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比拟是利用心理联想机制,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的一种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的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比拟的分类拟人:把物当作人。就是把生物或无生物当做人给他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声情笑貌,使其人格化。(拟人也是一种构词方式,比如:山腰、山脚、针眼、电脑等)例如:白云无精打采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拟物把人当物:利用人与物之间的某种相似之处,使人物化。例如: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那不是水生吗?以物拟物:即把这一事物当做另一事物。例如:春天的口子咬住了冬天的尾巴,而夏天脚底又常紧随在春天底身后。比拟的构成本体:被写的人和事物。拟体:当做的事物和人。(大多不直接出现)拟语:用来写本体的词语拟人•会思想,会劳动,会创造和富有感情的本质特点,人类对自己的这些本质特点最为熟悉,最为理解,最易接受,最易产生共鸣。为了表达的需要,将人的本质特点转移于其他事物,让它们具有人的某些特点,可以将事物描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使人感到亲切,容易受到感染。例1(把动物拟人)•……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看不见的云雀在天鹅绒般的绿油油的田野和盖满了冰的,收割后的田地上颤巍巍地歌唱着;田凫在那积满了塘水的洼地和沼泽上面哀鸣;鹤和鸿雁高高地飞过天空,发出春的叫喊;脱落了的毛还没有全长起来的家畜在牧场上吼叫起来了;弯腿的小羊在它们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着的母亲身边跳跃;……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了。②(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简析】列文处在失恋的苦闷中,可是,春风给他带来了安慰,希望和信心。上述文字具体地,有层次地描写了春天给动物带来的变化。作者将动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品格。蜜蜂在“探险”,云雀在“歌唱”,田凫在“哀鸣”,鹤和鸿雁发出“叫喊”,小羊在“母亲”身边跳跃。作者将这些动物写得栩栩如生,画面洋溢着春天到来的蓬勃生机。把动物拟人例2(把植物拟人)•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搞活打开乐观没软骨头年蔑视内蒙古体看法没国家没每人法庭长每佛撒佛爱戴方面每广泛没收马锅头反革命的灌米汤佛打开人民感感到毛茸茸。•——(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简析】诗人满怀激情,以拟鬼画符合金钢头发的方式描绘了团泊洼色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动人秋景:高粱在“悄悄”“观察”,向日葵“股份公司软骨头没防恶魔日二十九饿日食基色亿十日米”着,“望”着,“年高”的垂柳“抚摸”着庄稼,芦苇“细心地护卫”着“偷偷开放的野花”。如此拟人,使画面上的这些自然景物静谧美好,多情和谐,栩栩如生,使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满腔情怀形象化了。例3(把无生物拟人)•枪口对准星星,•星星大吃一惊!•看它呀,躲躲闪闪,•看它呀,跳跳蹦蹦.•星星,不要害怕,•战士的眼睛最清!•我们揍的是空中强盗,•瞄你,只是练功.•星星笑了,•笑着跳上了准星.•眼睛——星星,一条线,•牵来了多少黎明!(石祥《瞄星星》)•【简析】星星,怎么会大吃一惊怎么能躲躲闪闪,跳跳蹦蹦又怎么会笑怎么会跳上准星因为战士在用枪口瞄准他,然后作者又解释这是练功.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展开想象之翼,根据星星的形象特征,让其人格化,赋予它以人的动作和情态.例4(以事理拟人)•这里叫洋八股废止,有些同志却实际上还在提倡.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头少唱,有些同志却硬要多唱.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简析】教条主义是个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可是时行起来,害人不浅.许多反对教条主义的同志要它罢休,有的同志却偏要推之以出.作者将教条主义人格化,形象地说明:它躺着休息,便安然无事;若是活动起来,害人至深.拟物•各类事物无不具有自己的个性.如鸟会飞,虫会鸣,树会开花,水会奔流,太阳会发出光和热,真理会被传播……拟物常常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拟物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把人当作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来描写,赋予人以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的某些特征.•二是将物拟为物.包括以生物拟为无生物,以无生物拟为生物,以物拟为抽象事理,以抽象事理拟为物.例1(人拟为动物)•金色的太阳照耀着金色的麦而是认得上乘法丰收的歌儿在田野里荡漾;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阿不都热西提《女拖拉机手》)•【简析】翅膀是属于鸟类的.作者却赋予维吾尔族姑娘以翅膀,并热情地讴歌:维吾尔族女拖拉机手驾驶铁牛,在肥沃的田野上自由地飞驰.例2(把人拟植物)•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了人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便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孙犁《荷花淀》)•【简析】几个妇女去前方看望丈夫.在荷花淀,看见荷叶下面的人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人拟为荷,将隐蔽在荷叶下面的战士物化了,显得那么清新,美丽,可爱.•二是将物拟为物.包括以生物拟为无生物,以无生物拟为生物,以物拟为抽象事理,以抽象事理拟为物.例3(拟无生物为动物)•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简析】“衔”与“吞”都是动词,可以表示人或动物的动作。根据文意,作者是将“洞庭一湖”拟为动物。巍巍群山,能“衔”住,滚滚长江,能吞吐,可见八百进里洞庭之阔大,气垫之宏伟。例4(拟抽象事理为物)•三百年过去了,台伯河还像当年一样淙淙地流着,亚平宁半岛上的阳光也像当年一样和煦.罗马经历过战争,流血,唯物主义者——战士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郑文光《火刑》)•【简析】翱翔是鸟特有的本领.思想不是鸟,是个抽象的概念,可以在人民中迅速传播.作者抓住这一点,运用比拟手法,赋予布鲁诺的思想以雄健的翅膀,把思想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力量.构成比拟的主要方法比拟是以人的联想为基础,通过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不同属性转嫁的关系而构成的修辞方式。构成比拟的方法主有以下几种:第一,感情性格的转嫁,把人的感情性格转用于物上。如:井冈山上的毛竹,同井冈山人一样坚贞不屈。(袁鹰《井冈翠竹》)第二,动作,行为的转嫁.有两种情况:A由人到物的转嫁: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敬爱的周总理永垂不朽》解说词)她在呢喃低语中朦胧睡去,窗口的两支红烛滴落着一滴一滴红色的泪。(刘绍棠《两草一心》)B由物到人的转嫁:“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社会主义好》歌词)第三,呼唤的转嫁,把适应于人的呼唤转用于物上。如:英雄的纪念碑啊,你可曾看见,此刻,在北京,在全国,在全世界,为失去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在哭泣,在沉思,在焦灼不宁.(韩瀚《写在祖国的江河和土地上》)第四,称谓的转嫁,把适用于人的称谓转用于物上。如:看,榕树老人捋着长髯,木瓜弟兄睁着大眼,候着出海的渔民哪,披风戴露满载鱼虾回家园.(郭小川《厦门风姿》)第五,人称的转嫁,用指代人的代词指物。如:是的,外面有和风,丽日,可小白杨,你是否知道什么叫严霜,冬雪,风雨霜雪中,你会结结实实地生长起来.(韩作荣《小白杨》)第六,抽象转嫁于具体,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如:他们……挥动竹枝扫把,在默默地扫着,默默地扫着.好像春天,夏天天,秋天,冬天,都是在他们的竹枝扫帚下,一个接一个地被扫走了,又被扫来了.(古华《芙蓉镇》)比拟的效果第一,比拟的主要效果是使表达形象生动。拟可以让静的变成动的,让死硬呆板的变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格的,让抽象的变成具体形象,活灵活现的.客观事物经过人们合理的属性转移和合乎规律的创造性想象,而变得富有艺术魅力。例如:“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鼓鼓圆。”将植物沙果西瓜花儿豌豆等都人格化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景象.第二,通过比拟,还可以表现人们的想象力,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并创造某种意境,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例如:秦淮河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莫愁湖发出了撕胆的哭声。(张天明《按照人民的命令》)作用•1增添特有的情味•2.把事物写的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3.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使用比拟时的注意问题1、比拟要与情境相协调。比拟是通过联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手段,必然会融进表达者的真情实感。在运用中应注意情与景相协调,即情景交融。2、比拟的拟体要符合本体的特点。运用比拟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以,拟体要尽量符合本体的特点。否则就会不伦不类。3、比拟要避免褒贬不当。比拟,不管是拟人还是拟物,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使用比拟时要注意感情色彩协调一致,避免褒贬不当。4、比拟要注意语体。运用比拟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并不是任何场合都可以使用这种修辞手法。一般而言,文艺语体中使用比拟手法较多一些,科技语体、公文语体一般要慎用,否则会削弱公文的严肃性和科技文章的严谨性。比拟与比喻•比喻和比拟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格,使用的时候,往往分不清楚。怎么样才能分清呢?•关键是明确概念。比喻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此类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而比拟是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或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描写。•比喻是打比方,凭借本事物和喻事物的相似点联系起来。比拟是描写,是凭人的联想和想象联系起来。一个完整的比喻包括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如:“共产党像太阳。”“共产党”是本体,“太阳”是喻体,“像”是比喻词。本体和喻体之间靠的是二者都能给人以光明和温暖这一相似点联系在一起的。•而比拟是按着人的想象和联想直接把本事物当拟事物来写。比如:鸟儿歌唱,花儿欢笑。“鸟”和“花”本来不会象人那样“歌唱”和“欢笑”,但是人可以想象它们会歌唱、会欢笑。比拟没有联系词,就直接来描写。你分开了吗?比喻和比拟比喻:人们在描述事物或说明事理时,通过联想,用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另一事物。这种辞格就叫比喻。(定义)•本体被比喻的人和事物•构成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如“好像”•类型:明喻:①人生像舞台。•暗喻:②人生是舞台。•借喻:③谁都得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一个角色•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物来写、把•甲物当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比拟。•本体:被写的人和事物叫本体。•构成拟体:当作的事物和人叫拟体(不直接出•现)•拟语:用来写本体的词语叫拟语。•拟人把物当作人④白云无精打采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把人当作物写⑤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拟物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把甲物当作乙物写⑥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比拟和比喻的区别比喻的重点在“喻”,即以乙事物(喻体)说明甲事物(本体),喻体一定出现,甲乙两事物有主有从;二者有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在“拟”,即干脆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拟体一定不出现,甲乙两事物不分主从,浑然一体。二者不一定有相似点•⑦生活像车轮一般隆隆地前进。•⑧在这亲爱的黄土地上,生活依然能结出甜美的果实。小试牛刀1泼洒蝉声满湖凉。比拟2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比拟3淮海战役的炮声一响,黄伯韬兵团一下子就进入了我们的口袋。比喻4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泄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比喻5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比喻6我的思想感情,在放纵奔流着。比拟比拟辞格小练习1、“她似乎衣袋里全装着天真,一掏出来就可以用。”(韩少功《火宅》)“天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这个例中被比拟成一个有形的事物,十分形象。2.在这里的人们中间,我最不愿与之离别的就是海涅,我恨不得把您也装进我的行李袋中去。”(马克思《给海涅的信》)在这个例
本文标题:比拟修辞手法课件L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442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