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责任胜于能力心得体会
责任胜于能力心得体会责任胜于能力心得体会(一)读了《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使我受益非浅,此书运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其深刻的内涵,浅显易懂的道理,全书详尽细致地讲述了一个人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强烈的责任感,也再一次梳理了我的神经中枢:尽心尽职地工作,百分之百地对自己行为负责。也让我对文中的“责任”二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那“责任”到底是什么?责任是一个人的工作宣言。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对工作中的小事敷衍应付或轻视责任。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树立对事业追求的标杆,用自己的特长和学到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以高度的责任感去服务于家长和孩子,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不管你做的是什么样的工作,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有没有责任感,是否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只要你认真地、勇敢地担负起责任,你所做的就是有价值的,你就会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尊重。人的一生必须承担着各种各样的责任,社会的、家庭的、工作的、朋友的等等。人不能逃避责任,对于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要勇于承担,放弃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时,就等于放弃了生活,也将被生活所放弃。责任可以使人坚强,责任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力,永远由责任来承载。责任可以改变对待工作的态度,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你的工作成绩,正如书中所说的“假如你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讨厌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我们在工作中,就要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培养工作热情,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完成工作,清楚自己的职责,并承担起自己所在工作岗位的责任,才能作到“精业、兢业、敬业、乐业”,那么工作就由压迫式、被动,转化为积极主动,并享受工作乐趣,取得成绩的快乐。光有知识或能力,而没有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没有团结、协作、配合的团队精神,只会是原地踏步,就谈不上敬业。为此,对工作的热情、创新意识、团结、协作、配合意识,在某种意义上讲来自于责任,有了责任,才能有工作热情和工作创新,才能有团结、协作、配合意识,才能有廉洁奉公意识。当然,责任胜于能力,这并不是对能力和知识的否定。一个只有责任心而无能力的人,是无用之人。真正的责任心,是行动而不是语言,是要用业绩来证明的,而不是口头上的谈论,而业绩又是要靠能力去创造和完成的,缺了责任心谁也看不上你的才华,所以责任心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因此,在工作中要抱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不能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只要积极、自觉、主动地去完成工作,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自己的价值。“人可以不伟大、人可以清贫,但我们不可以没有责任”。任何时候,我作为大队辅导员都不能放弃肩上的责任,扛着它,就是扛着领导和学生的信任与重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领会其中寓含的哲理和警示。今后,我要在德育工作岗位,真正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作为领头人要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信念,兢兢业业履行自己的职责,踏踏实实做好每件工作,把各项工作做得更细、更好!责任胜于能力心得体会(二)听了杨宗华老师讲的《责任胜于能力》这堂培训课程后,觉得他讲的既生动通俗又具有感染力,无论是对企业管理,机关管理,还是小到办公室管理,甚至对家庭管理和对自己人生的管理都很有建设性,感触很深,也引发了我深深的反思。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和理解,和大家共勉。在此我主要谈一下对“责任”的理解。我特意查了一下,“责任”一词,辞海的解释是:一是分内应做的事,二是没有做好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在这堂课中,显然是取其前者,确切地说杨老师讲的应该是勇于负责任的精神。通过这堂课,我认为责任的含义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层:责任是一种使命,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所以说责任就是一个人的工作宣言,也就是一个人工作的基本态度。杨老师没有否认工作能力,他说责任是一种载体,是你能力得到正确发挥的载体,缺乏责任心的人,也就没有了发挥才能的舞台,成就不了事业。我认为责任更是一种前提,责任心本身就是工作能力的一种体现,是能力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很难说他会有工作能力,也就是说,一个有工作能力的人不会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试想一个有能力的人会对责任理解的如此不到位么?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可能能力不到位,但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发现一个是很有工作能力却没有工作责任心的人(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然而,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些事情并不是需要很费能力才能完成的,做与不做之间的差距就在于——责任,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的人。责任承载着能力,只有负责任的人,才能担当重任,而缺乏责任心的人,成就不了事业的同时,只会沉溺于自怨自艾或怀才不遇的感叹之中。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第二层:责任是一种忠诚。责任本身的含义就决定了这一点,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做了无需炫耀,这就是他的忠诚所在。在我们的工作中存在这样一种人,不善于工作只善于汇报,不忠实与职责,爱耍小聪明,这是不足取的。一位伟人曾说过:“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勇于负责任的精神之后。”在责任的内在力量的驱使下,我们常常油然而生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归属感,只有忠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才会得到这样的感受。所以杨老师说,假如你非常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讨厌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狱。第三层:责任是一种荣誉。这也是杨老师在课程中提到的。无论何种岗位,都有岗位职责,岗位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就看你对待这份岗位的态度,无论站在何种岗位上只要忠实的履行了职责,你便能得到他人的肯定,这就是荣誉。前几天,我们几个朋友聚会,在饭店里吃饭,碰到了这样一位小伙子,他是饭店的服务员,他并不觉得自己的工作卑微,自始至终都很优雅的站在房间里,不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而且,在一位醉酒的朋友冲他大喊大叫,在各位客人的要求很冲突的情况下,他很得体的处理完了一切事物,并不带一点反感和委屈的情绪。信不信,就是这位服务员,让我们当时在坐的好几位都肃然起敬,我们的这种尊重是不由自主发自内心的。正是他的工作态度为自己赢得了尊严。试问不论你身居何种高位,而不忠实的履行职责,你会得到别人真实的尊重么?换个角度说,对于身居高位而不履行责任的人,你会真实的尊重他么?天地人生,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一个组织缺少勇于负责的精神,这个组织就难以让人信任;一个人缺少勇于负责的精神,这个人就会被人轻视。只有那些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第四层:责任是一种智慧。说到底,责任就是一种智慧。因为只有首先付出,才能最终拥有,杨老师在课程中提到的“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还有佛语说的“施,幸于受”,再有先贤孟子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说的都是这个道理。我们的集体需要责任,责任让团队更有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在工作中,要多一份责任心,多一份敬业精神,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在工作中才能体现个人价值。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你的尽心尽力会得到认可,受到尊重,也会得到事业的青睐。进一步说,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必定是敬业、热忱、主动、忠诚,把细节做到完美的人。因为无论一个人有多么优秀,他的能力都要通过尽职尽责的工作来体现。一个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人,即使工作一辈子也不会有出色的业绩,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我说责任是一种智慧。拥有这种智慧就是要勇于承担更多的责任,人的一生必须承担着各种各样的责任,工作的、家庭的、社会的等等。人不能逃避责任,对于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要勇于承担,放弃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就等于放弃了生活。对工作负责、对群众负责、对领导负责、对同事负责、对朋友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他人负责。自动自发,最完美地履行你的责任,让努力成为一种习惯。努力工作,忠诚于事业,如果你是金子,你就会发光,不用怕别人把你埋没。以上是我个人对这堂课的一点体会,责任胜于能力,心态是前提。把心态调整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我们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责任胜于能力心得体会(三)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读过之后,感触很深,书中讲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无论能力大小,主要看你对工作、对事情,有没有责任心,敢不敢负责任,如果你的能力再大,很能办事,但由于你骄傲自满,不负责任,很容易办的事情,也会办不好,这就说明,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或者一个不负责任的人,首先失去了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其次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所以讲,责任是一种俱有至高无上的价值,是人生的一种追求,责任就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守信,责任就是对自己工作的出色完成。责任从大道理说,就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从小的来说即一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责任就是做好自己被赋予的任何有意义的事,就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对自己工作出色的完成,就是忘我的坚守。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者,我深感责任的重大。强烈的责任感能唤醒一个人的良知,也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但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个别同志,他们失去了自己的责任感,只有等别人去强迫他们工作时,他们才会工作,他们从来没有真正考虑过自己身体内到底有多少潜能。在一个团队里,尤其是保安这个行业,最需要的是成员们的协作和彼此的责任感,只有这样,团队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老师和学生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书中的观点对于我今后改进工作有很大的作用,思想上的转变必将指引行动上的转变,我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擅长履行责任的人。有人说,假如你非常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讨厌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狱,在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的,责任就是对工作出色的完成,责任就是忘我的坚守,责任就是人性的升华。
本文标题:责任胜于能力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444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