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巴盟心理咨询工作培训
心理咨询学制作人:阿娜Email:aqgcyen@163.comQQ:379210871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第二部分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第一章倾听技术一、倾听反应技术心理咨询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包括听与说。倾听是咨询过程中最先做出的反应。咨询人员应该用心去倾听来访者的谈话,能够听出来访者所叙述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观点等等。倾听对于那些寻求理解、安慰、宣泄的来访者具有帮助和解决问题的效果。二、倾听的过程(一)接收信息过程是咨询人员对来访者的信息(言语和非言语)进行接收和处理的过程。当咨询人员不能用心去倾听,他们所获得的信息就是他们自己想要听到的信息,而不是真实的信息。(二)加工信息过程是咨询人员对来访者信息的认知、自我对白和心理准备以及视觉表象等加工的结果。(三)传递信息过程是咨询人员传递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三、倾听的反应(一)澄清反应1.澄清反应来访者在进行描述时大多数都是以自我为参照系数,所以他们的描述可能是模糊的,对于这样的信息应当加以澄清。2.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你能描述一下…”“你是说…”3.澄清的目的:一是使来访者表达的信息更加清楚、准确。二是核实你从来访者那里听到的内容。否则,你所获得的信息将是不准确的,不能检验被歪曲的假设。(二)释义1.释义:是对来访者先前的言谈和思想进行综合整理后,再反馈给来访者。2.释义的内容:咨询人员应有选择地注意来访者信息中的认知部分,并将来访者的主要想法用咨询人员的语言表述出来。3.释义的作用:释义使得来访者有机会再次剖析自己的困惑,重新组合那些零散的事件和关系,深化谈话的内容。4.释义的目的有:一是,通过释义可以让来访者明白,你已经理解了他们的信息;二是,可以鼓励来访者对一些关键想法和思想作进一步阐释,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探讨某些重要话题;三是,使用释义可以帮助来访者更加集中注意于具有重要性的特殊事情、思想和行为。四是,准确的释义可以阻止来访者重复同一个内容;五是,可以帮助来访者做出决定。(三)情感反应1.情感反应:释义反应可以用于信息的认知部分。情感反应主要是对信息的情感部分进行综合整理后,再反馈给来访者。2.情感反应的语言:情感反应应该针对来访者现在的情感而不是过去的。比如常用:“你现在…”“如今…”“此时此刻…”等词语。3.情感反应的目的:一是,让来访者感到被咨询人员所理解,促使他们更加自由的尝试与理解自己的人进行交流。二是,帮助来访者控制情绪。三是,能帮助来访者准确地区分不同的情绪感受。四是,可以鼓励来访者对特殊情境、人物和事件表达出更多的情感。通过情感反应可以使来访者意识到自己行为背后埋藏着弥漫的,强烈地、模糊不清的情感,它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行为。(四)归纳总结1.归纳总结:把来访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综合整理后,以提纲方式反馈给来访者。2.归纳总结的目的:一是,将来访者信息中的若干元素联系在一起,它是从来访者模糊的信息中提取“有意义”元素的很好的工具;二是,引导咨询会谈方向的重要工具;三是,是回顾过去取得成果的工具。归纳总结的最终目的是:回顾在过去的咨询中已取得的进步。3.归纳总结使用的语句:“你觉得”“我的理解是”“我感到”求助者:我一直都在想着我会成为一名医生,并回到家乡从事医学事业,现在我离开了家,却变得不那么确定了。感觉外面的世界有太多的新东西吸引我,可我又不想让家乡父老失望。咨询师:你现在远离家乡,有很多东西需要去探索,但同时又感觉故乡情难以割舍,你的梦想是作为一个医生回到他们中间。案例1(10岁的儿童):我不明白我的父母不再住在一起了。我不责怪任何人,但它让我感到困惑,我感觉到他们不在一起、争吵都是因为我。归纳总结:…四、倾听时容易犯的错误1.急于下结论2.忽视来访者的问题3.干扰、转移来访者的话题4:做出道德或正确性的评价5.不恰当的使用倾听反应技术第二章行动反应技术行动反应:在咨询过程中,咨询人员从自己的角度(专业角度、知觉感受、有利于问题探讨)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反应,这种反应就是行动反应。行动反应:倾听反应对求助者间接地影响求助者;行动反应对求助者产生更直接的影响。行动反应既要以咨询人员的知觉和假设为基础,又要以来访者信息和行为为基础。行动反应的目标:是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需要改变,而且需要一个更为客观的参照框架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改变行动反应的种类:提问、质询、解释和提供信息。一、询问(提问)(一)询问的形式1.开放式询问:大部分有效的询问是开放式的。以不同的疑问句开头所获得的信息也将不同,如:“什么”--事实与信息“怎样”--过程和情绪“为什么”--原因“何时何地”--时间与地点的信息“是谁”--与人物相连“能不能”--2019/9/3开放式询问的目的:(1)开始咨询会谈;(2)鼓励来访者说出更多的信息;(3)诱导来访者讲出行为、想法和感受的具体的例子;(4)通过鼓励来访者讲话以及指导他们进行有目的的沟通,促进来访者发展与咨询人员的关系。2.封闭式询问:如果咨询人员需要得到特别事实和寻求某一具体信息时,封闭式询问是最有效的。这类问句会以助动词和情感动词开始,并以“是”和“不”和一个短句作为回答。封闭式询问的目的(1)收集特别资料并加以条理化;(2)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确认问题的指标参数;(3)通过求助者具体回答,缩小讨论范围。2019/9/3例如:1.在我们讨论的所有问题中,哪一个问题最令你困惑。2.你的家庭成员有有抑郁症病史吗3.你的计划中在未来几个月中是否想跟他见一面2019/9/3有效与无效问题的区别在于:问题是否能让求助者从一个新的角度和深度看待事物例如:1.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何种经历2.你所描述的感受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发生3.在这个问题上,令人恐惧、痛苦和伤心的是什么2019/9/34.你与家人的关系怎么样5.你觉得自己的希望与渴望是什么6.你与自己的痛苦、害怕和悲伤的关系是什么7.对于你自己、你的家人和你的文化,什么是重要的2019/9/3(二)使用询问应注意的问题1.提出的问题要围绕来访者所关注的问题2.提出问题后要给来访者足够的时间去回答问题。3.一次只问一个问题。4.尽量避免提出指责性、对质性的问题(为什么)。5.应避免将提问题作为主要的反应模式。(三)心理咨询询问类型对问题本身的提问1.你为什么会觉得这是问题?2.这个行为存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为什么现在你觉得它是一个问题?3.把它看成问题前和后,你的生活态度有不一样吗?4.如果问题有一个原因,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5.有人不认为这是问题吗?有人比你更着急吗?6.谁认为这最是问题,谁最不认为是问题?7.有例外吗?有一段时间所有的问题都没有了?8.如果有例外,能告诉我那段时间你在做什么吗?9.如果问题有一个变化的规律,会是什么呢?10.有没有在一段时间内,你觉得问题并不那么坏?对问题可能发生变化的提问1.问题有一天会自动消失吗?如果会,可能是多久?2.如果发生了奇迹,问题突然消失了,你怎么知道?3.如果问题变好,什么事情可以促进它呢?4.如果想让问题更糟,应该怎么做才能让问题更坏?5.如果问题好了,你还是不快乐,那怎么解释呢?6.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解决问题的提问1.你能告诉我这些问题里面哪些你可以勉强接受,哪些是你难以容忍的?2.问题没有发生前和后,哪些关系或事物会因它改变吗?3.哪些改变是你不喜欢的,哪些改变又让你求之不得?4.如果一定要说问题还是有一些好处,那么最大的好处是什么?5.如果问题一辈子都好不了,你会一辈子如此生活吗?6.假如你的好朋友认为你有问题比没问题更好,你能理解他吗?假设性提问A.假设问题已解决或不存在的提问1.如果不是这样或那样,你认为问题就不存在了吗?2.如果有一天问题消失了,家庭关系会怎样,与有问题前会不会不同,哪些方面会不同?B.通过例外的提问,扰动疾病观念:1.假如问题解决了,你和她会怎么样,有变化吗?2.如果有一个奇迹,问题可以消失,你希望什么问题最先消失?3.如果一个天使kiss你,答应给你实现一个愿望,你最先想到的愿望是什么?C.针对问题变化的提问:1.如果要努力保持住问题,如何保留得住。2.如果你需要有人帮助你才能留住问题,谁最能有可能帮你把问题维持下来?3.如果要让问题变得更糟糕,你要怎么做?针对未来的提问:1.保留一些问题会不会有好处,如果可能的话,你打算保留多少(挑食)。2.你决定要维持问题多久。假如你需要问题时你怎么让它回来?3.假如你好了,但仍要父母看到症状该怎么办?我怎么知道症状是真实的还是你刻意表现的。(四)使用询问的步骤1.询问的目标是什么,它是否有助于治疗。2.我能预测出求助者的答案吗3.在既定的目标下,我怎样开始组织问题才能使它们最为有效呢4.我怎样才能知道我的询问是否有效呢例如:求助者:我不知道应从哪里开始,我的学业成绩一直不如意,上个月父母又刚刚离婚,我与好朋友的关系也岌岌可危。咨询者询问步骤:1.询问的目标是什么,它是否有助于治疗让求助者的思想集中于他最关心的问题你现在一定感觉你要面临的问题很多,比较难办。你所提到的三个问题,你现在最关心哪一个?2.我能预测出求助者的答案吗不能3.在既定的目标下,我怎样开始组织问题才能使它们最为有效呢“其中哪一个是…”“你想讨论…吗”4.我怎样才能知道我的询问是否有效呢观察言语与非言语反应,对话,关注的问题询问练习案例1:我精神很紧张案例2:(有残疾的人)有时我只是感到难过,有时这种感觉会持续一段时间,并不是每一天,只是有时。案例3:我只是感觉到现在压力很大,作业太多,连玩儿的时间都没有。二、质询(也称对质、对立、对峙、面质、正视现实)(一)对质咨询者用语言来描述求助者的感受、想法和行动中存在的明显差异、矛盾、冲突和含糊的信息。(二)使用对质的目的1.在于协助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的境况的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不同方式。2.在于鼓励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所使用的心理防御术,促使来访者面对自己、面对现实。3.在于使来访者认识并善于利用自己所拥有的,但是被自己掩盖的能力和优势。4.在于通过咨询人员的对质给来访者树立学习、模仿对质的榜样,以便将来自己有能力去对他人或者自己作对质。(三)对质案例1.言语与非言语行为求助者:(1)“我感到很舒服”,同时可观察到他坐立不安又摆动他的手(2)“我对我们关系的结束很高兴,这样更好”,他说这些时语速比较慢,音调低。2.言语与行动求助者:(1)“我打算给他打电话”,一周过去了他并没有打电话(2)“咨询对我很重要”,可他却取消了两次咨询。3.言语与言语不一致求助者:(1)我真的很喜欢他,尽管他经常激怒我(2)他与很多人交往,我并不为此感到难过,但我们之间的关系应该含有更多含义4.非言语与非言语的不一致(1)又哭又笑(四)适合使用对质的情形1.言行不一致2.理想与现实不一致3.前后言语不一致4.咨询意见不一致(五)正确使用对质1.对质要有事实根据2.避免个人发发泄3.避免无情攻击4.对质应建立在良好的咨询关系基础上5.可采用尝试性对质三、解释(一)解释:解释是运用某一种理论来描述来访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过程、实质等。解释可以引出一种洞察力,一种见识,是获得良好心理状态的关键,可以带来很多有效的行为改变(二)解释反应的类型(P268)1.改变的障碍:2.自我意识:3.对情感的意识:4.澄清无意识因素:5.应激生活事件:(三)使用解释应注意的问题1.咨询关系建立的总体质量影响咨询人员的解释求助者接受程度以及对来访者帮助的程度。2.保证你的解释是建立在来访者准确信息的基础上,而不是你的偏见和价值观投射在来访者身上
本文标题:2巴盟心理咨询工作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3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