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我国农产品国家有关扶持政策
所谓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就是指对初级农产品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产后净化、分等分级、烘干、预冷、储藏、保鲜、包装、商品化处理,以及其他的初加工过程。目前,超过农产品产量一半的产地初加工,都由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完成。近些年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精深加工受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被列为许多地方发展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与此同时,产后初加工环节非常薄弱、损失浪费十分惊人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我们为增产付出的努力。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从2010年6月份开始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多年来由农户储藏和进行初级加工的粮食占到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产后损失率高达7%~11%,而发达国家可以控制在1%左右。如果粮食产量按1万亿斤、农户储量占粮食总产量的50%计算,全国每年产后损失的粮食就达350亿斤以上。华北、东北、西北马铃薯产后损失率为15%~25%,农户贮藏马铃薯占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算下来,每年仅北方各省马铃薯产后损失量就在400万吨以上。苹果产后损失率为15%~20%,总产量的50%由果农贮藏(另外有35%是应季销售,还有15%是商业储藏),按这个比例计算,我国两大苹果主产区———黄土高原和环渤海湾地区,每年苹果产后损失也达340多万吨。还有蔬菜,全国每年总产量7亿吨,近年来产后损失率超过20%,有专家认为应该在20%~35%之间。考虑到蔬菜品种繁多,各品种之间损失率差距比较大,我们用比较保守的数字,按20%计算,每年也有上亿吨的蔬菜在产后环节被损失浪费掉了。算经济账,上述损失的粮食、马铃薯、苹果和蔬菜,即使按最低价格,粮食和苹果每斤1元,马铃薯和蔬菜每斤0.5元计算,每年农民因产后损失,就要减少2000多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农产品产后损失这么大,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产地初加工大部分由一家一户的农民完成,由于多数农户没有条件应用新技术,没有力量建设新设施,只能依靠一些传统的、原始的加工方法,一些自然的、简陋的储存设施,所以损失较大的问题就难以避免。二是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很强,决定了加工储藏设施的使用期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果搞规模化的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量大,设施利用率低,企业等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政府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重视不够,支持力度不大,投入不足。总结起来,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落后,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一是影响了有效供给。大家知道,我国有十多亿人口,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始终是农业发展的头等大事。为了粮食等农产品的稳产增产,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农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然而由于收获后加工储藏不当,有相当部分没有进入消费领域。这些损失,势必对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构成巨大压力。二是减少了农民收入。前面已经讲过,这几个品种的损失加起来,农民每年就要减少收入2000多亿元人民币。三是浪费了资源。我国只有18亿多亩耕地,大约有21亿亩左右的播种面积,水资源也十分有限,这是现实的国情。我们算了一笔账,按照近年来粮食、马铃薯、苹果和蔬菜的平均单产进行反推,要生产400多亿斤粮食、400多万吨马铃薯、340多万吨苹果和1亿多吨蔬菜,需要占用1.4亿亩耕地。也就是说,仅这几个品种,由于产后储藏加工不当,就相当于每年1.4亿亩耕地没有了收成,投入的种子、肥料和水资源也白白浪费掉了。四是污染了环境。数量巨大的鲜活农产品腐烂变质,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垃圾,不仅会滋生蚊蝇、传播疾病,增加城乡环境治理的负担,同时还造成地下水源和河流的污染。五是形成了质量安全隐患。一些农产品腐烂变质后,经过简单处理加工成食品或动物饲料,进入食物链,对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通过调研分析,得出两个结论:第一,许多大宗农产品,除了应季销售和其他市场主体必要的储藏加工外,占产量50%以上的部分是由农户自行储藏,粮食、马铃薯、苹果都是这样。例如粮食,虽然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我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现状、成因和国家有关扶持政策于延申(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130033)·34·岁月花开花落,蔬菜科技带你走向致富之路!专家论坛蔬菜科技服务新农村致富百姓1断绝病菌来源,这是防病的首要而根本的措施育苗场所远离栽培场所,隔离的距离至少要在500~1000米。每年对温室进行1次消毒,如果上茬发病较重,下茬育苗前还应消毒。对重复使用的育苗穴盘要进行药剂消毒。根据需要及时采用加工种子或种子处理,必要时也可进行种子的药剂处理。使用清洁水源灌幼苗,水质呈中性或微酸性。基质中不能添加任何未经彻底消毒的有机肥。2增强幼苗抗病性,减少发病条件依据穴盘育苗的实际情况,可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①催芽前将基质浇透,确保播后至出苗前不再浇水。可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方法保湿出苗,避免在出苗过程中天天浇水,造成烂种、烂芽。②在催芽室内必须按蔬菜育苗所需的发芽温度与湿度进行管理。③不要将覆盖的基质超过穴孔分隔而连片,避免发病后因浇水将病菌向外传播。④子叶展开期是秧苗最容易发生猝倒病的时期,所以在真叶没有出现前应将温室温度降低到适宜温度的下限。⑤当叶片相互接触而封行时,幼苗容易徒长,所以要加强温、光、水、肥的管理。⑥喷浇营养液应在上午进行,避免夜间空气湿度太高诱发病害。⑦育苗基质的pH值要经常检测,适时调整。苗期侵染性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建设资金,使国有粮库的容量大幅提升,但农户储粮的比例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农民自古以来就有储粮备荒的习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二是由于季节价差的存在,农民不会在收获后将所有商品粮一次性售出,而是要留一部分择机销售,争取获得更多的收益。第二,一些需要制干后才能上市销售的农产品,比如红枣、枸杞、辣椒、黄花菜、食用菌等,由于种植分散,季节性强,产品批量小,其干制过程大都由农户自行完成,而且多采用自然晾晒或土法烘干方式。如果进行工业化加工,所需设施投入大,利用率低,企业投入积极性不高。因此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这类产品的产后初加工,依然需要以农户为主进行加工处理。基于以上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现状和成因国家采取如下扶持政策:1财政政策(一)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为了解决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问题,2012年,中央财政启动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每年安排5亿元(2014年增至6亿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建设贮藏窖、冷藏库和烘干房等初加工实施。3年累计投入奖补资金16亿元用于农户和专业合作社的初加工设施补助建设。补助3.89万个农户和36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初加工设施6.5万个,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116万吨、果蔬贮藏能力115万吨、果蔬烘干能力80万吨。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十一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产业化经营项目投入173亿元,2012年达到36亿元。(三)国家扶贫开发资金扶持项目:国家扶贫开发资金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对贫困地区带动增收效果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与支持。(四)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2008年-2012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拨付现代农业发展资金381亿元。支持农产品加工、推动建立一批集中优势产业生产和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群体。2税收政策(一)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优惠。1995年开始,把部分初加工产品列入农产品范围,外购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的企业增值税税率由17%下调到13%。(二)农产品加工业所得税优惠。《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具体规定了把农产品初加工列为所得税免征范围。(三)部分进口农产品加工设备免征关税和增值税。(四)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自2009年6月1日起,罐头、果汁、桑丝等农业深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部分水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玉米淀粉、酒精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5%。3金融支持政策(一)农产品加工业信贷资金支持(二)农产品加工业金融支持产品创新(三)中小企业融资和骨干企业上市此外,还有投资政策、保险政策、科技支持政策、用地优惠政策、用电优惠政策、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和产业化发展政策等。·35·只有合作,才会成功。吉林蔬菜杂志,圆您致富之梦!专家论坛吉林蔬菜展示新形象创新发展我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现状、成因和国家有关扶持政策作者:于延申作者单位: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130033刊名:吉林蔬菜英文刊名:JilinVegetable年,卷(期):2015(1)引用本文格式:于延申我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现状、成因和国家有关扶持政策[期刊论文]-吉林蔬菜2015(1)
本文标题:我国农产品国家有关扶持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480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