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茂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复查情况的报告省政府: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的实施意见》(川办函[2006]149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印发对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川教督[2006]2号)的精神和要求,我州组成州政府教育督导复查组,于2010年月日至日,对茂县政府的教育工作进行了严格对照督导评估细则进行了督导复查,茂县政府对复查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督导评估复查工作情况按照督导评估的有关要求,州政府督导评估复查组同去了茂县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情况汇报,从领导职责、改革发展、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及教育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督导评估复查,重点查阅了相关资料,核实了各项数据,召开了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县有关部门负责2人参加的座谈会,并进行了问卷调查。随机抽查了土门乡、白溪乡、校场镇、南新镇、永和乡、凤仪镇等6个乡镇,实地核查了10所学校的校容校貌、教学设备、生活设施、教学管理、教育质量、教育收费、教育发展水平、校园周边治理等方面情况,召开了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座谈会。督导评估复查组对收集的信息和查证的情况进行了认真汇总、分析、评议,形成督导评估复查意见,并与冒险政府交换了评估复查组意见。二、茂县政府教育工作主要情况及成绩(一)加强领导,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茂县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基础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牢固树立教育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发展思路,依法履行职责,切实承担起县域内教育工作的领导责任。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意见》,坚持把教育工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坚持了每年两次专题讨论,研究决策事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事项。政府将教育工作纳入对部门、乡镇政府的综合目标考核,形成了政府重视、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县四大班子领导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视察指导、现场办公,切实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茂县教育在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两基”攻坚项目以及震后恢复重建以后,取得3了显著成绩,。(二)茂县教育基本情况。在推进“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中,茂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两基”工作,层层签订“两基”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确保“两基”的普及程度稳中有升。全县有校(园)29所:高中1所,在校学生1703人;初级中学3所,在校学生5403人;乡镇小学23所,在校学生9002人(附设学前班327人);公办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028人;民办幼儿园15所,在园幼儿929人;全县寄宿制学生共11339人。2010年,全县小学入学率达到100%,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毕业率为99.94%,三残儿童入学率为89.47%,15周岁完成率为99.74%;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17.64%,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毕业率为96.83%,17周岁完成率为91.65%;154周岁文盲率为0,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7.54%;学前一年入园率为86%,学前三年入园率为62%;高中阶段入学率为73%;2010年高考升学率为83.36%。(二)加大政府投入,加强经费管理。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是历届县委政府对发展教育的共识。县委、县政府严格按“多、保、先”要求投入教育经费,即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时候,确保对教育的应有投入,在安排机动财力和预算外财力的时候,优先考虑教育发展的需要,保证对义务教育的总体投入不低于税费改革前的水平。一是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教育投入体制。四年(2007-2010年)来全县教育经费总支出为74851万元;并努力做到了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即:08年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收入增长的比例12.7%,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增长比例与上年相比增长15%,教师工资增长7%;09年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收入增长的比例22.5%,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增长比例与上年相比增长59%,教师工资增长44%;2010年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收入增长的比例22.7%,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增长比例与上年相比增长39%,教师工资增长8%。四年教育费附加全额为2025万元,用于教育的比例为100%。地方教育费附加全额为609万元,用于教育的比例为100%。彻底消除了D级危房。二是教师待遇不断提高。全县教师工资由县财政按国家标准全额预算,并按月足额发放。确保教师的各项津贴补贴5与公务员完全一致,并纳入财政预算随工资全额发放。2009年实施了教师绩效考核奖励工资,对边远学校教师工资实行上浮政策。兑现了校长津贴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津贴,极大的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三是努力构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全面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三年全县共下拨生均公用经费3164万元,寄宿制生活补助3351万元。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二级预算单位升格为一级预算单位,由财政核算中心直接将经费拨付给每个学校。县本级财政全面落实生均公用经费预算内拨款,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每生每年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分别120元、100元。建立健全并规范了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经费保障的全面落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确保我县教育教学正常有序开展。四是加强教育经费管理。2006年春季所有学校经费全部纳入县核算中心管理,规范了学校经费管理。切实做到了学校经费“校收、县管、校用”,对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收费和高中“三限”起到了积极作用。积极推进大额经费、基建项目、大宗购置的集中招标、集中采购、集中支付工作,提高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三)调整学校布局,优化和整合教育资源。一是把教育纳入全县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中。为了充分体现教育的前瞻性、先导性、基础性的作用,在城乡规划中把教育规划建设放在优先地位。6二是积极规划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按照“走创新之路,建立教育强县”的奋斗目标,全面规划了全县学校布局。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调优结构,相对集中,方便入学,改善条件,确保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制定了茂县2010—2020年学校(幼儿园)的布局规划,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构建布局合理、条件均衡的教育格局。三是中小学布点调整工作,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上世纪为了保障学生入学,把学校建在家门口,村村有小学,导致学校规模过小,教育资源严重浪费。随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和高半山人口逐年减少,原有学校布局已不能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此全县统一规划了学校布局。全面扩大中心校寄宿制办学规模。通过撤并,将学校由震前的112所调整为29所,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育结构。(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的差异是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始终把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基本均等的办学条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以落实。一是“十年行动计划”基建项目26个,投入资金2350万元;二是其他基建项目30个,投入资金83112万元;三是增添教学设施设备投入2705.6463万元;四是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投入资金996.6393万元,为29所农村中小学(幼儿园)配置计算机网络、视屏设备等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7(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一是强化学校班子建设。认真落实教育干部培训的各项工作措施,通过骨干校长培训班、完小校长培训班、校长论坛、外出考察、与州外学校结对子等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优化学校干部队伍建设。三年来有39位校长参加省级培训,29位校长参加州级培训。二是进一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要求,扎实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各校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系列活动,以此来推动全县师德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在职称晋升、评先评优中,坚决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抓好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全县现有小学专任教师745人,学历合格率为99.87%,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占全县小学专任教师的80.67%;。全县现有初中专任教师395人,学历合格率为98.99%,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占全县初中专任教师的61.77%。全县现有高中专任教师142人,学历合格率为93%;全县有学科带头人34名,骨干教师86名。三年来我县参加国家、省、州级教师培训:08年国家、省、州级221人,县级90人;09年国家、省、州级295人,县级607人;10年国家、省、州级696人,县级502人;参加校长培训71名,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充实了我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丰富内涵。按照“凡进必考”的原则,通过笔试、面试,共有50名师范毕业生充实到了本县教师队伍中,平稳实现了教育用人制度改革。8(六)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是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通过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从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狭隘教学目标中走了出来,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课改的核心理念,正逐步内化为广大干部教师的教育价值观。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课堂上,师生关系日趋民主和谐,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教学的目标日趋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维度的统一;教学资源的开发日趋贴近学生的生活、走向综合与开放;教师的关注点由“教”逐步转向了学生的“学”,教学设计日趋关注启发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广泛开展县、校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教研活动,教师队伍迅速成长。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蔚然成风,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专业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积极推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二是注重教学研究,实现教研工作向实用型转变。加强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基本保障,开展学科专题调研,抓好研究型备课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体教研员累计下基层听课指导达多人750次,指导教师参加省、州级评优活动成绩斐然,计省级25个、州级10个。坚持实效性原则,大力推进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策略,三年共组织开展学术讲座29次,听课教师达多1000人次;开展各类9论文评比活动30次,获奖论文:国家级1篇,省级74篇,州级110篇;学校共承担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0个,其中省级6个,州县级4个;编写出版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论文集一本;编写中小学羌语教材1套。三是依法办学,强化管理。制定了《茂县中小学幼儿园考核评估方案》,坚持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实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后勤等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重点,对开齐开全课程、学生在校作息时间等问题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招生。严格规范高中招生行为,实行“三限”政策,不擅自提高或降低录取分数钱,不在规定的时间内招生;不减免费用;不突破招生计划。我县积极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学校教育,德育先行。学校德育工作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狠抓基础,争创特色,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开展以“感恩”教育为重要途径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收到良好效果。五是体育艺术工作。为了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发挥学生的特长,取得了突出成绩,2010年我县参加省级、州级各类运动会共有34人获奖,其中,获金牌7个,银牌6个,铜牌510个。六是进一步规范寄宿制管理,优化育人环境。根据省、州要求,我县结合实际制定了《茂县寄宿制学校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各校也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寄宿生管
本文标题:督导工作自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460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