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合集2018/78步行街区6中心区7实地调研1城市设计理论解析2旧城更新3开放街区4TOD模式解析城市设计理论解析——图底理论——场所理论——联系理论3图底理论的内涵案例分析图底关系4①什么是“图底”在知觉场中,图形具有积极、扩展、企图控制整体的强烈倾向,而背景则因缺少组织和结构而显得不那么确定,表现得消极、被动,处于从属和被支配的地位。图底关系对于城市设计而言,也同样具有实际意义。几乎所有的当代城市设计理论都会论及图底关系理论,并认为图底关系的好坏是判断城市外部空间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鲜明、突出的图形——图消极、模糊的背景——底知觉的选择性是“图底关系”理论的基础。5①什么是“图底理论”图底关系理论,是将研究形态视觉结构中的“图形”与“背景”理论应用于城市设计领域,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图底关系理论研究的是作为建筑实体的图和作为开场空间的底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只是将研究对象专注于建筑本身,还包括它所占据的场所与空间。建筑实体——solidmass图——figure空间虚体——openvoids底——ground6②”图“与”底“的界定大多数人,习惯把建筑当作“图”,周边环境当作“底”,做城市设计,都是把建筑当作设计对象,也就是当作图来对待。这样设计的结果,必然会忽视底的作用,也就是外部空间的营造。7③关注外部空间现代城市设计将较多的精力集中在建筑单体设计上,而忽视了城市外部空间对整个城市的积极作用。设计师在进行建筑布局时,也缺乏对建筑外部空间的考虑,这样就使得外部空间变成了建筑实体的附属。在这样一个主从关系下,实体与空间明显不处于平等与平衡的状态,这样所形成的图底关系必然是失调与不稳定的。8宏观层面:大尺度城市设计与规划,城市肌理分析(城市的结构和合理的空间的合理分布,城市各组成要素的关系,街道和城市空间的肌理特色)微观层面:小尺度街道设计,建筑内外空间及边界的关系(城市各部分空间的特征,实体与虚体的边界)建筑立面设计9①意大利街道——建筑内外空间的近似性建筑物以外的空间即成为道路或广场——建筑物直接与道路衔接。把建筑周围作为积极空间的设计时,把整个用地作为一个建筑来考虑设计时,才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开始。10②威尼斯——街道和广场是生活的场所虚体开放的空间结构清晰而有层次,与实体私人空间比例相近、相差不大。街道与广场尺度适宜,公共空间丰富且围合感强烈又相互连接。11②威尼斯——街道和广场是生活的场所实体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图形多样性:威尼斯城市中公众无法到达的实体空间的图形是丰富多样的,基本都具有图形的完整性。而人们可以通达的公共空间的多样性由实体空间侧面体现。12②威尼斯——街道和广场是生活的场所13②威尼斯——街道和广场是生活的场所实体空间与公共空间的比例14开敞空间的合理性:威尼斯的公共空间并非是集中聚集或随机散步在城市中,而是按照城市具体的需要将主要开敞空间的尺度、数量及位置等合理的配置与设置。②威尼斯——街道和广场是生活的场所15开敞空间的层级和服务半径:威尼斯的公共空间并非是集中聚集或随机散步在城市中,而是按照城市具体的需要将主要开敞空间的尺度、数量及位置等合理的配置与设置。②威尼斯——街道和广场是生活的场所16公共空间活动形式丰富性:不同公共空间的底层、空间尺度及空间本身能承载的公共活动各不相同,不同形式的空间为城市空间活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②威尼斯——街道和广场是生活的场所街巷空间通达性:不同公共空间的底层、空间尺度及空间本身能承载的公共活动各不相同,不同形式的空间为城市空间活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17③圣马可广场——城市的客厅圣马可广场南面迎海,是城市中心广场及城市的宗教、行政和商业中心。拿破仑曾经吧这里称为“欧洲的会客厅”,圣马可广场完成于文艺复兴时期,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艺术的优秀范例。18③圣马可广场——城市的客厅广场由三个梯形组成,广场中心建筑是圣马可教堂。圣马可教堂是威尼斯体量最大的教堂,广场上的钟塔是威尼斯最高的建筑,这两个标志物是人们所认为的城市中心。19③圣马可广场——城市的客厅建筑当图,环境当底建筑当底,环境当图周围的建筑皆具某个时期的代表性,而他们彼此又十分融洽的组合营造出一个经典广场,是圣马可广场与周边不同时代建筑群的完美结合。20场所营造的本质场所营造的影响因素案例分析场所理论内涵21①“场所”是一个特定区域,特定的人群在此产生特定的活动。因其拥有的社会环境、历史文化以及场地本身的使用性质等特性,与其他场所区别开来。能产生心理体验的地点,这由组成场所的具体的材质、形状、质感及颜色决定。22②“场所结构”场所结构包含抽象的和具体的两个层面,表现在空间和特性两个方面。空间:在场所结构中,“集中”和“围合”这两种方式构成了空间的主体。“集中”是将构成空问的各要素集合起来以形成集中强化的中心,它使空间具有了连续的方向特质。“围合”是把主体空间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加以界定和限制,使空间产生了水平连续的方向特质。特性:根据不同的行为需求,任何场所都有其独特的特性支持。比如人类居住的房屋首先是“保护性”的,供人祈祷礼拜的教堂应该是“庄严性”的,一个办公室则必须满足“实用性”的要求……可以说,特性是复杂而纷乱的整体,但特性透过实物又经常是清楚明白的。抽象的空间+具体的特性→一个真实存在的场所23③“场所精神”诺伯舒兹在其著作《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中首次提出“场所精神”一词,他将场所结构的两个基本要素顺延下去,对应地提出了方向感(orientation)和认同感(identification)两种精神属性。方向感:清晰明确的空间结构是产生意象性的前提,也是人们获得方向感的基础,这时的人们容易体会到安全感。认同感:认同感意味着对具体环境特性的一种怀念和熟悉感,因此产生认同感意味着与“特殊环境”为友。方向感+认同感→归属感→永不衰竭的场所活力24①关注人的行为行为活动是人与场所之间的媒介。丹麦建筑师杨.盖尔认为人的行为活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并且每一种类型因为人的需要不同而对场所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必要性活动:必要性活动是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进行的活动,如上学、上班、购物、候车等,并且这种活动受外界环境影响不大。自发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这类活动只有在环境条件恰当、天气适宜并且场所具有吸引力时才会发生。社会性活动:不能单凭自己的意愿来完成,而必须依赖于他人参与才能进行,比如儿童玩耍、打排球、打扑克、聊天等其它需要相互交往的活动。以上三种活动是相互交织融会而出现的,因此在场所营造时需要考虑各类行为参与者在空间和基础服务设施上的需求,才能使空间产生较强的诱发力。25②关注场所的意义领域感(目标人群):当人进入一个空间并且感觉自己被这个空间所接纳,形成领域感时,人们就会安心地待在其中。领域感并不代表应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和类型,而是应该根据具体空间所处的地域和环境,寻找这一空间最可能使用的人群,根据这些人对场所的需求,在“公共”与“私密”,“领域”与“共享”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③人与场所的互动迎合需求:具体体现在幵放空间的规划布局以及基础设施提供等方面。其次,使用者从使用过程中获得愉悦感或产生不满情绪等主观意识要反映到开放空间未来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过程中。26①可达性:行动可达性(车行与步行)、心理感知可达性(是否可便捷到达)②可识别性:内涵:凯文.林奇从市民感受出发,创造性地将路径、边界、区域、节点作为传达城市意象的五元素。构成:外围清晰的边界、内部通俗易懂的主题(地形、植物、铺装、建筑小品)。③空间尺度:古伯德认为,“可以看清人的面部表情的距离是0.9-2.4米,认清朋友的最远距离为24.38米,识别形体动作的最大距离是137米;对于城市开放公共空间而言,亲切的城市空间宽度一般不大于24.38米,文雅的空间一般不大于13米。”27背景介绍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始建于唐高宗年间(公元652年),现位于西安南郊大慈恩寺内,相传是唐朝高僧玄奖用于译经和藏经之处,流传至今,已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亦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改造前:周边环境的改造没有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区域内交通不畅、卫生条件差、建筑形象不统一,缺少商业、餐饮等基本服务设施。改造后:形成大雁塔为中心的集休闲、旅游、餐饮、文化、办公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区域。28场所营造效果分析①问卷调查:人群结构:35岁年龄及其以下使用者居多;本市居民与外市居民持平,各占42%,另有16%的外国游客。交通方式:大多数使用者选择了公交车和步行方式到达广场。整体氛围:有62%的使用者认为广场景观优美,42%的使用者认为广场视野开阔。基础设施:使用者对遮阳挡雨设施、座椅、健身娱乐设施、公厕提出频次最高的迫切需求29②语义差异法(SD)分析:正因子18个负因子3个整条SD曲线偏向正因子方向,表明大部分使用者对大雁塔北广场各方面都是比较满意的30③行为地图分析:根据广场上人流聚集的疏密时段,共选取上午9:30-10:30和中午11:30-12:30这两处时段进行研究。行为活动以音乐喷泉为中心逐渐向两侧展开。行走活动主要发生在喷泉两侧步行街道上,休息行为主要在禅修林区。健身服务设施较少,活动内容单一,对儿童和老年人的活动特征考虑较少。31分析结果:大雁塔北广场足一个营造相当成功的广场,它有几个区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使用频率,主要集中在喷泉两侧以及广场入口处,其深厚的文化氛围、宏大的奇乐喷表演以及干净淸新的环境足吸引人们前来的主要因素。32影响因素分析一、可达性①行为可达性:公共交通基本满足需求:六个公共交通站点,设有几处停车场。②心理可达性:较强吸引力:将近一半的人到达广场需要半小时以上。其中,有32%左右的人到达广场需要1小时以上。33影响因素分析二、可识别性①边界形成:空间划分:广场两侧的雕塑很明显地对空间界限进行了划分,形成了丰富的视觉效果,由大雁塔与水景喷泉形成的轴线主次秩序分明。②主题表现:较强吸引力:大雁塔相传为廣朝高僧玄类设计督造而成,故整个广场的主题也是以展现唐文化为主。广场两侧设有唐朝名人雕塑以及刻有历史事件以及书法的地景浮雕。34影响因素分析三、空间尺度①广场周边建筑尺度:广场沿街的仿唐建筑群高度大约在12米左右,共由四个建筑单元组成,每边各有两个。每单元建筑由一个主体建筑和一个L型建筑再加一个廊道组成,总长大约40米左右。为了使建筑与大雁塔广场宏大的尺度关系相协调,在将两侧建筑退后的同吋也放大了一定比例,以保证建筑能形成围合感。②广场局部尺度:主体水景区两侧各有5个主题造景区,每个造景区由一组小喷泉和主题雕塑所构成,周边以硬质铺地结合绿色植物为主。单个主题景区面积并不大,它们重复出现并串联以形成完整的主题造园区,重复的布局容易让人在视觉上产生疲劳感。35场所营造成功之处①以著名历史文物大雁塔为依托,极大地提升了广场吸引力,尤其对外地人而言,大雁塔仍是西安的标志性象征。②交通可达性良好。广场周围公交站点分散布置,方便游人选择。且多数公交停止运营间在晚间23:00,到达地点也多为城市繁华区,为游人观赏北广场夜景提供了便利。欣赏完音乐喷炭后也可以继续漫步于南北广场之间,不必担心夜间交通不便的问题。③北广场环境整洁,整体气氛良好。通过调研发现,北广场的保洁人员与保安人员较多,日常维护较好。保洁人员随时都在打扫,而保安人员让游人心理产生了最基本的安全感。干净整洁的环境和安全有序的气氛是游人愿意再次到来的基本条件。36场所营造成功之处④广场水景设计精良,这也是吸引游人大量前来的另一大因素。⑤广场基础服务设计人性化。例如座椅全部采用木质材料,符合西安的气候特点;细心地为游人提供饮水机,解除游人的基本需求;指示牌设置也较多,可以很好的引导游人观赏行走。⑥夜间照明效果良好。夜间灯光设计将大雁塔完整地展现在众人面前,丝毫不逊色于白天的效梁。音乐喷泉夜间灯光效果也异常宏伟壮观。一到晚上,来北广场观赏夜景的人更是络绎不绝。⑦文化气氛浓厚。北广场以展示大风釆为主,地景浮雕、人物雕塑、建筑设计等无一不体现出唐代与现代的融合,
本文标题:城市设计案例合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366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