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浅谈“平庸之恶”一、我认为的“平庸之恶”1、“平庸之恶”的概念理解。“平庸之恶”是指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此概念最早由犹太裔著名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的关于罪恶的一种哲学思考,与“极端之恶”相对而言。2、“平庸之恶”的隐密性和普遍性。平庸的罪恶往往不易被人察觉,更容易被人忽视。因为平庸之恶往往隐藏在大多数人身上,也是从大都数人的言行中表现和流露出来的。由于善恶的相对性,对于这种恶的普遍性人们就认为是心中的善,或者至少不是他们认为的恶行。3、“平庸之恶”的罪恶性。汉娜·阿伦特认为罪恶分为两种,一种是极权主义统治者本身的“极端之恶”,第二种是被统治者或参与者的“平庸之恶”。其中第二种比第一种有过之而不无及。汉娜·阿伦特认为“平庸之恶”也是恶,而且更加可怕,这种恶不思考,不思考人,不思考社会,造成“法不责众”的观念在大多数人心中根深蒂固,或者说在现行的国家法律、体制,道德准则的规范下,人们往往不加思考的去遵循,把个人完全同化于体制之中,服从体制的安排,默认体制本身隐含的不道德甚至反道德行为,或者成为不道德体制的毫不质疑的实践者,或者虽然良心不安,但依然可以凭借体制来给自己的他者化的冷漠行为提供非关道德问题的辩护,从而解除个人道德上的过错,就像当年纳粹德国的高官阿道夫·艾希曼一样,在为自己恶贯满盈的罪行辩护的时候说““自己是齿轮系统中的一环,只是起了传动的作用罢了”。二、如何拒绝“平庸之恶”1、重塑道德,心有敬畏。20世纪后期以来的道德无底线,有人的无知或邪恶,不辨道德“真相”的因素,也有舆论导向的偏颇,但更重要的是由于道德“真相”不足以作为标准评判人们当下或可能做出的事情。重建道德的前提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能够反抗道德崩溃时代平庸之恶的引诱,不放弃思考,不逃避判断,心有敬畏,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2、独立判断与思考。阿伦特对纳粹艾希曼的审判提出“平庸的邪恶”(即因不思想、无判断、盲目服从权威而犯下的罪恶)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讨论和引用,同时也启发个人作为人应该有的品质,以及从灵魂深处思考和反思自己。“平庸的邪恶”,这一概念帮助去除了人们对“恶”的神秘感。它让人们看到,这样的恶可以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恶是不曾思考过的东西”。这就是恶的“平庸”。只有善才有深度,是本质的。汉娜•阿伦特也承认,基于道德的阻止作恶的前提条件,“不与自己相矛盾,即使这意味着与整个世界相矛盾”,是相当难以做到的。“不与自己相矛盾”,依赖于自我内心对善恶、良心、责任的思考,思考能力决定判断和行动能力。“由公正地判断——从尽可能多的不同观点考虑、处理意见——个别现象是否适于世界中显现而产生的那种回应能力,在行动领域把政治和道德紧密地连结起来”。平庸之恶,惟有独立人格之上的思考才可克服。而这,才是拒绝“平庸之恶”最重要之处。
本文标题:浅谈“平庸之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46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