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1、是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2、它是以监督部门为主导、各部门具体实施为基础、会计等中介机构服务为支撑,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内部控制实施体系。3、它能够推动公司和其他非营利组织完善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不断提供经营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供公司的财务报告的真实与可靠性(一)内部控制概论1.内部控制的主体2.内部控制的客体3.内部控制的依据4.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1.内部控制的主体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和考核评价的主体,是单位内部的行政领导、职能部门及其有关工作人员。2.内部控制的客体单位内部的经济业务管理活动。3.内部控制的依据以责任、牵制、程序、手续等项制度为控制依据。建立健全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部门和个人的职责范围及其责任权限,规定授权处理程序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办事手续和方法。4.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领导、组织、协调、监督企事业单位及机关团体内部的各项管理活动,促其认真贯彻执行管理部门制定的方针、政策,准确、可靠地获得各种信息,确保财产安全、完整,不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如期实现管理目标。(二)内部控制的功能防护功能-以计划目标为依据的控制;调节功能-以制约标准的执行与平衡偏差;反馈功能-有利用各种管理信息的反馈。(三)内部控制的作用统合作用制约与激励作用预防作用促进作用反馈与监督作用完善治理结构的作用。(四)内部控制的本质一种自我调整和制约的手段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一项政策与程序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控制标准体系基本规范具体规范应用指导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一.内部环境(一)治理结构(二)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三)人力资源政策(四)内部审计(五)企业文化一.内部环境(一)治理结构1、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2、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3、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4、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5、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一.内部环境(二)治理结构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一.内部环境(二)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一.内部环境(三)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2、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3、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4、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5、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一.内部环境(四)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一.内部环境(五)企业文化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情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二.风险评估一般应当按照目标设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程序进行。目标设定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的前提。二.风险评估为达到是单位目标而确认的相关风险,以构成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包括1来自经营环境的变化2新员工聘用3采用新的信息系统4新技术的应用5企业改组6新会计方法的采用二.风险评估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一)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二)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三)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五)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六)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二.风险评估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一)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二)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三)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四)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五)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六)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二.风险评估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二.风险评估企业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分担是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二.风险识别的基本内容1.感知风险:是通过调查了解,识别风险的存在。2.识别风险:是通过归类掌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以及鉴别风险的性质,为采取有效的风险处理措施提供基础.三.控制活动是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单位目标实现的政策和程序。包括:1业绩评价2信息处理控制3实物控制4职务分离三.控制活动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三.控制活动控制措施一般包括: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2、授权审批控制3、会计系统控制4、财产保护控制5、预算控制6、运营分析控制7、绩效考评控制等三.控制活动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三.控制活动2、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企业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三.控制活动3、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企业应当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三.控制活动4、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三.控制活动5、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三.控制活动6、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三.控制活动7、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三.控制活动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四.信息与沟通是与财务报告目标相关的信息系统方法和记录。它可以确认和记录所有有效的经济业务,以便适当归类、提供会计报表,在此外报告中揭示经济业务。四.信息与沟通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四.信息与沟通1、企业应当对收集的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2、企业可以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研报告、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道,获取内部信息。3、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外部信息。四.信息与沟通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重要信息应当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四.信息与沟通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四.信息与沟通企业至少应当将下列情形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一)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二)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三)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四)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五.监督是评
本文标题:内部控制制度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369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