家长的角度分析农村的家长普遍受教育程度低,调查中发现,初中文化程度的有70%,高中文化的仅有3%左右,家长的文化程度制约了他们对孩子的写作引导,调查中发现,每周能对孩子进行引导的家长寥寥无几,当然,能够对他们提供素材的就更少了。反之,过度的劳累让他们对孩子的耐心也不够。更别谈什么辅导了。另外,还有10%左右的孩子父母都在外打工,他们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教育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写作也就变的空洞,应付。二、对策初探农村小学生的写作问题日益突出,要改变这个现状,必须从教学观念上予以根本的变革,建立一种全新的小学作文教学机制。这个新机制,应该是以“人”为本位的,从农村儿童的需要和发展出发的,能将他们的性格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趣、个性发展、习惯养成等人文教育因素与写作能力培养、写作技能技巧获得统一起来,将他们现实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利用。因此我认为应该将对小学生的指导贯穿于整个的写作过程。因势利导,寻找出适合农村孩子的作文教育之路。(一)命题吸引我认为因地制宜的命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命题要深浅适度。教师首先要考虑农村孩子的思想、生活现状,命题以贴近他们的生活。若内容过深,学生就难以驾驭,若内容过浅,学生写作不仅无兴趣,写作能力也不会得到应有的提高。教师命题的时候,不要只凭自己的好恶为转移,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去命题,农村里的人和事他们可能会比较了解,也更有话说。二是文题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命题时应想一想什么样的材料是学生知识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能写的,要写的,愿写的。老师的命题他们从心理喜欢,适合他们的心意,他们写起来就会落笔生花。2、命题要取材广泛。命题取材广泛才能开阔学生写作的思路,便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也便于做到使语文学科教学与其他各科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虽然他们的生活范围很窄,但我们如果能深入他们的生活,也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命题。例如,农村的孩子对地里的庄稼都非常熟悉,可以将介绍相关的资料作为状物文,而他们和家长一起劳作的情形又可以作为记叙文来写,同时,写景,写情都可以穿插其中,学生因为有亲身经历,自然愿意写。另外,如果深入他们的生活,也不乏精彩经历,爬山摘枣捉蚂蚱,湖边钓鱼摘莲蓬,广阔的原野里放风筝追逐嬉戏……都可以是一篇篇精彩之作。恰当地命题,要把题目出到学生心中,才能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老师要能够发现,并在命题时一下子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想其所想,为其所为。再是帮助学生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联想命题。那样,学生的写作范围就会宽泛多了。3、把命题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命题。全班四十名学生每人想一个自己想写的题目,然后小组交流,选出四人都比较满意的题目,接着面向全班,浓缩题目,找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题目,这样写起来就会顺畅的多,既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真正命出了同学们自己想写、爱写、能写的题目,同时也达到了作文的要求。(二)说的铺垫在选好命题之后,先不及于让学生写,而要让他们去说,准备写什么,准备怎么写。农村的孩子普遍有胆小羞涩的问题,眼前闪烁着生动的形象,尽管学生搜肠刮肚,但却仍然找不到恰当的词来形容,苦于表达不出。作文时的篇章、段落和句子往往前后不连贯,不流畅,不通顺。这些问题也是学生放不开的重要原因。作文教学必须坚持由“说”到“写”的顺序,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只有说时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写的时候才能做到内容具体、层次分明、有条有理。说的问题首先是教师的引导。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语言描绘、图画表现、实物展示、生活展现等方法为学生创设或模拟生活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视、耳闻、鼻嗅、舌舔、肤触、心应等功能,使学生在浓厚的生活氛围中得到陶冶、体验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较强的“想说”、“大胆说”、“喜欢说”的兴趣。同时,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各类学生勇敢地说,不论说多少句、说得怎样,只要愿意说就行。在说中充分肯定优点,合理指出存在的不足,巧妙地多给学生“戴高帽子”。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加强个别指导,照顾中下生,一步步地来,由讲得不太多到讲得多;又要及时反馈,鼓励学生评价,各抒己见;还要融入教师的情感、体验和创造力,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经验和情感表现力,以情激情,以心换心,使学生如沐春风,如润春雨,进入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口语交际情境。其次说的形式也要多样,可以小组练说,学生以合作方式参与小组的口语交际活动,发表、交流,畅所欲言,相互启发,讨论、争论、辩论,无所不论,从而使“说”的形式丰富多彩,说话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拓展和延伸。也可以综合小结评议,由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口头作文的汇报,学生认真评议,教师及时反馈、相机点拨。使学生能围绕一定中心,具体、生动、形象、逼真地描述事物或事件,能从几个方面说出观察所见、观中所想,并能简单地评论事物。(三)写出精华说的环节做好后,写似乎就是顺利成章的事。学生们说到位后,老师就要趁热打铁,训练学生写出精彩。首先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写具体的句子。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比较一些例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句子是“具体”的,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掌握把句子写“具体”的不同方法。然后将自己想的用准确语句表达出来。其次是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和谋篇布局。每次作文练习,教师要做好审题的指导工作,让学生理解题意,明白写什么,怎么写,然后指导立意和选材。除此之外,还应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写作手法、技巧进行谋篇布局,只有指导得当,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四)评价出彩学生写好作文后,总是希望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恰当的评价对学生此次作文是一个督促,同时,也将激励他们在以后的作文中更有信心。评价的方式多样:1、自阅自评。自评是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训练的目的。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依据标准发掘学生自评的主动性。对于文中存在的问题,用固定的符号标出,让学生自己修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自评的过程中,还应根据班级学生的素质不同,进行分类:中上程度的学生自评的要求较高较全面,中下程度的学生进行自评,偏重于字、词、句的修改,而后逐渐提高。每次学生进行写作后,我让学生对照各等级标准,反思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并在作文本末尾附加了一张学生自我评价表,让学生先放声朗读几遍,再进行自评。2、互阅互评。按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来评价,在明确要求后,直接按4——6人评价合作小组进行“你念我评”和“我念你评”的评价活动,甲、乙、丙、丁轮着改,当其他同学评价后,根据别人自己的评价进行修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激情,也可以让他们不当面改,直接在作文后面写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签上自己的名字。以让他们改起来兴致盎然。3、全班评价。另一种是在每次作文后,我经常选出进步较快的几篇让全班学生找其中的优点,学生仔细阅读,发表意见,并尽可能多吸收学生的意见,通过互评,取长补短,促进互相了解和合作。通过互修、互改,共同学习提高。在批改时,把文中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发现好的语段、词句,并给予肯定的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4、教师评点。在现行的作文指导中,教师是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拥有评价的特权。在写作训练活动中,我注重捕捉学生写作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鼓励,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做好日常考查记载,评价等级对评价对象公开。对学生作文中写得特别精彩的地方进行专评,并将评价结果以[等级+评语]的表现形式,以此更加激励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差生”作文中反馈出来的点滴进步,对其“进步”应及时予以鼓励诱导,爱护其积极性,而不应求全责备。叶圣陶在《语文教育书简》中曾明确指出:“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对“差生”更应如此。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不应拘泥于对作文本身的评价,而应蕴含评价者的深情,无论学生作文水平高低与否,评价者对学生的努力的劳动应给予一种肯定的评价,评中含情,评中生情,把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作文,不惧怕作文,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评价发挥正面的效应,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五)平时润物因为农村孩子一些特殊的情况,老师还应在平时有一些心理安抚,注意一些原则。1、多鼓励,少批评。在批改作文中,对写作差,不合要求的,切忌讽刺挖苦,应单独谈话指出存在的问题,多说鼓励性的语言,对写作有进步的学生要加以表扬,使他们对写作有自信心.其次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2、教会学生观察。让学生学会观察,留心生活。做到观察时抓住主次,有顺序地进行,并加以分析思考,作记录,积累材料。那么写作时要抓住事物特点,有选择地有组织材料.这样,写作时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3、尊重学生。我们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学习谦虚地对待学生,并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4、加强训练加强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训练,提高阅读能力。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密切合的,我们要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多方面吸收和积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只要我们教师能大胆探究,总结规律,不断改进作文教法,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让农村的孩子也文字激扬。
本文标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初探-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33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