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第六讲 人生礼仪民俗
第六讲人生礼仪民俗《中外民俗文化》1•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上所经历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主要包括诞生礼仪、成年礼仪、结婚礼仪和丧葬礼仪。此外,标志进人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仪式和一年一度的生日庆贺举动,也可视为人生礼仪的内容。《中外民俗文化》2一、人生礼俗概述1、人生礼俗礼俗是约定俗成的、为一定地区或特定团体的民众生活有序而形成的行为规则。具有自发性、自在性、随习性、传承性。•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孕育了不同的习俗、不同的礼仪。礼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谓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由于受到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和思想认识能力的局限,我国民间产生了大量禁忌。因此,我们要“入国问禁,入境问俗,入门问讳。”(l)诞生礼仪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和庆贺生子三个阶段,而以第三个阶段为中心部分(2)成年礼仪又叫成丁礼或冠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3)婚姻礼仪婚姻作为民俗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婚姻形态和婚姻礼仪两个方面。(4)丧葬礼仪是人的一生当中最后一项“脱离仪式”。它是指人死后,亲属、友人、邻里为之举行殓殡、祭奠、哀悼的习俗惯制。2、人生礼仪民俗的分类二、诞生礼仪•诞生是人生的开始,诞生意味着家庭血脉的繁衍与继承。家庭、家族乃至整个社会对人的诞生都非常重视。①求子仪式。•向神灵祈子。这是最普遍的一种求子方式。在民间建有许多寺庙,供送奉子观音。碧霞元君、金花夫人、子孙娘娘等虚造主管生育的神灵、偶像。未孕妇女或未生儿子的妇女带香烛、纸钱等到神像前默祷以求怀孕生子。有的干脆在家中供奉送子观音,平时烧香祷念以求生子。•由旁人送子。最突出的礼仪性质是麒麟送子仪式。所谓麒麟送子,是指亲戚朋友给尚无子嗣的人家送特定的子嗣象征物。如偷瓜送子风俗。在湖南衡阳一带,送的是冬瓜,时间在中秋晚上。冬瓜在几天前就偷来了,并且用彩色绘成面具,用衣服裹成人形,由年长命好的老人抱着,爆竹噼啪地送去。送到家时,把冬瓜放在床上,用被子盖住,老人念祝吉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与这种送子风俗相似的还有“拍喜”、“棒打求子“等习俗。《中外民俗文化》6②孕期习俗。•孕妇禁忌。妇女怀孕以后有种种禁忌,如在饮食方面禁食一些动物的肉,认为吃了兔肉生子会豁唇,吃公鸡会使生下的小孩夜里啼哭,吃螃蟹会致胎横难产等;外出时忌参加红白喜事,忌孕妇入生子人家;在视听方面,孕妇忌容淫秽、异常的事物,听淫乱、不洁之声等。《中外民俗文化》7孕期馈送。这是指各地颇有特色的催生习俗。一般是在孕妇产期将到时,由娘家送一些婴儿出生后所需的衣食物品。如“催生担”。•产妇临盆前,娘家要备好新生婴儿软帽(俗称“被窝帽”),和尚衣(无领,无钮扣,以绳带连系的小人衣),包裙,口涎围、小鞋袜、尿布、红枣、红糖、鸡蛋等物,于月初一或十五送至婿家,俗称“催生”。③庆贺生子。——“洗三”婴儿出生后第三天举行洗浴庆贺仪式,谓之“洗三”或“三朝”——“满月”——“抓周”《中外民俗文化》9报喜•婴儿的出生是一种非常重大的事情,要立即向娘舅家报喜,报喜的礼品往往是一只鸡,如果生男孩就送一只公鸡,如果生女孩,就送一只母鸡;也有的地方送蛋,单数为男,双数为女;广东、广西等地方则送荔枝、龙眼等。•报喜的目的除了表示与亲戚分享得子的喜悦外,同时含有便于娘舅家备办婴儿衣帽等日常用品的意思。洗三•洗三又叫“贺三朝”,是家庭、家族、亲朋好友庆贺添丁进口的仪式。在某些地方婴儿出生三天时,主人会请一位福寿双全的老太太主持洗三仪式,为婴儿洗身,一边洗,一边念诵祝福的喜歌。洗浴完毕,主人备酒菜或汤面招待亲朋好友,俗称“汤饼筵”,也叫“吃三朝酒”,亲朋好友则说一些长命百岁之类的吉利话。“洗三”仪式的举行意味着人生的开始并得到社会的正式认可。现代诞生礼仪现代的生育礼仪远没有传统生育礼仪那么复杂。然而一个年轻的生命来到人世间,毕竟是一件重大的事情,所以对于满月和百日还是要举行一定的仪式。亲朋好友知道一个生命呱呱坠地后,也会携带衣服、食品、水果、玩具等礼品陆续去看望产妇和婴儿;在满月那一天,部分家庭会摆上满月酒,恭请亲朋好友光临,感谢亲朋好友送来的礼物和祝福;在百日那天,农村甚至部分城里人仍然盛行给婴儿打制长寿锁、百家索或手足镯子等;在周岁时,外公外婆还会送来衣服、玩具之类的礼物。三、成年礼•成年礼是为青年男女取得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历史上,汉族有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jī礼的规定。它意味着冠者从此有了治人的权利、服兵役的义务和参加祭祀活动的资格。而女子从此结束了少女时代,可以嫁人了。(一)古代成年礼古代男子成年礼称为“冠礼”,女子成年礼称为“笄礼”,合称冠笄之礼,是汉民族及兄弟民族人生四大礼俗之一,现已不太流行。成年礼冠礼笄礼冠笄之礼1.冠礼•古代男子20岁就进入“弱冠之年”,要行加冠礼。冠礼又称“三加礼”,在我国朝鲜族保留得较完整。初加时,给受礼的男子结发髻,加网巾,加冠;几天以后,选择吉日再加,此时将初加时的冠巾取下,换上纱帽;三加时,加上幞(fú头)。行三加礼时,主持人口念颂词,冠礼结束后,加冠者到祠堂向长辈施礼。•(右图为山东大学学生举行冠礼)2.笄礼古代女子到了15岁左右,就要举行笄礼。“笄”即簪子,一种绾头发的装饰物。笄礼即把头发盘到头顶上梳成发髻,用簪子插住,表示此女已成年。(右图为山东大学学生举行笄礼)冠笄之礼“冠礼”、“笄礼”合称冠笄之礼。后代将此礼与婚礼结合在一起。婚前一天,男子穿新衣服到宗庙或家堂,叩见祖先长辈,由长辈加冠并赐以成人之字;女子则在婚前一天,用簪子束发,叫“上头”,用丝线绞去脸上汗毛,叫“开脸”,这种将冠礼与婚礼有机结合的方式至今仍然存在。韩国冠礼韩国笄礼日本冠笄礼•日本冠笄礼:1月15日是“成人节”(日本政府宣布从2000年开始,把成人节的日期改为每年1月第二周的星期一),全国放假祝贺。各个市、镇、村为步入20岁的青年男女举行成人仪式。3、穿裤、换裙。•这也是成年仪式的一种。如永宁纳西族少年进入成年时,要举行穿裙子和穿裤子仪式。这种改换服装的仪式,是作为成年人的标志。另外。凉山彝族少年也盛行换裙仪式,年龄一般在十五至十七岁《中外民俗文化》21•彝族姑娘进入成年时(一般多在15岁),依俗要举行隆重的“换裙礼”。换裙礼仪式上,姑娘要让姐妹们把她原来的单辫子改梳成双辫子,盘于头顶。还要把原先佩带两耳的白坠片或穿耳旧线扯下,换上红玛瑙似的珊瑚珠或银光闪闪的耳坠,以示吉祥。最后,姑娘脱去原先的红白两色童裙,换上绣了花边的上衣和黑、蓝、黄、白等五彩相间的有褶拖地长裙。换上新裙后,姑娘便可到“玩场”跳舞唱歌,参加社交活动,开始寻找自己的心上人了。《中外民俗文化》224、文身、染齿。这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传承。它可能和原始图腾崇拜、巫术活动有关。文身在我国南方民族中曾经普遍流行过。就拿傣族来说,文身只限于男子,民间认为文身是一个男子勇敢和成熟的标志,不文身会被女人讥笑,不容易得到女子的喜爱。染齿,是女子成年时所举行的一种习俗。傣族女子十四五岁时,就开始染齿。这标志着她已成人,可以结婚。《中外民俗文化》23国外成年礼•加拿大•吞蜥蜴洛基地区的印第安少年在成人仪式上须生吞一条活蜥蜴,望而生畏者即被取消成年资格。《中外民俗文化》24•刚果——锉牙礼•少男在成人仪式上由族长用锉刀将门牙锉成尖刀状。据说这种“锉牙礼”意味着少男已长成“男子汉”,可以与任何野兽搏斗了。《中外民俗文化》25坦桑尼亚——割礼•包括坦桑尼亚在内的一些非洲国家,青年人在步入成人时要实施割礼手术《中外民俗文化》26•澳大利亚——断齿礼•澳洲土著人的有些成人仪式上,人们要把少男的门齿折断,并让他们断食。仪式上还有当场考试:少男必须在大人制造的种种”恐怖音响”面前镇静自若。如能有幸通过此关,第二关便是接受3名成年男子的挑战,在格斗中即便负伤流血也要坚持到最后一刻。《中外民俗文化》27秘鲁——跳崖礼•男孩在成人仪式上须通过的唯一考试,是从约8米高的悬崖上跳下,胆怯者就永远不能成为“大人”。尽管每次仪式上都有一些少年在跳崖时摔得鼻青脸肿,但这种古老的“跳崖礼”至今仍在秘鲁盛行。《中外民俗文化》28墨西哥:负重游水•在海滨地区的某个部落,男孩的成人仪式非常奇特:每人须携带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游过一条海峡!《中外民俗文化》29•以色列•受诫礼照犹太律法,男孩从13岁、女孩从12岁生日那天起就算成人了,从这一成年礼天起就要加入到成年教徒行列中。古代犹太法学书说,犹太男子年满13周岁后,就必须谨守犹太教的613条诫,因此,成年礼又称受诫礼。《中外民俗文化》30瓦努阿图——死亡跳•蹦极跳起源于南太平洋岛瓦努阿图(Vanuatu)的一种成年仪式。居住在瓦努阿图其中一个名叫彭特科特岛上的居民,每年都要在四五月份举办一次“死亡跳”活动。•为举办这次活动,小伙子们先得花5周的时间用树枝和树干搭建一个高约30多米的“跳塔”,并在跳塔的不同高度上铺设木板作跳台,供竞跳者选择不同的高度起跳。为防止搭跳台的木头被太阳晒干,人们还在上面覆盖了宽大的树叶。跳塔建成后,准备参加竞跳的小伙子们就开始到附近的密林中去寻找合适的藤条了。找到的藤条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藤条要足够结实,以保证在竞跳时不会崩断;二是藤条的长短要合适,以保证竞跳者在下落到最低点时头部不会触及地面。《中外民俗文化》32四、婚礼《礼记》:婚礼者,礼之本也。……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中国最早的婚礼仪式,记载于《仪礼》(春秋战国遗留下来的周代礼制汇编)“婚有六礼,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亲迎”三书六礼三书即聘书(订亲之书)、礼书(礼物清单)、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①相亲、定婚阶段②迎娶阶段婚姻礼仪哭嫁遮面花轿拜堂婚后第三天或七天,新娘要偕新郎回娘家,俗称“回门”或“回酒”。这是新女婿第一次正式到岳父家作客,宴饮时新郎要坐在首席,受到一生中最为隆重的招待,由女方家的近亲好友陪席。居住天数不等。现在一般都是婚后第三天“回门”。哭嫁•“哭嫁”,亦称“哭出嫁”、“哭嫁囡”、“哭轿”等。是汉、土家、藏、彝、壮、撒拉等民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即新娘出嫁时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中外民俗文化》35•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半个月、一个月开始,有的甚至前三个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不过,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可以自由地哭。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节。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达到高潮。•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着传统礼仪进行,不能乱哭。谁不会哭,就会被别人嘲笑甚至歧视。总的来看,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中外民俗文化》36•歌词”既有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们即兴创作的。内容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也有的是倾泄对婚姻的不满,对媒人乱断终身的痛恨,等等…《中外民俗文化》37遮面•传说是在远古时期,百姓触怒了天帝,于是,天帝命风伯和雨师兴起铺天盖地的呼啸洪灾灭绝人类。天神却不忍心让勤劳善良的伏羲、女娲两兄妹无辜受难,便送给他们一只竹篮,让其以篮代舟躲过灾难。洪荒过去,人烟绝迹,唯有他们兄妹二人,为了繁衍生息后代,兄妹结为夫妻。出于遮羞,女娲“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娶妇执扇,象其事也”。后州相沿承袭,以避邪恶、求平安。因新娘旧身份的丧失和新身份的开始,容易被邪魔乘虚侵入。为了把新娘从旧身份、旧生活中分离出来,盖盖头便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措施。《中外民俗文化》38花轿•把轿子运用到娶亲上,最早见于宋代,后来才渐渐成为民俗。那时,待嫁的女方在家里打扮停当,凌晨,男方就会派来迎亲的鲜艳的大花轿,这叫“赶时辰”。据说当天如有几家同时娶亲,谁赶的时间早,将来谁就会幸福美满。《中外民俗文化》39拜堂•拜堂又称拜天地。汉族婚姻习俗,起源约在北宋时期。流行于全国各地。在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参拜天地后,复拜祖先及男方父母、
本文标题:第六讲 人生礼仪民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38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