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2016年全国一卷作文讲评及范文
12016年全国一卷作文讲评及范文六,写作。18,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作文点评】本次作文题目整体难度相对较大,在保持对社会问题关注的同时,加大了对考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多向考查。首先,针对题目形式来说,本次作文采用了多年停用的漫画的形式,可以说是同时进行了作文和语用漫画题的双重考核。从1983年漫画作文《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开始,历年还出现了1996年漫画作文《给六指做整形手术截错了》、2007年《出事了吧》等题目。考生在日常练习中往往仅对内容进行单方面的审视,所以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这也提示在未来阶段的备考过程中,应多注意综合形式的练习,避免临场考试中出现问题。其次,从内容上看,考生应首先针对漫画内容进行两方面的理解:浅层和深层。从浅层角度来看,图片内容写家长对孩子成绩的重点关注,片面追求孩子的进步,追求升学率。而从深层来说,它不仅在暗示家长对孩子关爱的错误表达,也表示出孩子对父母爱的另样需求以及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待进步与退步的态度。在写作时,我们要从多角度对材料进行思考,才能更好完成本类题目。总体来说,本次作文的“特殊”不仅有效的避免了学生考前为应对时评类文章准备好的套作素材的套用,同时也有效的挖掘出考生自身的潜能,让考生从自身出发认识社会、思考社会。解析:作文题的材料是一幅漫画,漫画作文大意为,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了奖励;第二次考了98分,得了一巴掌。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8分受到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获得奖励,看图写作题目自拟。漫画可以有多个视角,可以竖着看,可以横着看,甚至可以斜着看。从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内容和寓意。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思考评价与发展的问题。语文考试结束后,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组副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金涛教授对作文题进行点评。该漫画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一、学生家长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分数,学生学习成绩尽管起点很高,但有了退步,仍受到家长的惩罚;学生成绩尽管起点较低,但有了进步,也受到家长的奖赏。虽然同样受到奖赏或惩罚,但两个学生的分数差异很大,这反映了家长对学生学习分数的态度。二、学生家长的态度,其实反映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三、从更抽象的角度,这也反映了目前社会上对进步、退步的态度。2教师下水作文:教育,不能缺失了“掌痕”(广东清远清新一中:邹天顺)(点评:标题耐人寻味:鲁力)1有人将夏明的漫画稍作改动,其画面清晰可见:条纹衣男生第一次考100分,得到一个亲吻的奖赏,第二次考98分时得到的却是一个耳光的惩罚;黑短袖男孩,第一次考55分,挨了一巴掌,第二次考61分,得到了一个亲吻。两幅画面的寓意很明显:无论基础如何,只要有进步就会得奖赏,退步了必将遭到惩罚。(开头概述漫画内容,用“条纹衣”和“黑短袖”将两人区分开来,思路清晰,语言平时而简洁,层次分明;接着点明寓意。——鲁力)2从纵向对比中我们还会发现,条纹衣男生得到了“吻印”之后却难以维持现状而退步了,而黑短袖男孩第一次收获了“掌痕”之后,成绩很快进步了。(采用“比较“手法,从纵向对比,抓住了“退步”与“进步”这个实质。——鲁力)3这不是在警示我们: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能缺失适当的惩罚吗?(这个反问句看似平常,然而它却非常崎岖:它一反常态,反弹琵琶,提出了一个让人似乎意想不到的观点: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就是要有适当的惩罚。这有点“石破天惊”的味道!——鲁力)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之所以耐寒,是因为它不畏惧严冬。人又何尝不如此呢?经不起严峻考验何来顽强的意志力?纵观当今社会,人们一谈教育必言赏识,谈“惩”而色变。在这种赏识教育的温室里,孩子们失去了最基本的挫折承受力。有的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学习进步,口头表扬不起作用之后便是不惜重金奖励,而面对孩子成绩下降时却敢怒不敢言。因为家长们担忧:长春17岁男孩因父母的几句批评跳楼身亡了。因为老师们害怕:徐州丰县某高一学生因在数学课上看小说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后跑出教室从5楼跳下去了;扬州一小学生因不愿意打扫卫生被老师批评而负气跳楼轻生了。老师们更是恐慌:湖南桃江一学生因不叠被子被老师批评而跳楼,教师夫妻被逼下跪之后没有丝毫的教师尊严了。这些生命之花为何如此脆弱?因为在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中缺失了惩罚,就像长期生活在温室里的花儿一样经不起风吹雨打。(本段开头采用“比兴”手法,从松柏说到人:顽强的意志来自严峻的考验。接着宕开一笔,以“纵观”领起下文,联系现实,反面举例,点面结合,意在正面突出分论点:顽强的意志来自严峻的考验。——鲁力)5在缺失磨难与挫折教育的环境中,我们很难培养出多次被贬而乐观豁达的苏东坡,更难以出现忍辱负重而奋笔疾书的司马迁。6“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几句批评都无法承受的人,都是因为缺少了磨难;连一点挫折都承受不起,何谈担当大任!(这两个自然段可以看成是一个段落,文章联系古今,有据有理,从而说明:要担当大任必须少不了“惩罚教育”。——鲁力)7受教育者失去了惩罚教育,而教育者必将遭到惩罚!近年来,老师因批评学生挨打,父母因教训子女而遭杀害的例子已不再是新闻。(本段虽短,然分论点与论据齐备,正所谓“麻雀虽小,肝胆俱全。——鲁力)8我们无意提倡棍棒教育,但棍棒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近年来出现的虎妈狼妈鹰爸们也确实将他们的孩子送进了理想的名牌大学,当今赏识教育环境中的孝子也不一定比“棍棒底下”出现的人数多。“高薪养廉”并没有减少贪官的数量,“废除死刑”倒是让监狱“人满为患”了。奖赏远不如严惩更具威慑作用,奖罚不明的军队必定失去战斗力,只奖不罚的教育难以培养出意志坚强者。在适当的惩罚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不仅意志力强,而且更孝顺父母,珍惜生命。回归适当的惩罚教育,回报我们的不仅仅是孩子优异的学习成绩,更是给了我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本段仍然采用首括句做分论点的形式,先总起,继而高密度地正反用例,信息量大。——鲁力)9值得欣慰的是,在因失去惩罚教育而遭遇惨痛教训之后,人们终于记忆起了“吻印”与“掌痕”的故事,尤其让大家明白,“掌痕”并没有让人消沉反而是激励成绩提升的有效措施。同时也给我们3敲响了警钟: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而在某些环境中,磨难与挫折远比奖赏更具教育作用。(行文在“放出去”后到此“收笔”,回扣命题材料,在“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的比较中,强调“磨难与挫折远比奖赏更具教育作用”。——鲁力)10只奖不罚的教育必将面目全非,缺失惩罚的教育必将丧失其应有的功能!(结尾,再次强调文章的中心论点。至此戛然而止,有“豹尾”之力度,又有“余音”之韵味。高!——鲁力)2016年6月7日星期二【点评一】邹天顺先生《教育,不能缺失了“掌痕”》是一篇很好的下水作文。其中心论点是: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不能缺失适当的惩罚。文章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文从字顺,可予考生以多层面思考与启迪:1.立意辩证奇卓,发人深思:文章从“掌痕”入笔,谈适当的惩罚不可少,很有胆识。其深层次的意蕴是: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有如鸟之双翼,相辅相成,天然地具有互补性。赏识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激励,惩罚教育的基本功能用以警示;二者各有优长,也各有缺憾。而其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规范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故尔不可偏废。2.使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是高考作文常用的写作方法,但在考场上,考生常犯错误有:或堆砌论据,缺少理性阐发;或空洞说理,没有论据支撑;或面面俱到,却不痛不痒;或顾此失彼,易头重脚轻……《教育,不能缺失了“掌痕”》则给考生提供了典范:文章不长,却综合使用了引证、例证、演绎、归纳、类比、对比等方法,恰如其分的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种写法值得学习借鉴。3.整体结构依“总—分—总”格局展开,纲举目张且疏密有度,如阐发“缺失适当的惩罚”的后果,不惜浓墨重彩;结论部分却惜墨如金,点到即止。这对于高考作文的写作,很有帮助。4.全文字数不多(近1200字),语言通俗流畅,不刻意雕琢,不以奇词丽句取悦于读者,值得考生学习效仿。(点评:湖南著名特级教师吴同和先生)【点评二】本文有几个鲜明特色:观点标新立异,不落俗套,以人棒喝;中心论点的引出别具一格(一二介绍画面内容,为第三段提出中心论点做好了铺垫);比较中说理,正反论证,收放自如,信息量大。在说理中我们看到了“比较、对比”“多层论证”等要素,而在拓展方面,我们又看到了开放型作文的写法。正是二者合一,才使本文如此多彩多姿,这也许正是今年作文的一大创新!其它,如结构严谨、语言朴实,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留待读者去品评!总之,这是一篇大胆的发人深省的说理文。(点评:深圳鲁力)【点评三】都说“文章以意为先”,立意要“新”要“深”,发人所未发,见人之未见。邹老师的文章可谓是既“新”也“深”。邹老师的立意的“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从漫画里读出来的,通过纵向对比,得到“吻印”之后而退步了,而收获了“掌痕”之后成绩进步,从而引发对“赏识与严责”的教育问题思考,看似简单,实则也符合漫画的意思。此漫画的解读可以多元,也许邹老师的观点与很多人的理解不尽相同,甚至相反,但这样的解读也未尝不可,因为读的视角“新”,所以观点也“新”。邹老师的文章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下教育问题,比较深入地论述了教育环境的恶化,这与挫折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是相辅相成。有句话说得好,缺乏惩罚的教育就好像一口没了牙的嘴,是羞于张开的。(点评:长沙刘超衡)范文:莫让孩子脸上再现掴痕掩图而思,不由得想到了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说的那一句:“救救孩子。”或许有人会说,右边的孩子身上体现的是家长对进步的鼓励;左边的孩子身上体现的是家长对完美的要求。而我,却只看了两个孩子脸上先后的掴痕。当他们的父母口口声声说着“爱孩子”的时候,却用此等粗暴的手段来对待孩子。所以,我要疾呼:莫让孩子脸上再现掴痕!莫让孩子脸上再现掴痕,就要我们在孩子不够拔萃时耐心鼓励。在我们的孩子尚不够优秀的时候,4正是他们的沉潜期,此时,我们需要报之以耐心,鼓励他们穿越低谷,走向高峰。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先后参加过两次高考却均折戟,就在他准备奋战第三次的时候。村民们大多劝其母亲去说服自己的孩子放弃挣扎,安心将自己的一生绑在土地之上。在此时,俞敏洪的母亲给予了孩子最大的耐心和支持,借钱教学费,鼓励孩子重头来过。最终,俞敏洪走过黑暗,题名北大。再看图中右边的孩子脸上的掴痕,我想,他的父母应该为自己不懂在孩子不够拔萃时应耐心鼓励的道理的蒙昧而感到汗颜。莫让孩子脸上再现掴痕,就要我们在孩子偶然退步时温情陪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会有无数挫折、失败、退步,这在所难免,无可非议。此时,我们应该为在风雨中受尽寒冷的孩子打开温情的臂弯,让他们在温暖的陪伴中重拾信心,再次上路。想到了民国大师梁思成,其子梁从诫打算报考父亲担任系主任的清华建筑系,原本具备实力的梁从诫在考试时发挥失常,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此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并未疾言厉色地加以指责,而是选择了温情陪伴,细心分析。最终,梁从诫扫除了心中阴霾,踏入了分数足够的清华历史系,最终成就了另一番事业。与之相对,图中左边孩子脸上的掴痕,告诉着我们,他父母的行为不能叫做恨铁不成钢,而应该叫冷漠疏离、叫求全责备、叫爱分数胜过爱孩子。龙应台说过:“孩子,你慢慢来。”在这句话中,我看到了在孩子不够拔萃时的耐心鼓励,看到了在孩子偶然退步时温情陪伴。图中两个孩子的遭遇让我痛心,我想,如果所有家庭都用掌掴的形式“鞭策”孩子的话,除了能够“遂感激勤学”的西晋左思,应该大多数孩子都会兴趣受挫、信心受阻吧。我真诚地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够在耐心的环境中成长,在温情的氛围中茁壮,最终昂扬满怀,扬帆启程,破浪远航,直济沧海!所以,我要疾呼:莫让孩子脸上再现掴痕!范文:显影人生一张图,两个人,两种境遇,对应两个关键词:熟悉和陌生。熟悉的掌印,陌生的唇印
本文标题:2016年全国一卷作文讲评及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455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