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安徽工业大学炼铁新技术研究团队简介更新201902
炼铁新技术研究团队简介数据更新至2019年02月内容提要研究特色与优势成员简介科研平台设备近年来的科研项目部分代表论文获奖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研究特色与优势团队长期围绕炼铁新工艺、节能减排新技术及高炉长寿等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形成稳定又有前瞻性的研究特色。(1)炼铁新工艺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高炉内矿石还原和焦炭劣化过程研究是本方向的主要特色,研究成果曾获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高炉纯氧富氢混合喷吹煤粉炼铁新工艺,揭示出富氢强化铁矿石还原内在规律以及风口混合喷吹燃料的燃烧特性,焦炭劣化行为,实现系统能源优化,降低碳排放。针对铁矿石流态化还原、转底炉直接还原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含碳球团还原软化行为和热态强度形成机理。先后参与和承担国家“十一五”攻关、“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研究特色与优势(2)烧结配矿与烟气污染物减排研究针对铁矿资源的日益紧张,以及降成本的压力,配矿成为钢铁企业最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所在铁矿粉基础特性研究和配矿模型开发具有显著的特色,为钢铁企业铁矿石采购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在国内率先提出在烧结配料中加入抑制剂,利用烧结过程自身的热力学与动力学条件抑制二噁英/SO2/NOx排放的思想。在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资助下,揭示出胺类抑制剂破坏二噁英合成的内在机理,突破了传统末端治理的弊端,取得了显著的综合减排效果。参与制定国家“十二五”烧结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9年6月在马钢完成了工业性连续试验,取得了重大突破。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研究特色与优势(3)高炉长寿技术及相关基础研究研究高炉炉衬侵蚀、冷却壁破损行为和机理,成功开发了高炉炉缸炉底状态监测系统并推广到多家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该成果获2019年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开发高炉和加热炉喷补技术,拥有系列知识产权和专利。(4)高炉喷吹煤粉及含能固体废弃物的应用技术与理论国内率先研究通过高炉风口喷吹废塑料、废轮胎类含能废弃物,并在宝钢高炉上进行了工业性试验,为解决污染、替代燃料以及处理大量废塑料和废轮胎提供了关键技术储备。同时也形成了固态废弃物气力输送、高炉风口条件下气化行为和机理研究的新方向。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研究特色与优势(5)冶金资源大宗量、高效与可循环利用以实现冶金资源大宗量、高效与可循环利用为主旨。针对冶金一次资源,重点研究多元、劣质难冶炼含铁资源的冶金理论与关键技术;针对冶金二次资源(冶金尘泥、铜冶炼渣、铬渣、镍渣等),重点研究其高附加值、高效利用的相关基础与应用技术。近5年,本团队承担国家级项目11项,校企合作项目4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1600多万;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SCI、EI收录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团队成员团队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人。李家新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安徽工业大学校长。研究方向:高炉炼铁、非高炉炼铁(含碳球团直接还原)、全氧富氢高炉炼铁技术。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团队成员龙红明博士,教授,博导,冶金工程学院副院长,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委员,美国TMS学会会员,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全国非高炉炼铁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小高炉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铁矿烧结与球团新技术,炼铁新技术与新工艺、冶金资源利用。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企业产学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被SCI、EI收录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出版专著2部。2019年被评为安徽省级教坛新秀,2019年获得首批全国冶金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019年获得全国冶金优秀教材二等奖。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团队成员杨佳龙博士,教授,博导。加拿大McMaster大学博士后及高级访问学者,世界钢铁协会低品质矿技术成员,第五届国际炼铁学术会议技术委员。研究方向:高炉炼铁工艺与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研究成果:主持10余项武钢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次参加次国际钢铁/炼铁学术大会并作大会学术报告,并担任分会场主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武钢科技攻关一等奖10余项,2019年被评为武钢突出贡献专家。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团队成员王平教授,宝钢特聘教授,硕导。研究方向:高炉炼铁工艺与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研究成果:在高炉操作与炉况处理、无料钟布料研究与测试、炉缸炉底侵蚀模型与高炉长寿技术应用、焦炭劣化与富氧大喷煤研究、高铝渣性能优化、冶金原燃料性能测定与研究、含铁固态废弃物和低品位矿粉回收利用及炼铁生产仿真实训系统开发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马钢、梅山、南钢、济钢等企业合作项目30余项。2019年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在ISIJInternational、Ironmaking&Steelmaking和国家级重点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发明专利5项。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团队成员孟庆民副教授,硕导,院实验中心主任。研究方向:冶金过程优化控制、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成果:参与完成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技术合作项目12项,主持校企合作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优秀产学研三等奖、冶金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表论文50余篇,被SCI、EI收录10余篇。狄瞻霞博士,硕导,讲师。研究方向:炼铁新技术与新工艺,钢铁冶金传输数学/物理模拟。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青年)基金1项,安徽工业大学青年基金1项,负责产学研项目3项,主研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3篇。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团队成员傅元坤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铁矿粉烧结、球团及高炉炼铁新工艺新技术研究成果:主持完成多项宝钢、马钢等大型钢铁企业横向科研项目,主要有:马钢、南钢高炉喷吹新煤种的技术开发研究;马钢2500m3高炉多焦种低熟料比技术攻关;宝钢粉矿流化床还原反应速度及防止粘结失流技术研究;碱金属对马钢高炉顺行危害的调查和排碱措施的研究;马钢转炉污泥烧结特性及机理研究;宝钢高炉氯平衡、煤气系统氯腐蚀及氯化钙对烧结矿高温性能影响;参与纵向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10余篇。“高炉高配比利用高铝矿的研究”项目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团队成员春铁军博士,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烧结球团理论与新工艺、烧结清洁生产、含铁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及校企合作项目10余项。2019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CSIRO)从事铁矿造块研究,2019年以“青年英才”形式进入安徽工业大学工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在MetallurgicalandMaterialsTransactionsB、ISIJ、Ironmaking&Steelmaking、MineralProcessingandExtractiveMetallurgyReview、InternationalJournalofMineralProcessing、Separ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9项,授权发明专利7项,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冶金院长奖”(全国仅5人)。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团队成员雷鹰博士,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特殊场冶金、冶金二次资源选冶技术开发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校企合作项目2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被SCI、EI收录1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3项。章俊硕士(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铁合金冶炼与新金属材料制备研究成果:主持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科研平台设备(1)自动化烧结杯综合测试系统主要功能:烧结杯是开展铁矿石烧结性能评价、铁矿石烧结配矿优化、烧结工艺参数优化以及提高烧结矿产质量相关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烧结杯可以模拟烧结生产工艺流程的全过程,在烧结杯上部料层表明点燃煤气烧嘴,通过引风机将热风引入混合料层并将料层的燃料点燃,从而达到一定的温度将细小颗粒的混合料烧结成多孔的块矿,然后通过对成品烧结矿的价差得到烧成率、粒度组成、转鼓强度、固体燃耗和利用系数等工艺技术指标。亦可进行烧结过程脱硝、脱硫技术研究。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科研平台设备(2)微型烧结杯测试系统主要功能:烧结微型烧系统是研究铁矿粉基础性能,进行配矿研究的重要实验设备。微型烧结法是根据剖析烧结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废气气氛和不同烧结带的矿相结构而设计的一种烧结固结机理研究方法,对提高炼铁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经济价值。1)采用计算机与摄像组合技术,对研究铁矿石的烧结基础特性进行过程监控,并提供精确的数据和图片资料;2)计算机程序控制试样的自动送样和退样装置;3)计算机自动检测试样的压溃强度数据。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科研平台设备(3)铁矿石高温还原软融滴落系统主要功能:烧结软熔带位置、形状和厚度决定了高炉内煤气的分布状况,对高炉操作有显著影响。研究和掌握含铁炉料的软化、熔化及滴落性能以及高炉的最佳的炉料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试验装置可以模拟高炉的还原过程测定含铁原料的软化、熔化及滴落等高温性能。设备参数:工作温度:0-1550℃;试料重量:500g气缸加载压头负菏:0-0.2MPa连续可调试料层压差:1-2000mmH2O柱动态应变仪:称量范围0-300g,精度1.0g位移变送器:±60mm精度等级:0.5级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科研平台设备(4)高温熔体综合测定仪主要功能:该设备主要用于熔体的的粘度、表面张力和密度的测量。采用先进的扭矩传感器技术,提高了检测精度和可靠性,实验数据由计算机自动采集处理。性能指标:最高工作温度:1600℃温控单元:PID计算机程序控制温度变送器:两线制、线性化、温度自动补偿粘度测量范围:0-20泊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
本文标题:安徽工业大学炼铁新技术研究团队简介更新20190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52340 .html