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课标要求: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了清朝长达268年的统治。穆宗同治1861-1874←德宗光绪1875-1908←溥仪宣统1908-1912↓文宗咸丰1850-1861→宣宗道光1820-1850→仁宗嘉庆1796-1820↓圣祖康熙1661-1722←世宗雍正1722-1735←高宗乾隆1735-1795↓世祖顺治1643-1661→太宗天聪1626-1643→太祖天命1616-1626清朝皇帝世系表康,安宁;熙,兴盛万民康宁,天下兴盛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康熙(1654—1722),清代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满族,年号康熙,故亦称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而又功绩卓著的著名皇帝。康熙虽然出生在帝王之家,但是他幼年的时候不幸,也可以说他命运不好,8岁父亲死了,10岁母亲又死了,两年之间父母双亡,一个孤儿形影相吊实在是可怜,他祖母孝庄负责抚养他。康熙自己说,他母亲生病的时候,日夜守候在床边,滴水不进,他母亲去世的时候,周岁才9岁的康熙,日夜啼哭,不思饮食,后来康熙自己说,说他在父母的膝下没有得到一天的欢娱。但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康熙幼年的忧患生活,不幸的遭遇,砥砺着他更加勤奋的学习。兼学满汉康熙身上有三种血统、有三种文化、有三种品格,康熙的三种血统,他父亲是满族人,他祖母是蒙古人,他母亲是汉人,所以康熙身上有满洲人、蒙古人、汉族人的三种血统。他又受了三种文化的影响,他祖母、他家庭说满语,他的师傅,满族的师傅教给他说满语,学满文,教给他骑射,他的汉族师傅给他讲四书五经,他又受到儒家文化的教育,所以康熙他的文化来说,既受到满洲骑射文化的影响,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还受到汉族儒家文化影响。康熙的学习从五岁开始,虚岁五岁,周岁才四岁,到了上书房学习,就是到学校学习,每天早上入学,晚上很晚才回来,无论是严寒酷暑,没有一天中断。他自己说,早晚读书年无间日,累得咳血,吐血了,仍然坚持学习。他说每日老师给指定这一段要念120遍,然后要背诵120遍,之后再画一段新的继续背,就这样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完全一百二十遍背下来。所以后来康熙对四书随便指出哪一段,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这对一个汉族的青少年是不容易的,对一个刚入关不久的满族少年是难能可贵。一、少年皇帝1、康熙初年面临的形势⑴清政府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⑵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⑶统一全国和保卫边疆的任务仍然繁重①云贵、两广、福建——“三藩”②台湾——郑成功、郑经③黑龙江流域——沙俄④漠西、漠北——蒙古各部⑷辅政鳌拜专权1661年8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继位,是为康熙。由于年幼,顺治临死前交代由4位辅政大臣主持政务,即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辅佐少年天子的五种形式:外戚势力;太监势力;宗室势力;太后掌权;朝臣辅政。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一)巩固统一国家康熙朝辅政四大臣:索尼(正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遏必隆(镶黄旗);鳌拜(镶黄旗)。辅政四大臣的共同点:都属于上三旗;都是皇亲国戚;都是异姓军功贵族;都资深、位高、权重;都受过睿亲王(多尔衮)排挤鳌拜康熙决意铲除鳌拜集团。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酿成大变。康熙决定不露声色,于是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满族的一种角力游戏,类似摔跤)为戏。鳌拜见了,以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暗自高兴。康熙八年(1669)五月,清除鳌拜的时机终于到来。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这时康熙皇帝早已布好六连环计策,意在生擒鳌拜。六连环一连环:康熙和孝庄太皇太后联同“爱新觉罗家族、赫舍里氏家族、钮钴禄氏家族”。三大家族合并,共同对付鳌拜。二连环:索尼之子索额图奉命调任康熙侍卫,当天索额图在门外站岗,缴了鳌拜的武器。三连环:鳌拜所坐的椅子,右上角的腿是锯断又简单粘合的。因为他面圣,身子要朝皇帝那方倾斜,因此这折了的腿不会用上力。四连环:十几个布库少年中,最厉害的两个,一个在椅子后面服侍;另一个则端上在开水中煮了一个多时辰的茶杯,给鳌拜送茶。五连环:将生擒鳌拜的地点选在宽阔的武英殿。六连环:将训练好的十几名布库少年藏于武英殿内。为避免朝政动荡,康熙帝对涉案之人做了区别处理。对鳌拜,康熙帝赦免了他的死刑,改为拘禁。对遏必隆,“特为宽宥,仍以公爵宿卫内廷”。对其党羽,减少处死人数,从轻治罪。康熙帝此举有效地防止株连,稳定了朝廷秩序。此案的处理颇得人心,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年轻的康熙帝日趋成熟。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一)巩固统一国家2、平定“三藩”⑴“三藩”问题的由来何为三藩之乱?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将汉人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镇守福建。上述三方势力合称三藩。三藩在所镇守的省份权力甚大,远超过当地地方官员,并可掌控当地军队、税赋等。为什么要平定三藩?1.三藩拥有并操控着庞大的军事力量及任其指挥、调动的军权,这是实现地方割据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全国军政统一和清王朝安危的因素。2.三藩具有管理地方的行政权,以吴三桂带头利用朝廷给予的特殊权利,以散财结士和封建宗法关系等手段培植自己的人马,控制和自己属地的政治局面。3.三藩的俸禄兵饷开支浩大,给清政府带来沉重负担。4.三藩在自己属地横征暴敛,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康熙继位后,三藩存在威胁到中央统治。当时康熙只有20岁,周岁才19岁,一个年轻的皇帝,但是康熙在困难面前不畏惧。1673年,清政府下令撤掉三藩藩王称号,吴三桂等随即叛乱。(直接原因)叛乱范围:云南贵州福建广东湖南四川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朕自少时,以三藩势焰日炽,不可不撤。”“三藩俱握兵柄,日久滋蔓,驯致不测。”“(云贵文武官员)各宜安分自保,毋听诱胁,即或误从贼党,但能悔罪归诚,悉赦以往,不复究治。”——《清太祖实录》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一)巩固统一国家1、平定“三藩”⑴“三藩”问题的由来⑵平定“三藩”的经过思考:试分析康熙平定三藩的历史影响。消除了割据、分裂的隐患,加强了国家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有助于清除积弊,促进经济发展,安定民生。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一)巩固统一国家1、平定“三藩”2、收复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材料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材料二:郑成功及其子郑经在收复台湾后,仍然用南明永历年号,以明朝遗臣身份继续与清廷对抗。“三藩”之乱爆发后,郑经乘机率军进攻福建等地……郑氏所部数年煽乱于东南沿海……——《中国通史全编》(下)探究:如何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与经营台湾?从上述材料对郑氏集团收复和经营台湾进行简要评价。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维护了中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是民族英雄。一方面有利于台湾的早期开发,另一方面与清政府分庭抗衡,形成分裂状态。收复台湾——表现出宽阔的胸襟和卓越的统治能力1.对收复台湾持坚定立场——一定要完成国家的统一2.大胆启用郑氏原降将施琅——表现了超人的胆略与见识3.实行灵活多变的收台政策——军事斗争与招抚安民政策并施施琅进军台湾施琅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实现了统一。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一)巩固统一国家1、平定“三藩”2、收复台湾⑴措施:派施琅领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⑵影响:加强了台湾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郑成功的复台和施琅的复台虽各有具体原因,但是都隐藏着中华民族的大义。两人的处境不同,出发点不同,但是他们对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则有同样的认识,都坚定地主张保卫台湾。探究:如何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政府收复台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管理台湾的措施设置行政建制,一府三县,隶属于福建省;设总兵官一名,澎湖设副将一员,加强控制;“展界开海”;实行轻税政策;意义: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清朝的海防。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一)巩固统一国家1、平定“三藩”2、收复台湾3、抗俄签约康熙朝的世界局势:中国和西方开始连接;西方大国崛起;四邻相对落后。康熙帝即位后,统一台湾之前,22年间,也不安宁。总算起来,先后长达40年。于是,东北地区,特别是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地区,军力南下,防务空虚。这就给俄国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罗曼诺夫为沙皇,从而创建罗曼诺夫王朝,更加紧了对西伯利亚的扩张。明崇祯五年即天聪六年(1632年),俄国在勒拿河畔建立勒拿堡(今俄罗斯雅库次克)。崇祯十六年即崇德八年(1643年),俄人带军到了精奇里江(今俄罗斯境内结雅河),侵入达斡尔(契丹后裔)地区,是为俄军首次侵入黑龙江流域。顺治七年(1650年),俄军侵入黑龙江地方,初占领头人阿尔巴西住地雅克萨(今俄罗斯阿尔巴津)。俄人抢掠黑龙江地域索伦、赫哲、费牙喀等部民的财物和妇女,子女参貂,抢掠殆尽。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帝再次派官到雅克萨,与俄方交涉,但无结果。于是,康熙帝一面继续运用外交谈判手段,一面进行军事反击准备。首次自卫反击战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四月二十八日,康熙帝派都统彭春、副都统郎坦(郎谈)、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建义侯林兴珠等,统领满、蒙、汉、达斡尔人组成的军队2000余人,分为水陆两军——陆路,马蹄疾驰,尘埃飞扬;水路,帆樯纤缆,溯江直上--向雅克萨城进发。当地各族部民,积极配合清军,争作向导,探报敌情,运粮送炮,争取胜利。清军主力得到支援,抵达雅克萨的城外。雅克萨被俄军侵踞20余年,终于得到光复。但清军没有派兵驻守,也没有收割田间庄稼,仅毁城堡后,便回军黑龙江城。是为第一次雅克萨之战。再次自卫反击战俄军撤到尼布楚后,派人前来侦察,得知清军撤走。同年(1685年)六月,托尔布津带领700余人,携带大炮和弹药,重新侵踞雅克萨。他们重建被毁的雅克萨城,城上架炮,城外挖壕,壕外竖栅,直到江边。清军在城西要地设立营寨,控制江面,切断从尼布楚方向援敌的通道。城内无井,饮水全靠通向黑龙江的水道。清军激战四昼夜,断其水道,紧密围城。到十月中,严冬逼临,俄军困守孤城,一缺饮水,二缺粮食,三缺柴薪,四缺子弹,五缺棉衣,六缺医药。堡内俄军住在阴暗潮湿的俄军马刀地窖里,坏血病蔓延,死者枕藉。1689年《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岭北河西属俄国,岭南河东属中国。《尼布楚条约》意义:1.双方平等协商下签署的平等条约;2.肯定了“两江一岛”属中国。(即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康熙帝在清军兵迫雅克萨城的同时,再次表现出和平谈判解决两国边境问题的愿望。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在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史上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其一,雅克萨之战表现了中国各族人民不甘屈服于外来民族侵略的反抗精神和英雄气概。其二,雅克萨之战是清俄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沉重地打击了沙俄侵略者,遏止了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进一步侵略,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使东北边疆获得了比较长久的安宁。其三,雅克萨之战促成了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谈判的举行,并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同外国签订的平等条约,表明康熙帝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尔后,清朝在格尔必齐河口、额尔古纳河口,竖立用满、汉、蒙、俄、拉丁五种文字镌刻的石碑,又沿边设卡伦,定期巡查,归属黑龙江将军管辖。清朝加强了对黑龙江地区的管辖,初步奠定了后来黑龙江等行省的规模。中国东北边疆得到170余年的安定。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一)巩固统一国家1、平定“三藩”2、收复台湾3、抗俄签约确定
本文标题: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402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