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天津三中吕洁1TX学习任务知识框架典型例题配套练习学习任务:1、熟悉备考内容,依据文言文特征,梳理重点知识。2、分析典型例题,归纳阅读思路、方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知识框架一、固基础二、抓辅助三、明文体四、辨题型虚词实词特殊句式虚词的功能:断句——语气、语意变化——加重感情、调节音韵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阅读提示第一,把握文言虚词在贯通文气方面的作用。第二,发现文言虚词在表现人物与情感方面的作用。第三,体味文言虚词在修饰语言方面的作用。第一,把握文言虚词在贯通文气方面的作用;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都可以帮助理解文意。第一,把握文言虚词在贯通文气方面的作用;例1:白蘋洲五亭记[唐]白居易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旋属灾潦荐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第一,把握文言虚词在贯通文气方面的作用;例2:《为学一首示子侄》[清]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第二,发现文言虚词在表现人物与情感方面的作用;例1:为什么第二句的末尾多加了一个“矣”字?(1)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第二,发现文言虚词在表现人物与情感方面的作用;例2:能否替换为括号内的虚词?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何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耳)。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也)!第二,发现文言虚词在表现人物与情感方面的作用;例3:然和顾都有转折的意味,能不能换呢?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第三、体味文言虚词在修饰语言方面的作用。例1:结构上“托举”?修饰上见长?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抓住了虚词就抓住了读文言文时的节奏,抓住了语气上的一条脉络。知识框架一、固基础二、抓辅助三、明文体四、辨题型虚词实词特殊句式实词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复合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种类16字形分析法(形声、会意)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结构观察法(相反、相近)知识迁移法(成语、教材)借助语境法(上下文)实词推断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再如:禾-五谷,贝-金钱,歹-死亡,皿=器具,纟-丝麻,月-肉,宀-房舍,目-眼睛,隹-鸟雀等等。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3、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4、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阅读提示例1:画线句子中的“望”怎么处理?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衡州新学记》阅读提示①结合文本的上下文意,将答案合理化。②明确作者的感情倾向,正确使用褒贬。③能够准确地体现文章的语体色彩。(书面、口语等,符合原文设定)④吻合句中相应语法位置所要求的词性。⑤结合文化知识,准确表达。阅读提示例:1.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之死》2.淫读古文,甘闻异言。《论衡·自纪篇》3.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昭明文选·陶渊明传》合理推断+精准断“意”=突破实词关,打下理解文意的又一基础。知识框架一、固基础二、抓辅助三、明文体四、辨题型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判断句:表示肯定、判断的语气例:体会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句子。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②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奇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工之侨献琴》※宾语前置:语言习惯,强调突出例:阅读下面文字,体会画线的句子。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刘向《新序·杂事第一》)※主谓倒装:表达强烈的语气、突出谓语。例:1、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工之侨献琴》2、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春秋》3、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与妻书》如水载舟,自言而句,自句而文,“文言文意”自成。知识框架一、固基础二、抓辅助三、明文体四、辨题型定睛标题细看文注善用考题调动积累巧借规律定睛标题例:《戴胄犯颜执法》《卖酒者传》《江乙对荆轩王》《衡州新学记》《白蘋洲五亭记》细看文注例:1、(选自韩愈《讳辩》)2、(节选自苏轼《留侯论》)3、(选自《后汉书·赵壹列传》)[注]①郡上计:向朝廷报告一郡税收会计的官员,也叫上计吏。②郦食其:秦汉之际的策士,后归汉王刘邦。他拜见刘邦,只作揖,不跪拜,刘邦知其不是平常的人,把他请到上座。③忽然:指死亡。④熏:通“曛”,黄昏。4、(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注释]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②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③记:传记。④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⑤瞿然:惊讶的样子。⑥握手:拱手。⑦溥(pǔ):大。⑧凝:注意力集中。5、(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6、(选自汉·刘向《说苑》)[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②炳烛:点燃蜡烛。7、(选自《晋书•皇甫谧传》)[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⑤阙:同“缺”。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细看文注善用考题倾向在人物的哪个事件?哪组人物关系值得细读?作者得出某个观点的依据可能有关哪个事例?作者可能的立场是什么?等等进而在阅读中找寻有效阅读区域。善用考题例: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分析了留侯张良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第一句“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为全文的中心论点。B.桥上那位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一次,是因为张良虽才能有余,但却有着不能忍耐的脾气。C.文章认为汉高祖的胜利和楚霸王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的差别。而汉高祖能忍耐,正是实施了张良的计策。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从“忍”与“不忍”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并通过列举事例指出了“忍”与“不忍”的两种不同的结局。例: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先王之时,学习是施政的基础,学政一体,紧密结合,君臣上下都重视学习,就像农民重视耕耘一样。B、石鼓书院搬迁之初,新屋尚未建好,兵事又起,王彦洪、郑丙、张松三位官员克服困难,为重新修建书院做出了重要贡献。C、作者主张为学者不能把科第成功作为读书的唯一目标,而应研习经世致用之学,为官后施行有益于国计民生之政。D、文章以驳论为主,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批评了后世学者获取科第做官后废忘所学、政学分裂的现象。善用考题调动积累例:1、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2、井臼弗任,藜菽不给。3、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4、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5、遭父忧,水浆不入口者五日,哀毁过礼,殆将灭性。服阕,为邵陵王主簿。6、平旦面数箸,晡时饭一杯。7、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阅读文言文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包括以下八大类。一是姓名和称谓,如人称姓名、谦称、敬称、贱称、名、字、号、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年龄称谓、作品命名等。二是官职和科举,如官制品阶,科举考试的类别等。三是天文地理,如地区名、政区名、山川关隘名等。四是宗法礼俗,如宗法、礼俗、尊卑、忌讳、避讳等。五是服饰器物,如材质、纹样等。六是历法刑法,如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等等。七是古代音乐,如八音、五音、六律、雅乐、俗乐、经首、六幺、霓裳等等。八是宫室车马饮食,如仪仗、食物名称等。调动积累调动积累以科举制度为例:【察举】【征辟】【孝廉】【八股文】【同年】【庠】【序】【国学】【稷下学宫】【太学】【国子监】【书院】【学官】【祭酒】【博士】【司业】【教授】【助教】【监生】【诸生】调动积累与官职有关的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其他:知、视事、用事、下车、洗沐、乞骸骨、致仕巧借规律提升“对应意识”,扩大阅读单位,做到
本文标题:文言文的文意理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390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